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料配方
以100平方米計算,麥秸1 500千克、幹牛糞10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生石灰20千克、尿素20千克、碳酸鈣12.5千克、石膏粉25千克、餅肥25千克。
2.堆料
(1)預堆 用清水將麥秸充分浸濕,與生石灰相間堆成一個寬2.5米、高1.5米的長堆,同時用1%石灰水預濕牛糞,堆起,保持1~2天。
(2)建堆 將預堆過的麥秸鋪在地上,寬1.8米,厚0.2米,然後撒上一層3~4厘米厚的牛糞,再按比例撒上尿素、磷肥、碳酸鈣、餅肥,如此草肥相間,堆高1.5米。從第2層開始定量加足水,踏實。
(3)翻堆 培養料第1次發酵一般進行4次翻堆,按7天、6天、5天、4天依次進行,加入石膏粉和生石灰。翻堆時應注意上下、裏外對調,使培養料發酵均勻、一致,同時要注意加蓋草簾或塑料膜,防止堆料直接日曬、雨淋。
3.接種
在廂麵上均勻鋪上經過來蘇兒消毒的幹稻草,再將發酵好的培養料按15~20厘米的厚度均勻地鋪到菇床上,輕輕拍實,注意保濕。然後用高錳酸鉀10克/米3加甲醛20毫升/米3熏蒸消毒,24小時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當料溫降到28℃以下時即可接種,將菌種均勻地撒在料麵上,每平方米料麵需用250~300克菌種,輕輕壓實打平,以菌種沉入料內2厘米左右為宜,立即蓋上草簾。
4.覆土
當菌絲吃料2/3時覆土,選擇吸水性好、孔隙多、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每100平方米菇床按2.5立方米土、2%石灰粉、5%甲醛水的比例混合,覆蓋2~3厘米厚,噴水,把覆土層的含水量調足;通風,把土層表麵水散發掉。
5.管理
覆土後13~15天,等菌絲長至料下3/4時,分2天按每平方米1.5千克噴水,噴完後通風1小時以上,使土壤含水量達到60%~70%。等出現豆粒大小的菇時,及時噴“出菇水”,加大用水量,保持土壤濕度達70%~85%。第1批菇采收結束後,停水3~5天,待菌絲恢複健壯後,同以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