正文 助睡眠養生方法(2 / 3)

山楂可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尤長於消化油膩肉食積滯,對於因消化不良,過食油膩而引起腹脹、失眠患者,能起消導、安眠作用。所含脂肪酶可促進脂肪的分解,有較強助消化作用。山楂還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和強心作用。中醫按炮製不同將山楂分為生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3種,分別用於開胃消食、腹痛、腹瀉等。

(12)龍眼肉:又稱桂圓。是我國曆史上推崇的名果之一。性溫和,味甘質潤,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滋補強壯佳品,藥食兼用。

龍眼肉在補氣之中,又有補血作用,凡因思慮過度引起的失眠,驚悸不安,心脾血虛,體虛乏力,用龍眼肉治之最好。自古以來,龍眼肉就被作為滋補食品和良藥,力勝參芪(人參、黃芪),《隨息居飲食譜》讚龍眼為“果中神品,老弱宜之”。龍眼肉“補精益髓,蠲渴膚肌,美顏色潤肌膚”。

(13)枸杞子:性味甘平。能養陰補血,滋腎補肝,益精明目,健腦抗衰,藥食兼用。

《神農本草經》載: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耐老”。《藥性論》謂:“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本草彙言》言:“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總之,本品無論腎陰虧虛或腎陽不足,以及精虧血虛之症,皆可應用。《滇南本草》謂本品“益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益脾”。現代本品單用或與其他藥廣泛配伍應用,治療糖尿病、虛勞咳嗽、血虧不眠、陰虧血虛、高脂血症、抗衰延年益壽等,自古為服食滋補佳品。

常見有助睡眠作用的藥粥有哪些?

安眠藥粥可根據病情、症狀、體質,辨證選擇或加減藥味,不必死守一方,如陰虛失眠多汗,食五味子粥;失眠兼便秘者用雙仁粥;心腎精血不足者,食栗子桂圓粥等。

安眠粥可有以下幾種:①將中藥同時與米穀同煮粥。②先將部分中藥研成粉,再與米穀同煮粥,如蓮子粉粥、百合粉粥。③采用鮮藥的藥汁同米穀煮粥;④把中藥煎成濃汁去渣,再與米穀同煮粥。

(1)百合粉粥:幹百合30克(鮮品加倍),粳米6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幹百合研成粉末與粳米淘洗淨置鍋中,加適量水和冰糖,同煮成粥即成。

用法:供早餐或當點心食用。

功效:養心安神,潤肺止咳。

主治:百合有清心潤肺的功效,以治療心肺疾病為主,適宜於神經衰弱之失眠,婦女更年期綜合征之汗出煩熱,夜寐不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幹燥症等失眠。尤以秋後新鮮百合上市時,民間喜食用百合粥。

(2)八寶粥:芡實、大棗、扁豆、龍眼肉、薏苡仁、百合、蓮子、山藥各6克,大米150克。

製作:現將以上各味洗淨,浸泡清水中發漲後,將扁豆剝去殼,蓮子去皮、去心,山藥切碎;將洗淨大米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再加以上各味,同煮成粥即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補脾胃,助睡眠,壯身體。

主治:適宜於體弱多病的產婦、老年人、青少年及小兒食用,也可作為失眠患者的滋補膳食。八寶粥中的“八寶”均為補益食品,成粥後五顏六色,色香味濃,易於消化,能增進食欲,有助睡眠。

(3)夜交藤粥:夜交藤、粳米各50克,大棗5枚。

製作:將夜交藤洗淨後水煎40分鍾,去渣取汁,用藥汁與洗淨的粳米和大棗一同放入鍋裏,共煮成粥即成。

用法:每晚睡前1小碗溫食,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養心安神,補益脾胃。

主治:夜交藤為何首烏的藤,又名首烏藤,味甘,性平,入心、肝經。能養心安神,通絡祛風,可治療失眠、多汗及血虛肢痛,與大棗配伍,補益脾胃,養心安神,適用於心脾兩虛型失眠。

(4)雙仁粥:酸棗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100克,大棗5枚,紅糖適量。

製作:將酸棗仁、柏子仁、大棗洗淨,放入砂鍋內,加水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同洗淨的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入紅糖稍煮即成。

用法:空腹溫熱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補血養心,健脾益氣。

主治:酸棗仁味甘,性平,入心、肝經。有養心安神,斂汗之功效。按《本草圖經》記載:棗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故用熟棗仁,為養血安神藥,配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有效。若遇便溏、多痰者慎用。

(5)栗子桂圓粥:栗子10個,龍眼肉15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先用刀將栗子切一個小口,放入溫水中浸泡,剝去外殼及種皮,然後將栗子切碎備用。再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放入龍眼肉、切碎的栗子,用小火煮至粥熟,調入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吃1碗。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益腎。

