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目。站立或正坐,頭部不動,慢慢轉動眼睛,先順時針方向轉眼球10次,再逆時針方向轉動10次。閉目養睛10秒鍾即可。

(2)久坐傷肉。長時間坐著不動,會損傷人體的頸、腰等部位的肌肉組織,引起局部疲勞。

由於久坐,氣血流行不暢,缺少運動,使肌肉鬆弛,彈性減退,功能趨向退化,出現肌肉酸痛麻木,甚至發僵、萎縮。

由於久坐,頸部、腰部肌肉保持著一定的張力,由緊張而疲勞、鬆弛,易致頸肌、腰肌勞損,頸或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退化,出現頸項強痛、頭暈或腰腿酸痛甚至俯仰轉身困難。

久坐不動,還會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引發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出現食欲不振、脘腹飽脹等症狀。

對策:不久坐。

工作需要久坐的人,要求每1小時站立起來,伸伸懶腰,動動腿,自由走動一下。

伏案2小時後,應起身進行10分鍾的活動,做廣播操、擴胸運動,或來回走動走動。

玩撲克、打麻將、下棋的朋友們,休閑久坐的時間也不要太長。

(3)久臥傷氣。長時間臥床,缺少活動,引起正氣渙散,使人精神萎靡,肢軟乏力,易致肥胖、心血管疾病。

患病後臥床越久,健康狀況越差。因為久臥,氣弱血運遲緩,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受壓迫部位易致褥瘡。

對策:不久臥。

增加活動度。活動可消耗能量,改善睡眠質量。良好的睡眠可以恢複元氣,充沛體力,所謂“少臥養氣”。

臥床病人不要老是一個姿勢躺著。重病人要經常翻身、拍背、按摩,或扶著稍坐片刻。輕病人可由家人攙著緩慢步行,有助於病情的恢複。

有病不一定長期臥床,能活動的盡量適當活動,否則,不但影響康複,還會加重心理負擔。

(4)久行傷筋。行走是人的一種生存方式,但長時間行走,會使筋肉受到傷害。長途跋涉、登山旅遊、雙足超負荷活動,可使下肢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勞傷,膝、踝關節磨損,引起下肢疲勞、酸痛,踝、膝關節病變,或重力性水腫。

對策:不久行。

停止或避免過度行走,減輕腿膝、肌肉、關節的負擔。

晚上用熱水洗腳,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減少局部肌酸的堆積,有助於減輕疲勞,防治下肢關節、肌肉的酸痛。

體育鍛煉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運動項目,不可逞能勉強。

老年人適度步行有益健康,但距離不可過遠。

(5)久立傷骨。骨骼支持形體為人身的支架。適當的站立,可鍛煉骨的承載負重,增大骨骼密度,使骨骼肌產生伸縮運動。但長期、持久的站立,骨骼超負荷工作,會導致骨或關節的勞傷、疼痛或畸形,支撐骨骼的肌肉疲勞,所以說“久立傷骨”。

對策:不久立。

站立時重心要保持動態平衡。上身不要傾斜,下肢受力要均勻,重心左右移動,腳輪換休息。

如有可能,應調節工作時間,站立1~2小時後休息幾分鍾或與其他體位工作輪換進行。

遊泳保養骨頭。遊泳時水的浮力,可以抵消人體久站時關節承受的體重負擔。有益於預防骨關節、腰部勞損。以仰泳為主,根據體力決定遊泳時間。

進行懸垂運動。雙手抓住單杠,兩足離地向後微屈,感到上肢難以支持時,兩足放下站地,鬆手休息後,再練2遍,早晚各活動1次。

以上視、坐、臥、行、立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活動,活動適當有益身體,活動過度不利健康。

2.過勞危險

疲勞是人體體力和精力需要恢複的正常反應。人體在日常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非蛋白氮之類的廢物,這些廢物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就會感到疲勞不適,適當休息可使廢物及時排出,疲勞感也就消失。

從勞累到過勞,再從過勞到死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勞累到過勞隻是量變,從過勞到死亡則是質變了。

警惕過勞信號。工作狂、生活忙的人,請警惕以下危險信號的出現: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緒難以控製,做事經常後悔,煩躁、易怒、悲觀;“將軍肚”早現;脫發、斑禿、早禿;性能力下降;頻頻上廁所;心算能力越來越差;睡眠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經常頭痛、目眩、耳鳴(檢查沒有結果)。

