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行為犯罪,影響和諧安定。長期酗酒會帶來無法自控的精神障礙,表現為情緒抑鬱、焦慮,容易激怒,及人格改變,嚴重危害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常見的是:工作失職,家庭不和;酒後駕車肇事,據報載每年有數萬起交通事故,其中駕駛員死亡的檔案中竟有59%與酒後駕車有關,害人害己,嚴重地影響著社會的安定;縱酒好鬥傷人;借酒壯膽、以性犯罪,甚至奸後搶劫,罪上加罪。與其事後悔恨,不如及早遠離酒害!

3.遠離酒害的關鍵

(1)廣泛宣傳,提高認識。人們對酗酒的危害,仍然缺乏足夠的認識。無節製的飲酒勢必對健康造成長遠的不良影響,為了我們自身及後代的身體健康,為了周圍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為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清酗酒帶來的災難——酗酒有害,花錢傷身。

在無可奈何、必須以酒應酬的場合,要掌握好一個底線,三個度。三個度是:盡量喝低度酒(20度以下);掌握好度(不要喝過量);飲酒速度慢(量少、時間長)。一個底線:40克純酒精/日。每天喝下的酒中純酒精總量不得超過40克。

(2)家庭親人的規勸。酗酒使人情緒衝動、失控,引發暴力行為,往往給家庭帶來不幸,但對其進行勸說、製約的最好環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員應主動幫助“酒客”,讓他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樹立起戒酒的決心和信心,並與他簽訂協約,定時限量喝酒,循序漸進地戒除酒癮。用親情、溫情去解除“酒客”的心裏疙瘩,使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3)立法規範飲酒行為。黨風廉政建設應將戒酒列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法律法規形式公諸天下,國家領導帶頭禁酒,以示範天下;黨員幹部率先禁酒,應作出榜樣;公務員聯合禁酒,以樹立形象;黨政機關禁酒,以利於刹住腐敗之風。如此這般做出成績來,人民的文化和健康素質才能升華向上,老百姓方會拍手叫好。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俄羅斯人民喜歡豪飲是舉世聞名的,街頭巷尾,公共場合都有人在喝酒。據報道當地男性的平均壽命為58歲,不少專家指出酒精中毒是俄羅斯人平均壽命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國家下院杜馬,通過一項禁酒法律,禁止在街頭、公園等公共場所飲酒。這值得我們借鑒深思,從中吸取有益經驗,並作出相應的措施來。

4.解除酒害如何入手

一次大量飲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一般表現為興奮激動和步履蹣跚,嗜睡,昏迷三個階段,甚至直接中毒死亡。長期過量飲酒可致慢性酒精中毒,引發肝、膽、心、腎等髒器的損害。為了對付酒害,人們通過不斷的實踐,已摸索出一些方法,力圖將酒精中的痛楚、傷害減少到最小。

(1)懂得自我保護。對於“應酬族”來說,自我保護尤為重要。

不要空腹飲酒。在喝酒前先吃點點心,如餅幹、蛋糕之類,這是最佳吃法。隻喝20度以下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之類。

一天喝下去的酒精總量不超過40克。就餐前先喝一杯水,酒中加水或冰塊,盡量慢喝,延長時間,邊喝酒邊飲果汁和飲料。飲酒的同時吃些堿性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下午兩點以後飲酒較安全,因此時胃中能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較高。為什麼有的人沾酒就醉,有人喝半斤也沒事。因為有的人體內酒精脫氫酶缺乏,一喝就容易醉,而酒精脫氫酶含量多、活性高的人,可以喝很多酒。

過量飲酒導致醉酒,醉酒即酒精中毒,重度酒精中毒,應及時送醫院救治。輕度醉酒一般無需藥物治療,讓其安靜入睡,注意保暖,就會自然清醒。結合一些解酒飲食,有助於減輕症狀,提早解除不適。

(2)食物可以輔助醒酒。梨、藕、葡萄、西瓜、西紅柿、芹菜,每取1~2樣,用適量洗淨,榨汁飲服。既能補充水分,生津止渴,又有清涼除煩作用。取香蕉2~3根,去皮立即吃下,可減輕酒後胸悶、心悸症狀。取蜂蜜50毫升,加水適量飲服,能緩解酒後頭痛,還有催眠安神作用。取粳米100克,清水略洗,加水煎煮濃米湯,緩緩喝下,酒後腸胃不適,服之有效。