主治:栗子補腎強腰,養胃健脾,配伍龍眼肉補心益腎,寧心安神,適用於心脾兩虛型失眠。

(6)五味子粥:大麥仁150克,酸棗仁、五味子、麥冬各10克,蓮子、龍眼肉各2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酸棗仁、五味子搗碎,與麥冬同煮,煎取濃汁,蓮子去心煮爛備用。再將大麥仁淘洗幹淨入鍋內,加蓮子和水適量同煮,粥將成時加入酸棗仁等濃藥汁,加入龍眼肉,煮熟後加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1劑,早晚餐食用。

功效:滋陰養心,健腦安神。

主治:適用於體虛多汗、陰虛咳喘、失眠、更年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症、肝炎、老年性腦萎縮、冠心病、胃炎等病症輔助治療。

注意:感冒風寒或有痰飲濕濁的咳嗽及脾胃虛寒泄瀉者忌食。

(7)三珍糯米粥:龍眼肉15克,蓮子肉20克,大棗1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先將蓮子、大棗、糯米分別洗淨,蓮子去皮、心,大棗去核。再將蓮子、大棗入鍋內,加水用大火煮沸,加入洗淨的糯米、龍眼肉,再煮沸後,改用小火煨至米熟,最後加入白糖調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吃1碗。

功效:寧心安神,補氣益胃。

主治:龍眼肉具有補心腎、寧心神之功效;蓮子肉能安心神,健脾胃;大棗能養血安神,補氣益胃。三品合用,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有效。

(8)遠誌棗仁粥:遠誌肉、炒棗仁各10克,粳米50克。

製作:粳米洗淨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成粥,再加入遠誌、炒棗仁煮沸即成。

用法:每日1劑,晚間睡前作夜宵食。

功效:交通心腎,寧誌安神。

主治:遠誌功能上達於心,下通於腎,故有“交通心腎”的效用,酸棗仁寧心神而益陰血,兩物同粳米煮粥,可輔助治療失眠症。

(9)地黃棗仁粥:生地、酸棗仁各30克,大米100克。

製作:將酸棗仁搗碎,與生地一同水煎去渣取汁,然後將藥汁與淘洗幹淨的大米共煮成粥即成。

用法:每日1~2次,趁熱食用。

功效:滋腎水,清心火,安心神。

主治:生地甘寒,滋陰清熱,酸棗仁甘酸,養血安神。本粥為老年人、病後虛勞不寐者的良品。適用於虛勞體弱而引起的心腎不交失眠多夢,煩熱,消瘦乏力等症。

(10)薏米蓮子糯米粥:蓮子、薏苡仁、芡實各100克,糯米適量,荷葉1張。

製作:將蓮子去心,薏苡仁、芡實洗淨,一同放入鍋內,加洗淨的糯米和水適量,如常法做粥。熬粥時,再加一手掌大小的荷葉蓋在水上,煮成粥即成。

用法:可供晚餐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養心安神。

主治: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能利水滲濕,健脾而不滋膩;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瀉,補濕止帶;蓮子味甘,澀平,補脾止瀉,養血安神,益腎固精,三味共有健脾祛濕。本粥適用老年人、體虛兼有便溏濕熱者服用。

常見有助睡眠作用的藥酒有哪些?

藥酒,即指中藥或食物配置而成的保健酒。助眠藥酒,專指用白酒、黃酒、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安神助眠的中藥成分釀製成的酒,大多有藥食同用性質,有一定的催眠作用,可以使睡眠時間延長並加深,助眠藥酒對防止失眠,提高睡眠質量確有一定的功效。

中醫學認為,酒有和血脈、通經絡、厚腸胃、祛寒氣、行藥勢等功效,有助睡眠作用中藥與酒相浸配合,既能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能借酒力而行藥勢,可充分發揮藥酒的安神定誌,促進睡眠作用。

酒少喝有益,多飲傷身,特別是酒精含量較高的酒。長期大量喝酒,對身體沒有益處,不僅難以催眠,還會導致失眠。個人之間對酒精的耐受量差異很大,要根據個人習慣適當控製用量,對兼有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者不宜飲用。

藥酒對失眠患者的滋養調治是一種較好的劑型,配製簡便,可長久存放,藥性穩定,使用方便等優點。

(1)陽春酒:熟地15克,人參、白術、當歸、天冬、枸杞子各9克,柏子仁、遠誌各7克,米酒2500毫升。

製作:上藥用清水洗淨,晾幹,再研碎,裝入絹袋內,紮緊口,藥袋放入瓷罐裏,加米酒浸泡,每天不時地搖動,放陰涼處,浸泡10天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飲1次,每次20毫升。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定誌。

