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菜要避免菜色單一,缺乏香氣。如在黃瓜絲拌海蜇中,加點海米,使綠、黃、紅三色相問,甚是好看;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看上去清淡素雅,如再加入少許芝麻油,便可達到色香俱佳。
製作拌菜的廚具要嚴格消毒,菜刀、菜板、擦布要生熟分開,不得混用。廚具要經常用熱水衝燙或鹽水刷洗,以消除細菌。
醋是拌菜中的主要調味品,由於醋酸的作用,過早加入醋會使鮮綠蔬菜變成黃色,所以在涼拌蔬菜時最好在上桌時再調入醋。
味精是鮮味調料,要趁菜熱時加入,菜冷後加入提不起鮮味。拌菜在使用味精時,要用熱水化開,待味精溶解後再倒入菜中,未經溶化的味精效果不佳。
鹵
鹵是家庭以及餐飲行業使用最為廣泛的烹調方法之一,是指將加工處理的大塊或整形原料,放入鹵汁中,加熱煮熟或煮爛,使鹵汁的鮮香滋味滲透到原料內部的一種烹調方法。
鹵製菜肴時,鹵汁要淹沒原料為好,使原料全部浸泡在鹵汁中煮製,並要勤翻動,以使原料受熱均勻。
鹵製的原料很多,任何一種原料收拾不好,就會給鹵汁帶來影響,特別是動物性原料,在入鍋前的初步加工是不能馬虎的。鹵製的原料該洗淨的要洗淨,該切除的要切除,該焯水的要焯水,一定要將動物性原料中的血汙徹底清除,確保鹵味菜肴的特色。
每次鹵製原料後,特別是葷料,不免有血汙、浮沫和油汙等,都需要用勺子將這些雜物撇淨,否則下次使用時鹵汁不清,容易上色,夏季時鹵汁還容易變味。
鹵菜的口味是根據原料在鹵汁中時間長短來加鹽(或其他調味品)調味,如牛肉在鹵汁中時間較長,放鹽要少,鹵液的口味要淡些。再如鹵雞內髒,時間短,鹽就要多放一些,即鹵汁需要鹹一點,這樣才能把口味找準,不能千篇一律。
醬
醬是冷菜製作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烹調方法,也是冷菜中不可缺少的製作方法之一。醬的方法最早是指用醬醃漬原料,為醃製方法的一種,後來逐漸演變,而成為現行的醬法。
醬製前要對原料進行處理,如焯水和初步加工等,以免影響醬汁的色澤以及成品的顏色、光滑及口味。
要根據原料的多少,增添一些水、鹽、醬油和更換新的藥料,餐飲業有一句俗語“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意思是說汁少加水,口淡加鹽、色淡加醬油(或老抽、糖色等)、香味差更換新的藥料。
在醬製過程中,要注意血汙及浮沫等,應及時撇淨,醬完後鍋底有沉渣、雜物,也要及時過濾,以保持醬汁的清澈。
炒
炒是將小型原料放入加油少量油的熱鍋中,以旺火迅速翻拌、調味、勾芡使原料快速成熟的一種烹調方法。炒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按原料性質可分為生炒和熟炒;從技法上可分為煸炒、滑炒、軟炒;從地方菜係可分為清炒、抓炒、爆炒、水炒等。
炒菜時要記住先放糖後加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妨礙糖滲透到菜裏,從而影響菜的口味,讓它變得外甜裏淡。另外,一般炒菜中糖不宜過量,可以避免過多地攝入糖類,對健康不利。