出現上述兩項信號時,為健康“警告期”,應予以適當休息;具有3~5項者為“紅燈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度疲勞”的征兆,應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給予相應的處理,不要再硬撐下去,以免積勞成疾;出現六項以上者為進入“危險期”,必須高度重視,並馬上開始幹預,積極治療,因為“過勞死”隨時可能發生。

(五)戒過逸

正常的勞動有助於氣血流暢,精神振奮,身心健康。我國偉大的醫學家、養生家孫思邈早就提出:“養生之道,常欲小勞。”清代名醫陸九芝講得更明確:“世隻知有勞病,而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為病正不少也。”過分的安逸是衰老的催化劑,可引發不少疾病。

影響消化功能,出現上腹飽脹、納食減少、大便秘結等症。

妨礙氣血流行。過度安逸,久則氣滯血瘀、痰濕內生,可致形體肥胖、腹大臃腫、血脂偏高等。可致神氣衰弱。不用腦,不用力,破壞體內生物鍾正常節律,表現為白天打哈欠,晚上睡不好,精神疲倦,頭腦昏沉,反應遲鈍。

易使正氣不足。過分安逸,“久臥傷氣”“久坐傷肉”,則正氣不足,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或一動就心跳氣短,全身乏力。

可見,過逸不健康,懶散易生病,過勞過逸都傷人。克服的辦法是注意勞逸結合:用眼適度。看書寫字超過1小時,應閉目養神5~10分鍾。動靜結合。久靜後要動,以動製靜;久動後要靜,以靜製動;動靜結合才有益健康。勞逸適度。上班時集中精力,緊張勞動,下班後學會放鬆,和親友聊天,與家人散散步,或養花種草,或唱歌、下棋、拉二胡……以愉悅心神,消除疲勞。睡眠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消除疲勞,保護眼睛的最好方法。

總之,勞逸適度才符合養生之道。

(六)戒縱欲

戒縱欲有兩重意思,一是戒欲望,二是戒色欲。其實色欲就在欲望裏,沒有欲望,哪有色欲。

1.欲念的危害

人不可能沒有欲望、沒有追求,適當的欲望和追求並不是壞事。倘若想得不切實際,好高騖遠,那就適得其反,會產生一些情緒波動,如健忘、憂思、焦慮不安、心煩焦慮等,必然影響工作、生活及身體。

改革開放後,物質生活豐富,也撩起了人們更多的欲望,如部分經濟富裕的人,大魚大肉不離口,陶醉於膏粱厚味,迷戀於歌舞聲色,結果營養失調、過剩,血脂、血糖、血壓增高,引發種種富貴病。

2.寡欲可長壽

祖國醫學裏有三寡養生經驗,“寡欲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精氣神是人體三寶,精充、氣足、神旺,是身體健康的標誌;而精虧、氣虛、神弱,則是早衰生病的根源。平時能做到“三寡養生”,便能健康長壽。

3.清心最養生

佛家倡導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佛家把色作為物質存在的總稱,所以八戒簡稱色戒。“八”代表的不是數量,而是內心深處的“雜念”,“戒”的是自我。如果人們能有一點“八戒”意識,對人際和諧、社會安定是非常有益的。

元代養生大家丘處機提示人們:“淡食能多補,無心得大補。”粗茶淡飯有益身體,清心寡欲可得長壽,值得我們去思考、效法。及時清心,保持心態平衡,退一步自我反省,許多疙瘩就會迎刃而解。

4.色欲的危害

性欲是人類生存、繁衍後代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不僅能健身,而且對很多病症有緩解作用。好處是:促進精神愉悅;可以改善睡眠;讓人頭腦聰明;有助皮膚健康;提高免疫功能;減輕肢體疼痛;減輕婦女痛經。可見和諧的性愛能養生保健,還有助於不少慢性病的恢複。

(1)縱欲害煞人。縱欲害人有兩大表現:

過早衰老。縱欲必丟精,也損及五髒六腑之精,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影響消化、神經等係統。在男性表現為: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遺精、尿頻,心悸失眠,精神不振,陽痿早泄。在女子可見:麵黃疲倦,腰酸帶下,月經不調,經閉、不孕或流產等。

