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別人怎麼說,怎麼看,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還是按愛因斯坦的邏輯,開參差咖啡夢想學校的合理性我是想清楚了:
首先,參差咖啡都是些小而美的店,之所以開了這麼多,是因為崇尚“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多年閱讀、旅行有了些積累,所以近些年老有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不錯的機會去實踐“參差多態才是美”這一理念。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參差咖啡還聚集了一群愛咖啡的好青年,他們也陸陸續續成了參差咖啡的股東,每個店都有一個稱職的店長。很多《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的讀者常會通過參差咖啡的新浪微博好奇地問我會不會每天巡店,悠閑不在。老實告訴大家,我才不巡呢,店長們把每間參差咖啡都當成自己的店,照顧得好好的。我出現在參差咖啡也就是個蹭咖啡喝的熟麵孔,現在的我比原來自己守店的時候更輕鬆了。當然,我要到參差咖啡夢想學校上課,但每個月大約也就六七個下午,其他時間,自由!
其次,既然放棄了去開更多的參差咖啡館(其實也談不上放棄,我這麼懶,開多了一定死路一條),而咖啡館明明會有越來越多的需求。上市不到一年,《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賣了差不多20萬冊,足以說明夢想擁有一間咖啡館的人好多!《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裏說過,我一直認為分享是一種積極樂觀的自我肯定,既然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不敢也不願意搞特許經營,自己又沒有能力開更多的參差咖啡。於是,待在武漢,分享參差咖啡的技術和經驗,幫大家早點兒擁有自己的咖啡館,順便賺點兒學費就顯得合情合理了,何況不會太忙!
到目前為止,最遠來自新疆,最意外來自台北,全國各地都有學員不遠千裏來到武漢。原本以為,長達20天的學習,真正能行動起來的人不會太多。實際情形是,懷揣咖啡館夢想的行動派還真不少!按《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的銷量接近20萬冊來看,行動者比例達到了千分之一。我喜歡數據分析,深知這個比例已經是相當高了。那麼千分之一意味著什麼呢?
我常在開店輔導課上跟學員拿這個數據開玩笑,1,000個讀者買了《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不敢說這些人個個都是咖啡控,至少說明這1,000個人是喜歡咖啡館的。而每1,000個人之中隻有你一個是行動派跑到武漢學習,然後回去把咖啡館開起來。我想你是幸運的,因為那999個喜歡,但可能永遠也不會行動的人就會成為你的客人。當然,這個說法並不嚴謹,但是意思大家應該很清楚。我們已經結業並開起咖啡館的幾位學員都告訴過我,有讀者聽說館主是參差咖啡夢想學校畢業的,都倍感親切。陌生的客人和館主因為《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而很快有了默契,進而成了常客和朋友。這不正間接證明了我剛才的數據嗎?
最近幾個月,通過微博,不少特大城市的讀者表示希望我們能去開分校。這事兒我覺得不合理。主要原因是參差咖啡館都在武漢,這些實實在在的店雖然還有需要很多完善的空間,但依然健在本身就是辦學的支撐和信心來源。而且,我們能保證武漢這間學校的教學質量就已經讓我很滿足了。開分校和搞特許經營一樣,累而且無法做到身體力行。當然未來的市場會對純教咖啡技術的學校有需求,還是可以考慮的,但是,慢慢來吧。
我覺得既然要學習20天,其實這學校在自己的城市和在武漢區別並不大。
比如北京一堵車,4個小時還沒挪動幾公裏呢,但坐高鐵已經可以到武漢了。
關鍵是下不下得了決心給自己一次機會,給自己一個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