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節
根據茶樹菇菌絲生物學特性要求,宜在春秋兩季進行栽培,春季宜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培育菌絲體,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長菇;秋季宜在8月下旬至9月底培育菌絲體,10月上旬至11月底長菇。
2.場所選擇
用於室內袋栽的場所,要求衛生、通風、靠近水源、透光性能良好。栽培房、倉庫、空房都可以作為栽培場所,人防工事和山區的山洞,常年氣溫比較恒定,更適合周年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陽網、薄膜搭建大棚栽培茶樹菇。
3.消毒
栽培前要進行必要的全麵殺蟲和消毒,將場地打掃幹淨後,用50%多菌靈800倍液和0.5%敵敵畏溶液噴灑殺菌殺蟲,3~5天後,再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1次,以消滅潛伏的雜菌和害蟲,防止雜菌孳生。
4.培養料配方
(1)以木屑為主料的培養料配方 木屑72%、麩皮25%、石膏1%、糖1%、過磷酸鈣0.5%、石灰0.5%。
(2)以棉籽殼為主料的培養料配方 棉籽殼75%、木屑9%、麩皮15%、硫酸鈣1%。
5.栽培袋的製作
根據生產所需的數量及比例進行配合,並加水拌料,料水比為1:1.2左右。棉籽殼不容易用水澆濕,需提前12小時用石灰水上清液調濕,堆成堆充分預濕。原料要新鮮,無黴變,無蟲害。拌料要均勻一致,特別是棉籽殼要浸透,不得有幹粒,否則滅菌不徹底。選用(15~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裝袋時,先在袋底裝一層培養料,稍微壓實,然後插入一根直徑為2厘米的錐形木棒,邊裝料邊壓實,裝料高度15~18厘米,壓平料麵,旋轉拔出木棒,及時套上頸圈並塞好棉塞(也可用線紮緊)。一般每袋裝幹料量為350克左右,濕料800克左右。在料袋中留下一孔的目的是有效促進菌絲上下一起生長,縮短發菌時間。
6.滅菌
要求當天拌料當天裝完當天滅菌,特別是氣溫比較高時更要注意及時滅菌。裝袋完畢後,用幹淨的棉布擦淨菌袋表麵,便可進鍋滅菌。常壓滅菌100℃保持10~14小時,滅菌結束後冷卻到30℃以下。高壓滅菌要求在1.5千克/厘米2壓力下維持2小時左右。茶樹菇抗雜菌能力較弱,因此滅菌要徹底,製作過程要嚴防菌袋破損,以防雜菌汙染。
7.接種與培養
滅菌後放在潔淨場所冷卻,當料溫降至30℃以下才可接種。選擇質量好、菌齡不超過80天的適齡菌種,接種時要求達到無菌狀態,最好在接種室或接種箱中進行。接種時袋口要靠近酒精燈火焰處,袋口朝下,除少數菌種接入洞內外,大部分菌種放在培養基表麵,然後紮緊袋口,置於陰涼、幹燥、清潔、通風的培養室養菌,溫度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70%,弱光散射。春栽應緊密排放,並加溫使室溫達23~25℃,相對濕度控製在70%以下。秋栽應稀疏排放,控溫在27℃以下,以防高溫引起燒菌。
8.出菇管理
在正常情況下,茶樹菇接種後60天左右即可出菇。出菇前要進行催蕾管理,催蕾時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牆式堆疊排放。及時開口並拉直袋口催蕾,讓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料麵顏色也隨之轉化,初時料麵分泌黃水,呈現褐色斑塊,接著長出小菇蕾。此時,要加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98%,早晚各噴1次水。同時要提供散射光,光線強度控製三分陽七分陰的狀態,溫度控製在20℃左右,這樣開袋後10~15天子實體大量發生。茶樹菇出菇管理的重點是協調好水、溫、氣、濕、光之間的關係,以滿足茶樹菇生長發育的需要。出菇後,必須適當降低空間濕度和減少通風,以防氧氣過多導致早開傘、菌柄短、肉薄。如果菇蕾太密,還可進行疏蕾,一般每袋6~8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