《類經·攝生》指出:“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精不可竭,竭則真散。”所以古人把房事過度稱作“伐性之斧”,能破傷人體,造成未老先衰。

縮短壽命。孫思邈在《千金方》裏明確指出:“恣其情欲,則命同朝落也。”認為縱情房事,生命就像早上的露水,太陽一照就消失了。

古代皇帝多短命。有人統計了209位有據可查的皇帝,其中壽過70歲的僅8人,隻占4%,平均壽命為39歲。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是後宮嬪妃成群,縱欲太過。其中乾隆皇帝的壽命最長,活了89歲。為什麼?因為他平時講究保健,50歲以後就惜精節欲,非常注重養生了。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身心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既使免疫能力下降,也會影響人的性能力,身心已經疲憊,如果再不節製性愛,無疑是飲鴆止渴。

(2)運用節欲的常數和變數。明代《養生八箋》中說道:“陰陽好合,接禦有度可以延年。”認為有規律的性生活能夠養生益壽。

節欲保健有一定常數,但不是一成不變:應根據年齡而異。不同的年齡,性愛要求也不同。民間有句諺語,說道是:“二更更,三暝暝,四數錢,五燒香,六拜年。”形象地描述了人們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有頻率的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男子20歲時,血氣方剛,性激素分泌旺盛,表現為強烈的性欲望,每2小時可有一次性要求。30歲左右男子性欲雖開始減弱,但每晚都可交合。女性到這個年齡階段,才逐步感覺性需要。40歲男子,性欲開始低下,雄性激素分泌減少,性愛要像數錢那樣“一五、一十”,隔5天同房一次。男子50歲,各項生理減退,要像燒香拜佛那樣,每逢“初一、十五”進行,即每隔半月1次。女性在度過更年期後,性愛要求有所增強。到了60歲,男子性欲日漸減少,要像拜年那樣,一年一度為合適。

以上說明年齡和性生活頻率改變的一般情況,必須量力而行,實事求是。因為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人的壽命在延長,性生活的頻率也在增加。40歲的中年男性,隻要身體健壯,每日行房未嚐不可。80歲的老人,雄風不減,而再次結婚也大有人在,性生活和年齡沒有必然聯係。不過,適當節欲,保養身體,可千萬不要輕視。

當知節欲有變數。如有下列情況必須節欲:

①過度疲勞時不宜同房。俗話說:“百裏不同房,同房不百裏。”是指劇烈運動後,或身體極度勞累時,不宜馬上性生活;反過來,性生活後,不要再勞累、遠行,否則更傷身體。②急性熱病者不宜同房,違者將使病情加重。③腎功能嚴重損害時不宜同房,以免加速病情惡化。④體質極度虛弱時不宜同房。⑤出血傾向明顯時不宜同房,防止加重出血。⑥性生活後疲勞難以恢複者,慎行房事。性生活一周後,疲勞仍未解除的,應減少性交次數。

(3)完全禁欲不科學。《內經》裏有句名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內部需要陰陽平衡,男女之間同樣需陰陽協調,才能維持身心健康,促使家庭和諧。有些人過於強調固精,認為禁欲可以強身長壽,早早分床而睡,終止了性愛,結果導致腰背酸痛。由於沒有性愛活動,性器官的興奮處於壓抑狀態,使腰骶以下局部充血,阻滯氣機流通,以致產生腰酸、背痛等症狀。影響夫妻感情。長期禁欲,生活沒有激情,不利於夫妻之間的感情交流,雙方關係變得平淡。有礙養生保健。性器官和性腺過早地萎縮、退化,機體的適應能力減弱,情緒也變消極、低沉。有研究顯示,有配偶的老人比無配偶者長壽;其中性和諧者又比無性生活、或性生活不和諧者壽命更長。

(七)戒熬忍

人體具有一定的適應和承受能力,經常遇事硬挺硬忍,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對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1.戒熬夜