上述醒酒飲食,可任選1~2種,不必全都用上。

(3)藥物可輔助醒酒。全世界都知道酗酒有害無益,都有一套自己沿用的醒酒方法。我國人民在實踐中也早就發現了一些中藥可以減輕酒醉帶來這樣生活更健康的痛苦。

葛花:葛花30克,加水煎服。用於酒後頭痛昏脹、胸膈飽悶等症。葛根、葛穀(種子)也有醒酒作用。

枳椇子:枳椇子15克,水煎服。用於醉酒煩渴、嘔逆,有一定效果。鮮枳椇果,形似雞爪,味甜如蜜,亦能解酒醉,但用量需加倍。

此外,民間還有許多醒酒方法,如綠豆、甘草、酸奶、柚子、橄欖、桑葚、蘿卜等,都被人們選用。

(4)解酒靈丹。不能自控者應戒酒。喝酒本來是件高興事,小飲小酌,限量飲酒,對身心都是有益的。但一個意誌薄弱、不能自控的人,有酒必飲,飲必過癮,飲酒必醉,好事就變成了壞事,身心都會遭殃。因此,最好不要喝酒,喝上癮的,要馬上戒掉。解酒藥不能解酒。所有解酒藥,如“醒久寶”“酒侶”“海王金樽”……商家廠家出於利益驅動,往往宣傳過頭,說什麼“能徹底解決酒精殘餘問題”“可以放開喝酒,不傷身體,不會醉”“喝前吃保肝,喝後吃解渴”……大搞忽悠。實踐證明,吃解酒藥不過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解酒藥不能解酒,也不能養生。少飲酒或不飲酒才是保護身體最好的方法。

酒癮易戒,心癮難斷。俗話說得好,“酒不醉人人自醉”。你不惹它,它不惹你,你長期纏著它不放,它就傷你的肝害你的心。目前還沒有真正藥準字號的解酒藥,能對酒精進入身體產生的副作用起到預防或阻斷作用。所以不要指望解酒藥幫你解酒,解鈴還須係鈴人,解酒還得靠自己。

多年形成的酗酒惡習,不是一朝一夕說戒就戒掉的,既要有戒酒信心,還要有承受“酒癮”考驗的思想準備,要闖過難熬的7天,度過痛苦的1個月。在戒酒的第一周裏,會頻繁地出現酒精戒斷綜合征:心慌、惡心、手抖、周身不適、甚至產生幻覺等。每當這個時候就想喝酒,如果喝酒就意味著戒酒失敗。唯一克服的辦法是想想這個家及孩子、妻子、父母,想想自己身體的健康和事業的未來,下決心把酒戒掉,懸崖勒馬!

雖然熬過一周,但一看到酒,心底裏還是想喝。必須警惕自己,舉起慧劍斬酒魔。所以室內不可擺放任何酒類飲品,遠離惡性刺激。一般需要挨過痛苦的一個月,才算擺脫了生理上的酒癮,而心理上的酒癮要戒一輩子。

介紹一個簡單的戒酒方:

瓜蒂酒:瓜蒂(甜瓜蒂)0.8克,白酒500毫升,浸泡半個月後飲服,1日飲酒不可超過100毫升。瓜蒂性味苦寒,有小毒。酒浸後味極苦,不適於口,酒客服後,心生厭惡,每日酒量會逐漸減少,直到最後自發地憎恨喝酒,約有20%可完全戒掉。

5.糾正糊塗認識

酒是一種文化,喝酒是一種學問,隨之出現的一些糊塗認識,應該予以糾正。

(1)以酒禦寒。酒精可以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讓人有一種暖熱的感覺。不過時間很短暫,並不能真正的禦寒,因為皮膚擴張,血流加快的同時,散發的熱量也增多,反而會使體溫下降出現“酒後寒”,所以喝酒是不能保暖、禦寒的。

(2)以酒催眠。有些睡眠不好的人,愛在睡前喝上一杯酒,以幫助入眠。酒精對中樞神經有一定鎮靜、麻醉作用,但時間一長,大腦對酒精的耐受性越來越大,酒的鎮靜麻醉作用就會逐漸減弱,不得不加大飲酒量來維持睡眠,長期如此惡性循環,形成難以擺脫的“酒依賴”性失眠症,失眠變得更難解決,所以神經衰弱的人,切忌借酒催眠。

(3)以酒消愁。人們在七情刺激、事與願違、憂愁鬱悶時,往往會自飲自酌,希望飲酒能解悶消愁,可是喝酒多後,反而引起一連串不順心事,以致情緒不能自控,興奮多語,舉止失態,或號啕大哭,或喜笑不已……說明喝酒不能解真愁,以酒消愁愁更愁。

