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泡腳有助睡眠?
“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中醫認為,人之足與人體五髒六腑有著密切關係。足部有60餘個穴位投影,聯係著全身髒腑。幾千年來,人們很重視對雙足保健,進行防治疾病。“陰氣盛則寐,陽氣盛則寤”,寐即入眠,寤即醒,說明睡眠的好壞,都是髒腑功能失調後反映出來的陰陽偏衰或偏盛的狀態。泡腳可達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可促進陰陽平衡。用熱水洗腳可增強氣血運行,舒筋活絡,頤養五髒六腑,使人體陰陽恢複平衡,具有催眠和保健功效。
用熱水進行足浴,不僅僅能夠清潔足部汙垢,消除足部臭味,清除病菌的滋生,還有助於消除全身倦怠疲勞。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熱水洗腳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使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小,血流流向下肢末梢血管,易使人產生嗜睡感而易入眠。熱水洗腳可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使腳部新陳代謝改善,解除勞困。熱水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腳底部的末梢神經與腦部密切相連,通過刺激足部的神經,特別是足心、湧泉穴、失眠穴,可對大腦皮質產生抑製,使人感到精神輕鬆,促進睡眠。
泡腳請注意:①水溫在45~55℃。腳部感到溫暖適度。水深超過踝關節。②洗腳水中可加入一些粗鹽、白醋等,可有殺菌除臭作用。③泡腳時先洗腳趾、腳底、腳背,清洗可以延伸到小腿中部。④一般浸泡水中10~15分鍾,用手緩慢、連貫洗按雙腳,先腳底後腳背,自下而上。⑤足浴結束後,立即將腳擦幹上床入睡。必要時可繼續進行足按摩。
失眠者,如能堅持泡腳,能使足部循環改善,末梢神經興奮,新陳代謝增強,足和下肢變暖,解除疲勞,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非常有利於全身健康。
為什麼沐浴有助睡眠?
很多人知道,睡前洗澡不但可清潔身體,還可以促進睡眠。睡前洗澡可催眠,是因為人體泡在熱水中或被熱水淋浴時,熱水可對人體表麵的穴位產生溫熱效應和刺激作用。可通過經絡和腧穴的相互傳導,達到疏通經絡,促進全身和五髒六腑的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和加速了新陳代謝,這時,大腦處於一個相對供血偏少的狀態,人體易產生疲勞感;同時,溫熱的沐浴,對全身末梢神經有溫和的良性刺激,對大腦皮層又是一個溫和作用,有利於中樞皮層的抑製過程和全身髒腑、肌肉、皮膚的放鬆,起到協助睡眠的效果。
睡前溫水浴,一般有盆浴和沐浴兩種方法,也有采用浴缸的。無論什麼方法,要注意的是水溫不要太熱,最好控製在38~45℃。
通常水溫高的話,沐浴時間就短,浴溫接近體溫時,沐浴時間就要延長。一般水溫在40~45℃,沐浴時間10分鍾左右;要使水溫在38℃,沐浴15~20分鍾。
睡眠前享受一次沐浴,是一次享受,浸泡時身心入靜,排除雜念,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有利於消除肌肉酸困,使自己繃緊的神經鬆弛,感到輕鬆愉悅。水浴有鎮靜作用,可以消除疲勞,促進安眠。
此外,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循序漸進地采用冷水浴。冷水的刺激有助於強壯神經係統,提高人體的反應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冷水浴適宜從夏天開始,一直堅持冷水浴到秋冬,必須循序漸進,身體要有一個禦寒能力的過程。對一般失眠患者,不適宜采用冷水沐浴的方法。
為什麼刮痧有助睡眠?
刮痧療法是民間盛行的治療方法。它是用光滑扁平的器具,如牛角刮板或梳子背蘸上潤滑液體刨刮,或用手指鉗拉患處以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
刮痧術通過經絡腧穴刺激血管,使人體氣血暢通。對失眠患者,采用一定部位和腧穴,具有安神定誌,調和陰陽,促進睡眠的作用。
(1)刮痧部位:
取穴一:頭部百會穴;項背部從風池穴刮到心俞穴;手部刮勞宮穴、神門穴、內關穴;足部刮三陰交、足跟前、湧泉穴。肝鬱化火者,加刮肝俞穴與太衝穴;陰虛火旺者,加刮太溪穴;心脾兩虛者,加刮足三裏穴與脾俞穴;心膽兩虛者,加刮膽俞穴。
取穴二:經絡,為背部督脈、足太陽經;腧穴:百會穴、肝俞穴、三陰交穴、太溪穴。
(2)刮痧方法:患者取坐位或臥位。術者在刮痧部位塗以刮痧油質,以中等力度,對每一穴位或經絡刮3分鍾左右,背部、手部、足部可用較重力度,以患者可接受為宜,刮至局部出現潮紅。一般在睡前1小時左右施行,患者忌煙、酒、咖啡,宜心平氣和,寧靜致遠,不再討論是非。刮痧時應注意觀察患者反應,調整手法的輕重緩急。掌握得法可使患者在刮痧過程中入眠。如患者有精神心理疾病,必須配合精神安慰,使患者給予配合,療效較佳。
(3)注意事項:①過度虛弱的患者,易出現暈倒,或有心慌、頭暈、惡心症狀,慎用或忌用。②孕婦和6歲以下兒童忌刮痧。③皮膚病忌刮痧。④有出血傾向和血液病忌刮痧。⑤癌症患者慎用。
為什麼藥枕有助睡眠?常用的藥枕有哪些?
