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生物學特性(1 / 1)

1.形態特征

菌蓋表麵平滑,初暗紅褐色,有淺皺紋,初生內卷,後漸平展,褐色,邊緣較淡。菌肉白色、肥厚,有纖維狀條紋,中實。菌褶與菌柄成直生或不明顯隔生,褐色。菌柄長4~12厘米,淡黃褐色。菌環白色,膜質,殘留在菌柄上或附著於菌蓋邊緣。孢子卵形至橢圓形,淡褐色。

2.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

(1)營養 茶樹菇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無機鹽類以及生長素等物質。茶樹菇利用木質素能力弱,茶樹菇所吸收的碳素大約隻有20%被用於合成細胞物質,其餘被用以維持生命活動而被氧化分解,因此在茶樹菇的生命活動中,對碳素營養物質的需求量最大。茶樹菇的碳源主要來自於各種植物性原料,如木屑、棉籽殼、玉米芯、茶餅粉等。氮源有麥麩、米糠、玉米粉、豆餅粉、花生餅粉等,適當提高氮源的比例有利於提高產量。

(2)溫度 茶樹菇屬中溫型食用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為5~30℃,最適溫度為23~28℃。子實體原基分化溫度範圍為15~20℃,子實體發育溫度範圍為15~28℃,最適溫度為18~22℃。茶樹菇屬恒溫結實性菇,出菇階段不需溫差刺激。茶樹菇菌絲耐寒力強,相對低溫雖然生長較慢,但汙染少,菇品質高。

(3)濕度 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為60%~65%,空氣相對濕度以65%~70%最好。子實體發育階段,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生長期可適當降低,以延長產品保鮮期。

(4)空氣 茶樹菇屬好氣性真菌,菌絲生長階段要有良好通風,保證新鮮空氣的供給。但在出菇和子實體生長階段,稍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有利於出菇和菌柄生長,從而提高產量,因此子實體發育時應適當減少通風。

(5)光線 茶樹菇菌絲生長過程通常不需要光照,但茶樹菇是需光性真菌,其子實體有明顯的趨光性,一定的散射光可促進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發育及分化,因此適宜的散射光是茶樹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條件。

(6)酸堿度 茶樹菇菌絲喜弱酸性環境,最適pH為5.5~6.5,pH達4以下或6.5以上菌絲生長稀疏、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