(4)以酒助興。酒既能助興又可伐性,少量飲酒可振奮精神,有助於促進性欲和性興奮。但如果把酒當成性刺激飲品,長期樂此不疲,害處很大。因為酒精是一種性腺毒素,若每天喝白酒半斤,連續1~5年,能抑製性功能,導致睾丸萎縮,完全陽痿。嗜酒女性可引起月經停止、性淡漠、性高潮缺乏,還會殃及後代,造成胎兒發育遲緩、先天畸形、後天智力障礙。

(5)以酒止痛。飲酒可以防治風寒濕痹和胸痹心痛,減少關節炎、冠心病發作幾率。但是其作用隻是暫時的,對阻止病情的發展沒有幫助,因為資料表明,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與酒量呈正相關,且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飲酒人群。風濕痹也不會得到改善。

(6)以酒解暑。天氣炎熱有人愛喝啤酒以解暑,認為啤酒有解渴、生津消暑的功效。可是,啤酒的酒精含量雖然少,如果過量飲用,進入人體的酒精量就多,其結果和白酒是一樣的。夏天氣候炎熱,人們出汗多、消耗大、易疲乏,倘若再多喝啤酒,出汗、口渴將更加厲害,因此不可以啤酒來解渴、消暑。

(7)濃茶醒酒。許多人都以為酒後喝濃茶可以醒酒,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飲酒後,酒中乙醇經消化道進入血液,在肝髒先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然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經腎髒排出體外。酒後喝濃茶,茶中的茶堿等有顯著利尿作用,會將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輸入腎髒,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損害作用,所以酒後喝濃茶對身體有害。

(8)咖啡醒酒。過量飲酒會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大腦先興奮後抑製,如果“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加快新陳代謝,使大腦從抑製轉為興奮,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加重了心血管負擔,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會超過單純喝酒的許多倍,危險性更大。

6.堅持幾個別喝

(1)睡前不宜飲酒。睡前飲酒,酒精迅速被腸道吸收,使血中酒精濃度增高,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容易使硬化變脆的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會使打鼾現象加重,反射性地使冠狀動脈痙攣,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

(2)打鼾者別多喝。打鼾者睡眠後,喉頭黏膜鬆弛,上氣道變窄,隨著呼、吸氣而發出聲來。酒後入睡,酒精對上氣道肌肉有直接麻痹和鬆弛作用,使狹窄的上氣道發生反複塌陷、阻塞,出現頻繁的窒息現象,所以打鼾加重,往往伴有短暫間歇。大量飲酒,大腦對窒息缺氧的喚醒反應變得遲鈍,停息現象延長,尤其是下半夜更加嚴重,這就是“酒後睡眠窒息綜合征”,甚至有發生睡眠猝死的危險。

(3)患有胃炎、胃潰瘍、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腸炎等疾病的患者,都不宜飲酒。防止酒精對消化道黏膜造成更大的刺激和傷害。

(4)肝髒病患者別喝酒。患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的病人,肝髒本身的代謝功能就比正常人差,如果不節製飲酒,必然增加肝髒分解酒精毒性的負荷,就像疲馬加鞭。忌酒才是養生的舉措。

(5)有嚴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別喝。酒精使人興奮激動,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多喝了等於火上加油,原則上是應忌酒的。

(6)股骨頭壞死者別喝。患者大部分是男性,一旦確診,應戒煙、戒酒,以免損害的股骨頭再雪上加霜。

(7)酒精過敏的人別喝。有些人喝酒之後,皮膚瘙癢,泛起風疹疙瘩,胸悶氣短,甚至口腔刺痛,舌頭腫大。這是對酒精過敏的反應,必須立即停止喝酒,並注意今後戒酒,警惕發生意外。

(8)痛風、痛風性腎病的患者別喝。酒精會抑製尿酸排泄,故痛風、痛風性腎病病人不宜飲酒。啤酒內含有鈣、草酸及鳥核苷酸和大量嘌呤成分,能使體內尿酸含量增加一倍多,容易導致痛風發作,應絕對忌酒。

(9)糖尿病患者別喝。偶然喝少量低度酒對糖尿病雖無大礙,可是一旦喝酒成癮,長期地、多量飲酒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此外,如患有腎炎、泌尿係結石、前列腺炎等慢性疾病的,也都不宜飲酒。

(10)歌唱藝人別喝酒。酒性溫熱辛辣、芳香走竄,酒精的長期刺激,會使咽喉黏膜充血、腫脹,形成咽喉炎,甚至會引致聲帶質變、粗糙,影響發音。嗓子是藝人的生命,愛護嗓子請別喝酒。