自古我國民間及道家、佛家就有使用藥枕的傳統。所謂藥枕,即是將具有芳香性和揮發性作用的中草藥置於枕芯中,做成藥枕,用於失眠者作枕頭,具有催眠作用。藥枕亦叫枕囊。宋代黃庭堅詩中有“飛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民間、佛家、道家認為決明子、燈芯草、琥珀有寧心安神作用,常用來息夢安眠。
藥枕具有芳香開竅,安神益智,清肝明目,疏通經絡,調養髒腑,平衡陰陽的功效。藥枕催眠作用明顯,簡便易行,無不良反應。
藥枕要根據不同保健需要選用不同的藥物,多以芳香味且具有揮發成分的藥物為主。藥枕是在睡眠時較長時間發揮藥物作用,可直接作用於皮膚、黏膜、五官九竅,滲入到微血液循環中,到達病所。除了催眠作用外,藥枕在民間廣泛被用於治頭暈、頭痛、目赤、耳鳴及頸項疼痛。
常用失眠藥枕有:①決明子藥枕(石決明、草決明各1500克)。②燈芯草藥枕(燈芯草1000克)。③菊丹芎芷藥枕(菊花1000克,川芎400克,牡丹皮、白芷各200克)。④鎮心藥枕(生磁石、生鐵落、海蛤殼各500克,遠誌300克,石菖蒲200克)。⑤蕎麥皮三花枕(蕎麥皮適量,金銀花、菊花、玫瑰花、夏枯草、合歡皮各30克)。⑥綠豆菊花藥枕(綠豆、菊花各500克)。⑦菊花杞子珍珠枕(菊花、決明子各30克,枸杞子50克,珍珠母100克,燈芯草250克)。⑧菖蒲鬱金磁石枕(磁石500克,石菖蒲、鬱金各600克)。⑨菖蒲安神藥枕(石菖蒲、合歡皮各500克)。藥枕可根據需要製成圓形、方形、扁形等,一般以製成長60~70厘米,寬20~30厘米的長方形為好,枕高應控製在7~10厘米。枕頭麵料以易使熱量傳導開的棉、絲綢等為好,不宜用化纖織物。
為什麼敷貼療法有助睡眠?其常用藥方有哪些?
敷貼療法是民間數千年來,最常使用治療疾病的方法,至今常被人采用。敷貼療法又稱為“外敷法”,是用天然藥物外敷治療疾病,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民間通常采用鮮藥搗爛,或將幹藥研成細粉末,用油、蛋清、酒、醋、蜜、蔥汁、生薑汁、蒜汁或水等調勻,直接敷於患處或穴位。使用時可根據疾病之不同,按中醫“上病取下,下病取上,中病旁取”的原則,結合經絡有“內屬髒腑,外絡肢節,溝通表裏,貫通上下”的作用,按照經絡循行走向選擇穴位和患病部位,然後敷藥,時間可每天敷貼1次或數天敷貼1次,這決定於疾病性質、輕重和藥物有否刺激性、毒性。對敷貼一般采用植物藥物,無副作用,但有少數人外敷天然藥物有時會引起過敏,局部水腫、起皰或紅腫,甚至可引起皮膚損傷,細菌感染。因此,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敷貼療法不僅可以治療局部疾病,又可以通過經絡穴位和藥物吸收,治療全身疾患。催眠隻是其治療適應證之一。治療失眠穴位通常選湧泉穴、三陰交穴、肝俞穴、神門穴、照海穴、申脈穴,此外常用的還有神闕穴。
常用敷貼方法如下:
取吳茱萸、肉桂各5克,共研細末,用適量白酒,臨睡前炒熱,敷於雙足湧泉穴,外用敷料,膠布固定。也可用混合藥末5克,臨睡前用蜂蜜調成軟膏,敷貼於一側神門穴、三陰交穴,每天換藥1次,兩側穴位輪換敷貼。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
取黃連15克加水煎湯,加入阿膠9克,烊化後稍晾攤貼於胸部。具有滋陰降火,養心安神功效。
取朱砂3~5克,研為細末,撒於塗有少許糨糊的幹淨白布,敷於湧泉穴,外用膠布固定。具有鎮心安神的功效。
取丹參、遠誌、硫黃各10克,共研細末,備用。每次取藥末1克,水調為糊狀,敷於臍部,然後用消毒紗布覆蓋,再用膠布固定,每晚換藥1次。具有寧心安神功效。
常見有助睡眠的食物有哪些?