由於職業和工作的原因,部分人經常熬夜,也有一些人喜歡晝夜上網,通宵娛樂。從醫學角度講,熬夜是在和自己的身體開玩笑,拿健康作賭注。因為長期熬夜或“挑燈夜戰”,必然睡眠不足。體力透支,損精、耗氣、傷神,可致神經、內分泌、代謝功能、生物鍾的紊亂,使人處於亞健康的狀態,表現為精神渙散、疲乏無力、記憶減退、失眠多夢、心煩急躁、腰背酸痛、皮膚幹燥等症狀。學生長期熬夜不僅學習成績上不去,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因此,夜間無論幹什麼,都不能持續時間太長,睡得過晚。

晚上讀書學習,以2~3小時為宜,上床睡覺不得晚於23點;打牌、上網娛樂不要超過24點;堅決抵製不正當的熬夜,建立有規律的作息秩序。因公不得不熬夜,應在熬夜過程中,安排時間休息30分鍾。

對策: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抓緊時間睡眠。熬夜時要注意補充水分。枸杞子、菊花、桑葉泡水飲服既滋補又去火。

進食適量水果。如蘋果、香蕉、橙子、葡萄、獼猴桃、黃瓜之類,補充消耗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熬夜時大腦需氧量增大,應該讓室內保持空氣流通,並有一定濕度。

2.戒憋尿

經常強忍小便不及時排泄,會使膀胱黏膜抵抗力降低,給細菌以有機可乘,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小腹脹痛等症狀;如果長期習慣於憋尿,就會發生膀胱頸受阻症狀,如排尿困難、不暢等;經常儲尿時間太長,會導致膀胱損傷,括約肌鬆弛,出現漏尿或失禁;尿液中含有大量代謝廢物,長期憋尿,這些有害物質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對策:為了保護你的腎髒,有了尿意就應立即小便,改掉憋尿壞習慣。出現尿路刺激症狀,應馬上就醫治療,不可硬拖。

3.戒憋便

大腸有吸收水分,傳送糟粕,排出糞便的作用。長時間抑製便意,不按時排便,會造成習慣行便秘、痔瘡、脫肛、肛裂等症。

糞便裏存在不少有害物質及大量細菌,因為憋便而蓄積體內,時間一長,本應排出的毒素會被吸收並威脅人體的健康,甚至誘發直腸癌變。

對策:要養成定期大便的良好習慣。

因工作久坐少動,引起的職業性便秘,要增加工間體操活動,幫助腸道運動。

常食香蕉、荸薺、蜂蜜之類可潤腸導便。

4.戒忍饑

肚子餓了應該進食,不要隨便推遲進食時間,餓了硬忍,胃蠕動加快,能引起腹痛、血糖降低、頭昏眼花、手腳疲軟發抖,甚至暈倒。

經常忍饑不進食,恣意硬忍,胃液長期刺激胃黏膜,會導致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症。

對策:按時進食,養成習慣。

健身族在晨練前適量進食並不耽誤時間;上班族吃了早飯再上班,別空腹工作。確實特別忙,也得事先準備好餐點,及時為身體“加油”。

5.戒忍渴

水是人體需要的物質。口渴是人體缺水的信號,表示體內細胞處於脫水狀態,此時,新陳代謝的水平,會比原先降低2%。

渴了不喝水,硬忍下去會影響健康。

對策: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飯前飯後都應補充大量的水分,每天飲水不得少於3杯(6杯最好)。

避免飲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在咖啡因的作用下,身體隻會吸收一半的水分。所以口渴嚴重的時候喝這類飲料並不合適。

6.戒熬病

有些人對頭痛、發熱、咳嗽、腰酸、無力、全身不適等症狀不重視,認為沒關係,熬熬就過去了,由於強忍、硬熬耽誤了時間,結果使小病變成了大病,輕病釀成重病。

過去,個別領導把“帶病工作”作為對下級的一種表彰,這是認識上的錯誤,必須糾正。

對策:有病不可硬拖,應及早到醫院診治,以利身體早日康複。

此外,還有憋屁、忍悲。憋屁沒必要,該放就放;忍悲太辛苦,該哭就哭,哭夠了,心胸反而舒暢。

總之,強忍硬熬是養生保健的大忌,千萬不可故意冒犯。

還有,應歡樂自尋,戒情緒低沉;應文明娛樂,戒賭博消遣;應遵紀守法,戒任意違章;應節儉自愛,戒貪汙浪費……這些都是養生之道中的戒律,不妨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