有一位青年錫劇演員,因嗓音清脆響亮,唱腔圓滑而走紅藝壇,捧場的人一多,應酬機會就頻繁。初起小飲小酌,後來喝上了癮,嗜酒成癖,慢慢的聲音變得嘶啞起來,票房直線下降,屢經醫治沒有效果。可憐酒精毀嗓子,斷送功名到白頭,過早地離開了舞台。

7.喝酒須知

(1)酒後不可運動。酒後立即運動對身體有害無益。其一,酒精抑製心肌收縮,減少心血量輸出,反應性地促使心跳加速、血流加快。其二,運動時,身體動員大量血液布散到機體全身,從而減少了對肝髒的血液供應,妨礙肝髒對酒精的解毒作用。其三,飲酒會影響肢體的平衡和手眼功能的協調,運動時容易發生意外,所以喝酒後別運動。

(2)酒後不宜洗澡。酒後洗澡有很多害處。首先,洗澡時汗出較多,血液中酒精濃度相對增高;其次,熱水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血管擴張,心跳加快,血壓往往下降;同時,洗澡時能量大量消耗,酒精抑製了肝髒的生理活動,影響著體內葡萄糖的儲備恢複。因此機體難以適應,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酒後不宜服藥。正在服藥的患者最好不要喝酒助興,因為好多藥是不宜在酒後服用的,否則不僅影響藥效,還會引起不良後果。如降糖藥、降壓藥、抗抑鬱藥、抗潰瘍藥、抗結核藥、中樞抑製藥、抗痙攣藥、抗生素等,都不宜酒後服用。

有位酒客,平時酒量很大,半斤白酒都不在話下,有次親友聚會時,隻是一兩白酒下肚,不到半小時就出現頭暈、胸悶、惡心嘔吐、語言含糊等症狀,立即送醫院救治,兩小時後症狀才逐漸緩解。經醫生詢問,方知病人因感冒、咽痛在當地醫院掛了兩天“頭孢”。因頭孢類抗生素有抑製酒精氧化的作用,導致了人體內乙醇的蓄積而出現醉酒樣反應。

(4)喝白酒宜適當加溫。白酒除乙醇外還含有一些其他有害物質,如甲醇、雜醇油等。甲醇毒性很強,能侵害視神經,致人失明,甲醇的沸點是64℃,因此應將白酒加溫至65~70℃,待甲醇蒸發後飲用才好。但注意不要太熱,以免燙傷上消化道。

8.喝酒應忌哪些食物

(1)喝酒時別吃胡蘿卜。胡蘿卜是公認的保健品,不過“胡蘿卜下酒”就不利於健康。因為胡蘿卜中豐富的胡蘿卜素和酒精一同進入人體,會在肝髒內產生毒素,引起肝髒病變,所以胡蘿卜不宜做下酒菜。尤其是引用胡蘿卜汁後,不要馬上喝酒,以免危害健康。

(2)喝葡萄酒時別吃海鮮。葡萄含有豐富的單寧,高含量的單寧會嚴重破壞海鮮的口味,甚至產生令人討厭的金屬味,引起腸胃不適。

(3)白酒與啤酒別同飲。啤酒屬於發酵酒,白酒屬於蒸餾酒,二者在體內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如果同時飲用,會引起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而且容易醉酒。

(4)白酒別與汽水同飲。同飲後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揮發,並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對胃腸等器官有嚴重危害。

總之,大煙大酒命不長久。美酒爽口,乙醇傷肝。吸煙傷肺易成癌,飲酒加吸煙,雙管齊下,兩害相加,不僅使致癌風險倍增,而且使煙酒中的各種毒素易於通過黏膜層擴散到血液中,給健康帶來很多危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好喝酒,整日酒不離口,結果剛到四十歲就離開了人世。

總之,要想健康長壽,切忌“煙酒同行”!

(四)戒過勞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將體力性疲勞歸納為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指出不適當的活動和超負荷的勞累,對人體是一種傷害,對健康不利。

1.五勞所傷

(1)久視傷血(目)。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中醫學認為:“目者,心使也。”肝開竅於目,“肝受血能視”。雙目依賴氣血的供養而能視物辨色。

長時間用眼,如操作電腦、繪畫製圖、看電視、看文件等重複勞作,眼睛過度疲勞,會傷肝耗血損目,導致眼球酸脹、視物模糊、兩眼幹澀、近視,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視力傷害。

對策:不久視。

護目。看書報、電視或使用電腦1小時,就要讓眼睛休息10分鍾。

遠望。清晨起床後自然站立窗前,極目遠眺,凝視天際某一固定目標,高山、寶塔、煙囪、樹梢等,每次1~2分鍾,能增強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