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後,霍英東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斷定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來臨,酒店業尤其是高檔酒店的前景非常廣闊,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於是,霍英東打算在改革開放的重點省份廣東開發酒店。
1979年1月,56歲的霍英東開始與廣東省政府接觸,他提議在廣東興建一家五星級賓館——白天鵝賓館。零英東打算投資1350萬美元,然後再由白天鵝賓館向銀行貸款3631萬美元。
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造酒店(尤其是五星級酒店),程序極其煩瑣,過程非常艱難,遠非當今的形勢可比,除了政治形勢錯綜複雜外,還需要麵臨物質、經濟上的困難。
建造一個大酒店,需要近10萬種裝修材料和用品,而當時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內地物資短缺,幾乎要什麼沒什麼,連洗澡盆軟塞都不生產,隻能用熱水瓶塞來替代。更艱難的是,當時進口任何一點兒東西都要去十來個部門蓋各種紅章。
盡管過程非常艱辛,酒店行業也並不被人看好,但是霍英東還是堅持將白天鵝賓館創建了起來。事實證明,霍英東的決策和選擇是非常明智的,白天鵝賓館(建國後第一家香港投資的高級賓館,也是第一家五星級酒店)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同時也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鼠目寸光的人,往往隻會根據眼前的需要或者隻會看結果做事,從來不會去考慮事情變化的趨勢以及將來的發展,這樣勢必會失去許多發展機遇和空間。而那些成功的經營者,比如上麵案例中的主人公霍英東,則往往不會去計較眼前短期的結果與得失,而是放眼於將來,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以及事態變化的趨勢作出超前的規劃。
這些規劃與行動可能在前期會遭遇到外界的阻撓以及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隻要預測到趨勢正確,那麼幾年之後,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之後,這些行動與規劃就會發揮它的效用。這個時候,不用你去找財富,財富也會自動上門來找你。
所以,如果想要成為成功的經營者,就要改掉看結果做事的習慣,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根據趨勢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財富語錄
萬向集團董事長主席魯冠球曾說過:“不要把過去的優勢當做現在的優勢,現在的優勢也不等於將來的優勢。世間任何事物都不是靜止不動的,風水輪流轉,今天的香餑餑到明天就可能又冷又硬、無人問津了。所以,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不要隻看到當下的得失,而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一些,看趨勢出擊。”
普通人用蠻力做事,成功的經營者用腦袋做事
大家都知道做事要講究方法。方法不同,事情的結果也各有好壞。一般來說,普通人做事從來不會用腦袋思考,當一件事情擺在他們麵前時,他們會想也不想地一頭紮進去蠻幹,結果往往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
而成功的經營者做一件事情前,都會動腦筋認真思考,周密規劃,找到解決事情的最佳辦法後才會放手去做。這樣不僅能夠省去用蠻力做事所花去的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能夠提高做事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顯然,做事的方法很重要。隻有用腦袋做事,找準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才能成功做成一件事情。
多加關注,你就會發現古往今來的成功的經營者們都懂得使用腦袋做事,而不是用一股子蠻力做事,比如從麥當勞店的打工仔變成麥當勞帝國皇帝的克羅克;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天下家居第一家“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壩普拉德;名古屋商人尚學錄等等。
在眾鑫用腦袋做事的成功的經營者中,美國吉列公司的創始人坎普·吉列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
坎普·吉列於1855年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個小商人家庭。16歲那年,因為父親的生意破產,家裏經濟緊張,坎普·吉列被迫輟學,進入社會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因為既沒有高學曆也沒有豐富的經驗,坎普·吉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隻能是門檻比較低的推銷員。
在激烈的競爭下,坎普·吉列更換過各種各樣的公司,曾推銷過食品、服飾、日用百貨品、化妝品等各類產品。坎普·吉列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每天都馬不停蹄地來回奔波在公司與客戶之間,終日忙忙碌碌,不得消停。
盡管工作極為賣力,但坎普·吉列的業績並不突出,甚至談不上理想。就這樣連續做了24年的推銷員,一直到40歲不惑之年時,坎普·吉列依舊隻是一家公司的普通推銷員,人生沒有任何起色,似乎也看不到希望。
有一次,坎普·吉列負責為一家生產新型瓶塞的廠家推銷產品,這種新型瓶塞並不起眼,然而卻受到了廣大顧客的歡迎,十分暢銷。吉列有些不解,於是便問老板這種產品暢銷的原因。老板告訴坎普·吉列,這種新型瓶塞屬於一次性產品,消耗使用得快,銷售也就自然快了,況且這種產品價格低廉,顧客也樂意重複購買。在解答完產品暢銷的原因後,老板還深有感觸地對坎普·吉列說,如果發明一種“用完就扔”且價格低廉的產品,一定能夠暢銷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