主治:熟地、天冬、當歸、枸杞子滋陰養血;人參、白術益氣健脾,養心益智;柏子仁、遠誌寧心安神。本酒主治睡眠不安,頭暈心悸等症。

(2)鮮活靈芝酒:鮮靈芝100克,蓮子、枸杞子、蒸黃精各50克,白酒500毫升。

製作:將上述4種中藥洗淨,搗碎,與白酒共放入酒瓶裏,密封浸漬4周即成。

用法:每次飲1小杯(約20毫升)。

功效:補益肝腎,定驚寧神。

主治:古人稱靈芝為仙草,《神農本草經》記載為上品,主養命,以應天,無毒,輕身益氣,不老延年,益心氣,養心生血,助心充脈。配用蓮子、枸杞子和黃精,更補益肝腎,定驚魂,堅筋骨,好顏色,保神誌,益精氣,利關節,益脾氣。對心腎不交型失眠較好。

(3)人參七味酒:人參40克,龍眼肉20克,當歸25克,酸棗仁10克,遠誌15克,冰糖40克,生地20克,白酒1000毫升。

製作:除冰糖外,其餘各藥全部加工研碎,用細紗布袋盛,紮緊口備用。將白酒倒入小壇中,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陰涼幹燥處。隔日搖動數下,經2周後開封,去掉藥袋,再用細紗布過濾1遍,倒入藥酒中,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用10~20毫升。

功效:補血益氣,安神寧心。

主治:人參七味酒中人參大補元氣,當歸、龍眼肉補血益氣,補心脾,遠誌、酸棗仁、生地安心神,除虛煩,冰糖調味。此外,生地與冰糖配伍有緩解酒中熱性的作用。適宜於心脾兩虛、氣血兩虧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頭暈,驚悸不安,虛煩,體倦肢軟者服用。

(4)益心補腎酒:遠誌、菟絲子、熟地、五味子各40克,地骨皮、石菖蒲、川芎各30克,白酒1000毫升。

製作:將上述7味中藥粉碎,裝入細紗布袋紮緊口,放入壇中,再倒入白酒,加蓋密封,置陰涼之處,常搖動壇,1周後開封,過濾,裝瓶即成。

用法:每次飲1小杯(10~15毫升),每日1~2次。

功效:補心益腎,安神益智。

主治:遠誌寧心安神、祛痰開竅;菟絲子補陽益陰、固精明目;熟地養血滋陰,補精益髓;五味子寧心安神,斂肺滋陰;地骨皮涼血退蒸,清泄肺熱;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諸品合用,適用於心腎不交型失眠。

(5)定誌酒:人參30克,遠誌、石菖蒲各40克,茯苓、柏子仁各20克,朱砂10克,白酒1500毫升。

製作:將朱砂研細成粉備用;其餘各藥加工研碎,用細紗布袋盛,紮緊口備用。將酒倒入淨壇內,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陰涼幹燥處。經常搖動,經過1周後開封,去掉藥袋,再用細紗布過濾1遍。將朱砂細粉置於淨瓶中,再將濾過的藥汁全部倒入瓶中,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飲用10~15毫升。

功效:補益心脾,安神寧誌。

主治:本酒劑中柏子仁、遠誌養心安神,朱砂鎮心安神,茯苓健脾寧心,人參補氣健脾益心,石菖蒲開心竅。諸藥配合,共奏補益心脾,安神寧誌,明目之功效。適宜於失眠,心悸,健忘,多夢易醒,體倦神疲,食欲缺乏,視力下降者飲用,神經衰弱有心脾兩虛見症者可以選用。

注意:陰虛者忌用。另外,因朱砂含有重金屬汞,不宜過久飲用。

(6)五加酒:刺五加50克,地榆、遠誌各30克,白酒500毫升。

製作:把上藥用清水洗淨,晾幹,切碎研成藥末。把藥末浸泡在白酒中,酒壇封固;再把酒壇置鍋裏蒸煮約1天,取出開封,靜置澄清後即成。

用法:每晚睡前溫服1小杯(10~15毫升)。

功效:補肝益腎,安神益智。

主治:本酒中刺五加益氣安神,補肝腎,強筋骨,地榆清熱涼血,遠誌益智慧,補不足,三藥合用,通補兼施,適用於年老體弱,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腰膝乏力,健忘遲鈍者。

(7)菊花酒:甘菊花、熟地、當歸、枸杞子各30克,酒曲60克,糯米600克。

製作:將甘菊花、熟地、當歸和枸杞子加清水煎煮,煮取的藥汁與酒曲、糯米如常法釀成米酒。或用菊花30克,熟地、當歸各10克,枸杞子20克,浸泡入白酒500毫升中,封固1周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