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晨練最宜人。日出後綠色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空氣逐漸新鮮清淨,所以等太陽出來後開始晨練最合適。夜間逆流層出現較多,加上有些植物也吸氧、排濁,空氣汙染物凝聚增加,所以空氣欠佳,對人不利。太陽一出來,植物的光合作用顯現,加上光照使湍流力度加大,逆流層逐漸消失,汙染物馬上稀釋、分解、流散。新鮮的空氣能滿足晨練者人體耗氧量的補充。

晨練注意六不要。晨練雖然好,也有不相宜。

(1)雞鳴報曉不要練。清晨3~4點鍾就起來運動不科學,不僅擾亂生物鍾影響睡眠,而且空氣中氧氣少,汙染嚴重,身體練不好,反而易惹病。

(2)氣溫過低不要練。早晨氣溫過低或氣溫突降時不要晨練,年老體弱者適應能力較差,受冷易病。秋冬季的早晨更應注意這一情況。

(3)陰雨天氣不要練。雨水淋身陰寒內襲,易致外感發熱,或舊病複發,更不宜在雨中練。

(4)霧氣太重不要練。大霧天氣濕度高,空氣中含氧量相對減少,細小的霧滴含有大量汙染物質和致病菌。晨練時呼吸量增加,吸入多量“汙染霧”會產生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症狀。

(5)空腹、過飽不要練。晨練前可稍吃些飲食填填肚,吃得太飽不宜練。倘若進食過多,應休息至半飽後再進行晨練。

(6)清晨人體的內髒功能還處於放鬆狀態,新陳代謝依舊呈現低水平,血黏度上升,血壓開始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變的人,如果進行晨練,特別是劇烈運動,容易發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危險。

2.室外活動最合適

晴朗天氣還是室外鍛煉好。活動地點最好選在草地、河邊、湖畔、海岸進行。千萬不要在汙染嚴重的工業區鍛煉,盡量躲開每天空氣汙染高峰。

城市居民可選擇一個比較清靜的空間進行,街道、人行道健身不可取,既妨礙交通,又不能思想集中,鍛煉時得分心關注安全,當然不是長遠之計、久練之地。小區內的曲徑、過道,不失為鍛煉的好地方。

體育中心的運動場、公園裏的空曠地,是最好不過的運動去處,早上、黃昏健身族的活動身影、談笑交流,讓步行、慢跑……變得饒有情趣。

3.室內鍛煉有要求

由於天氣等原因,不能在室外進行健身,可以在室內鍛煉,不過應注意以下三點:一、保持室內空氣流暢,不要在密閉的環境中鍛煉;二、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如廣播操、太極拳、仰臥起坐等,條件好可以在跑步機上活動;三、運動量不宜過大,一般掌握在室外運動量的50%左右即可。

(六)運動中的自我保護

人們的健身意識雖然有了很大增強,但是科學健身意識卻很薄弱。據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近年來因健身不當造成運動傷害的人數在逐年增加,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遞增,每20多人中就有一個受到運動傷害。常見的有急性腰扭傷、肌纖維組織炎、小關節紊亂、跟腱斷裂、骨折等,而運動過度是造成種種傷害的罪魁禍首,此外還有一些外部傷害。

1.定期進行體檢

運動初期應體格檢查一次,以了解身體是否存在不適合運動的危險因素,兩周後再予複查,觀察對運動的適應情況,並及時調整運動量。在運動過程中,如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不適反應,應及時體檢並改變鍛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2.堅持熱身和結束活動

熱身活動又叫準備活動,在運動之前進行一些準備性動作,伸伸手臂彎彎腰,下蹲幾次,旋旋頸項等使肌肉拉伸的熱身活動,活動度比較小,以避免突然的爆發力引起肌肉拉傷、骨折等情況,也使心血管活動得到適應性這樣生活更健康準備。

結束活動也稱整理活動,一般采用小強度放鬆性運動,如摩摩麵孔、拍拍腿、原地踏步、慢慢呼吸,使緊張的肌肉漸漸鬆弛,高度活躍的心血管活動逐步恢複平靜。

必須指出,熱身活動和結束活動不充分是造成運動意外的最常見原因。

3.充分準備以防意外

心髒病患者要隨身攜帶“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之類的應急藥物;有病的老年人和身體虛弱者,身邊應該有人陪護;早晨健身前適當進一點飲食非常必要,空腹晨練對健康不利;在天熱的時候應及時補充水分,防止中暑現象的發生;一旦感覺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鍛煉,就地休息,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嚴重的及時到醫院就診。

(七)運動後的調養

(1)運動後可用幹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漬,或用溫水衝洗、淋浴,衝洗、淋浴可洗去身上的汗液、汙垢,緩解肌肉疲勞,潤澤全身肌膚。秋冬天氣寒冷,衝洗後應在室內休息片刻再出門,以免冷風刺激熱麵孔引發感冒。

(2)及時補充水分。每天攝取的水、果汁、茶水不應少於1500毫升。每天運動結束的30分鍾內要補充500毫升的水,最好的飲料是淡鹽水,防止運動使皮膚幹燥。不渴時也要喝點水,因為當人口渴時機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喝水要少量多次,一次喝得太多不好。運動時人體代謝活動產生很多酸性物質,所以碳酸飲料是最糟糕的飲料。

(3)運動後要自我監測心率,以每分鍾心率不超過150次為度,大於這個數值為太過,下次運動鍛煉時應減少運動量。

(4)運動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所以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不要馬上吸煙,否則有害身體。

(5)供給充分的飲食營養。運動使能量消耗增多,如鈉、鉀、鈣、磷、鐵、鎂等無機鹽,維生素C、維生素B及維生素E和體內水分等,運動後需及時補充,使攝入的熱能和消耗掉的熱能取得相對的平衡。吃一些富含上述物質的雞、魚、蛋和牛奶等,適當多吃些水果、蔬菜、豆製品等堿性食物,以維持體內酸堿度的基本平衡,對緩解和消除疲勞有很好的作用。

(6)保證晚上睡得好,明天鍛煉才有勁。充足的睡眠可修複肌肉損傷,複原被消耗掉的能量,對恢複體力非常重要。

最後指出,輕體育活動也是休息,比單純靜止休息更能消除疲勞。適量的運動,才能打造好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