入鍋炒製的材料,不論是切絲、切丁或切塊,都要切得大小一致,這樣才能使原料在短時間內均勻受熱;炒製時需要將不易熟的原料先放入鍋中,炒至略熱後,再將容易炒熟的原料一起下鍋炒熟,這樣可以保證原料成熟一致。
炸
炸是用多量食油旺火加熱使原料成熟的烹調方法。炸不僅是一種烹調方法,也是其他多種烹調方法的基礎,有些烹調方法,如烹、溜等都需要經過炸這一過程。炸菜的種類也有多種,其中常見的有軟炸、生炸、幹炸、板炸、蛋白炸等。
大多數炸菜都需要炸兩次,原料第一次入鍋的油溫在六七成熱,第二次入鍋的溫度在九成左右。第一次炸是為了固定原料的形狀,並使熱量逐步透入內部,不會出現外糊裏生的現象;而第二次炸製,可使原料易於成熟,且能防止菜肴互相黏連,並能達到外焦脆、裏軟嫩的風味特色。
在調製各種粉糊時,需要讓澱粉、麵粉、雞蛋、植物油等充分溶解,糊中杜絕有幹粉球,以防入油時炸飛傷人。
燒
燒是將經過炸、煎、煮或蒸的原料,放入烹製好的湯汁鍋中,用旺火燒沸,轉中小火燒透入味,再用旺火收汁或勾少許芡的一種烹調方法。燒是各種烹調技法中最複雜的一種,也是最講究火候的,其運用火候的技巧也是最為精湛的。
燒菜的時候,一般需要先將原料進行初步熟處理,其方法有焯、蒸、煮、炸等,家庭要根據菜肴的需要適當選用一種初步熟處理方法。
將經過初步熟處理的原料放入鍋中,湯汁和調味品要一次加足,加熱過程中不宜再加入湯汁,以免影響口味。
蒸
蒸是一種重要的烹調方法,我國素有“無菜不蒸”的說法。蒸又稱屜蒸或鍋蒸,為家庭中最為常見的烹調方法之一。其是將生料經過初步加工,加上各種佐料調味,再以蒸汽加熱至成熟和酥爛,原汁原味,味鮮湯純的一種烹調方法。
在蒸製多種原料時需要注意,要將不易成熟的放在下麵,易於成熟的放在上層,以使它們同時成熟;有色的原料放在下層,無色的原料放在上層,以防止串色;無湯汁的菜肴放在上麵蒸,有湯汁的放在下麵,以防止湯汁溢出影響菜肴質量。
對於整隻或質地堅韌的原料,需要采用原氣蒸。原氣蒸即在蒸製的時候用中火、沸水、足氣,上籠加蓋必須蓋嚴,蓋不嚴的,要用潔布圍邊塞緊以防跑氣,在整個蒸製過程中不能掀蓋,直至蒸熟。
對於質嫩易熟、脂肪少、蛋白質豐富的魚蝦蟹等,蒸製的時間要短些,基本上按中火、足氣、速成的規律來辦理,以確保菜肴的鮮嫩程度。
煮
煮是將生料或經過初步熟處理的半成品,放入多量的湯汁或清水中,先用旺火燒沸,再用中、小火煮熟的一種烹調方法。
煮肉類時塊宜大不宜小。肉塊切得過小,肉中的蛋白質、脂肪等鮮味物質會大量溶解在湯中,使肉的營養和鮮味大減。
煮骨頭湯時,在水沸後加入少許醋,可使骨頭中的磷、鈣等物質溶解在湯中,這樣煮成的湯既味道鮮美,又便於腸胃吸收。
煮製菜肴時不宜用旺火,一般要先用旺火燒沸湯汁,再轉用小火或微火慢慢煮製,這樣煮的菜肴味美又爛。
熱菜中的煮法以最大限度地抑製原料鮮味流失為目的,所以一般加熱時間不能太長,防止原料過度軟散失味。
熏
熏是冷菜製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烹調方法,也是餐飲業冷菜製作最常用的三大烹調方法之一(即醬、熏、鹵)。熏可以因熏製設備不同,分為缸熏(敞爐熏)、鍋熏(封閉熏)、室熏(房熏);按原料生熟不同,分為生熏和熟熏兩種。
熏菜必須先入味而後熏,其特點是改變原料的色澤和特有的香味。熏的技法一般沒有口味和鮮味的變化,所以要熏的原料應在熏製前作到原料熟、有口味、無色或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