(1)大棗:有紅棗、圓棗、脆棗、無核棗等300多個品種。大棗性甘、溫、無毒,具有養胃、健脾、益血、壯身、安神的功效。《本草備要》說大棗能“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榮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大棗味道清香爽口,具有很強的營養價值。民間中有“天天吃仨棗,一輩子不見老”的佳話。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棗具有抗變態反應,保肝,增加肌力,鎮靜催眠,降血壓和抗癌作用。
(2)蜂乳:有蜂王漿、蜂王精、蜂乳精等。本品為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膠狀物。蜂乳的營養價值比蜂蜜高得多。它含有蛋白質12.2%,總類脂5.5%,還原性物質12.5%,還有近20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糖類、酶類、微量元素等。它含有的物質高達70多種。有增強機體抵抗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刺激生殖能力,增進食欲,提高造血功能,修複組織,調節神經、血糖,降壓,以及抗衰老等作用。
(3)蜂蜜:為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蕊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成的蜜。自古以來當作一種老幼皆宜的天然營養食品。我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蜂蜜列為有益人體健康的上品,稱它“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
蜂蜜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種。酶可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和促進一係列物質代謝。蜂蜜的營養價值比牛奶、雞蛋還要高,適合兒童、老年人和消化不良、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蜂蜜味甘,性平。能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潤腸燥,解毒。適用於治療胃病、肝病、神經衰弱、失眠、便秘等。
(4)靈芝:中醫認為,靈芝性平,味甘,入腸、肝經。有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用有輕身不老延年益壽等功效。
靈芝中有機鍺含量很高,它可增強血液中細胞運送氧的能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抗衰老作用;靈芝能調節神經功能,改善睡眠,治療神經衰弱和失眠;能降低血壓,促進冠脈血流量,降低血脂治療冠心病;能促進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合成;保護肝細胞,提升紅細胞,治療貧血和慢性肝炎;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治療癌症;靈芝還有營養肌膚、毛發,故有潤膚益顏、烏發等作用,適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保健服用。
(5)百合:百合花是美麗的花卉,其地下鱗莖就是百合。百合甘、苦、微寒。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百合能“養五髒”、“補虛煩”,為常用保健食品,在夏日做百合粥、蓮子大棗百合粥、百合綠豆湯,以取其滋陰潤肺、寧心之功用。民間常用百合和蜂蜜拌和蒸熟,臨睡前適量服用,可治神經衰弱、睡眠不寧、夢驚等。
(6)蓮子:性平,味甘、澀。具有補益脾胃、止瀉、養心安神、補腎固澀等功效。
本品養心安神,補心血,斂心神。治心悸不安,驚悸怔忡,虛煩,失眠等症,常與茯神、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同用。
(7)核桃仁:又稱胡桃仁、老桃仁。其性甘、溫。有補肝腎強腰膝,益精,補肺定喘,潤腸通便作用。
本品為藥食兩用之品,能通經絡,潤血脈,烏須發,治痿,強陽,利三焦,上通於肺之虛勞咳喘,下通於腎治腰膝足痛。常食用可改善神經衰弱、降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脂肪肝。本品質潤多油,常用於老年人或病後津液不足之腸燥便秘,可單用或與當歸、肉蓯蓉、火麻仁、鬱李仁、杏仁等配用。
(8)山藥:為薯蕷的根莖。性甘、平。具有強健脾胃,補益肺氣,滋腎固精,治消渴,止泄瀉等功效。自古以來為補虛佳食。《藥性論》記載,它有“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痛、鎮心神、補心氣不足”效用。
曆代醫家視山藥為滋養佳品。平補三焦,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上補肺虛之咳喘,中健脾胃,下固腎氣治遺精、遺尿、腎虛、腰膝酸痛。生用性涼,養陰生津,炒用性溫健脾止瀉,久服延年益壽,用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為藥食兩用的第一品。
(9)黑木耳:又稱雲耳、木耳,是生長在朽木上的一種食用真菌。木耳肉質細膩,滑脆爽口,味道鮮美,又稱為“素中之葷”。性平味甘,營養價值較高,蛋白質含量甚高,是一種營養頗豐的食品。具有補氣血,止血活血,護膚美容,滋潤,強壯,通便,健腦益智之功效。
黑木耳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抑製血小板聚積,有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黑木耳中的膠質,可與消化道的雜質吸附起來排出體外,起到清胃腸作用,而對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有顯著的化解作用。卵磷脂可帶動體內脂肪呈液質狀態,使脂肪分布合理,形體勻稱。其所含胡蘿卜素轉變成維生素A,有潤澤毛發作用。黑木耳所含優質蛋白質、膠質不僅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也是美容的物質基礎。
(10)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銀耳子。味甘,性平。具有補腎、潤肺、養胃、強智、補血、生津、止咳的功效。
本品滋陰潤肺,常用治陰虛肺燥,虛勞咳嗽,久咳不愈,常與百合、沙參、太子參、鮮梨、冰糖等燉食;益胃生津,治氣短乏力,口渴舌燥,胃部不適,不思飲食。銀耳中所含的膠質可減少血液的黏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流量和心肌營養血流量。增加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蛋白質和核糖核酸的合成代謝,常服久用,延緩衰老。
(11)山楂:又名山裏紅、映山紅果。本品味酸、甘,性微溫。能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增進飲食,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