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特征
菌絲無色、透明,蛛網狀絨毛。菌絲在斜麵培養基上有匍匐型、氣生型和半氣生型3種類型。菌絲生長發育形成菌絲束,菌絲束不斷分化,先在頂端形成小白點,似瘤狀突起,逐漸長大至高粱粒大小的小菌蕾,隨後分化為菌蓋與菌柄。菌柄長3~5厘米,圓柱形,上下粗細一致,有的基部較粗。菌蓋白色到淡黃色,老熟時汙褐色,帽形,展開呈傘狀,中央突起,不黏,光滑,直徑5~15厘米。菌褶位於菌蓋下,片狀,初期粉紅色,後變為咖啡色。孢子著生於菌褶褶片兩側的擔子頂端,大多數擔子隻生2個孢子,故名雙孢菇;少數著生1~3個或多個擔孢子。擔孢子成熟時呈深褐色或紫褐色。
2.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
(1)營養 雙孢菇是腐生菌,無法通過光合作用獲得養料,隻能利用培養料提供的養分,因此,合理高效的配方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條件。一般在作物秸稈中加入適量農家糞,並加入一定比例的氮、磷、鉀、鈣等無機養分,配合成適合雙孢菇生長的培養料。
(2)溫度 菌絲體生長適宜溫度範圍為4~32℃,最佳溫度為20~28℃;子實體生長適宜溫度範圍為5~22℃,最佳溫度為14~18℃。
(3)光照 雙孢菇生長無需光照,在陰暗環境下長勢最佳,強光照射會造成子實體畸形、硬化,經濟價值下降。
(4)濕度 濕度主要包括培養料的濕度和空氣濕度。菌絲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培養料含水量以60%為宜。
(5)酸堿度 雙孢菇在偏堿環境中生長較好,偏酸環境不利於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且易生雜菌。pH為7~8時最佳,但考慮到不利因素的影響,一般在進棚前將培養料的pH調到7.5~8。每潮菇采收完要注意調節pH。
(6)空氣 雙孢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要保證通氣良好,避免二氧化碳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