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教中,美麗耀眼的鳳凰經過“涅”的洗禮,在浴火中重生。就像大雁是在日益複雜的自然環境中,大雁族群同樣也要經受“水與火”的考驗,通過深層挖掘大雁的個性魅力、塑造完美的管理模型,進而在輝煌中達到永生!特別是在這個能力製勝的時代,大雁的生存環境日益困難,王者風範的大雁法則左右著大雁家族的健康經營和永續發展。

1.最後的考驗

大雁的遷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它們能以每小時幾十公裏的速度飛行,但飛向遙遠的南方仍需經曆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路漫漫其修遠兮,大雁每搖動一次翅膀都在耗費一點體力,它們必須在體力耗盡之前飛抵目的地。與此同時,大雁的飛行又是一個挑戰極限的過程,它們飛行的高度令人歎為觀止,有的甚至能達到海拔9000米,這意味著雁群能夠從珠穆朗瑪峰的上空輕輕劃過。高處不勝寒,大雁必須用夏季積累的脂肪和沿途攝入的食物抵禦著天外的“寒冬”。但雁群終究抵達目的地,這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雁群的專注——全心全意地飛。因為專注,所以成功。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一個人如果在一件事上用了心,認真去做,也不一定會成功,一個人如果在一件事上沒有用心,沒有認真去做,則注定不能成功。人隻有一顆心,注定容量有限。所謂貪多必失,如果同時計較追求的太多,則勢必無法用心專一,勢必顧此失彼。

蚯蚓沒有鋒利的身軀,卻能夠自由出入堅硬的土地,螃蟹有很多腳,卻無法正常走路,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都是用心專一的問題。隻有專注地去做一件事,全力以赴,才能夠取得成功。在企業裏也一樣。有位企業家曾說:做企業要有所為又有所不為。對企業發展有利的,且在長遠看來,符合企業發展方向的,可以做;而那些雖然有很大利潤,卻和企業自身毫無關聯的事就不應該涉足。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民謠曾經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經曆了漫長的跋涉,從加拿大的五大湖區出發的一個雁群已經接近了行程的終點——佛羅裏達州。然而,在佛羅裏達州北部和佐治亞州的交會地帶,聚居著凶猛的山鷹。它們會盤旋在這一帶的天空,給長途勞頓的大雁以致命一擊。

這個雁群進入了山鷹的視線,一隻山鷹立即撲閃過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一隻大雁困於爪下,徑直向自己的巢穴飛去。雁群沒有落難而逃,它們依然保持了“人”字陣形,緊緊跟隨著山鷹。

接近巢穴了,在懸崖邊的岩石後麵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幼鷹。正當山鷹試圖把大雁摔死在岩石上的時候,雁群竟將幼鷹包圍起來,還擺出一副圍攻的陣勢。山鷹亂了,它索性鬆開利爪撲向巢穴,雁群則在瞬間散開陣勢——山鷹重重地摔在了岩石上,雁群則成功地保護了團隊成員。雁群得救了,在這片恐怖的死亡地帶,雁群竟然創造了零傷亡的奇跡。

2.從不失去希望

每當秋季,大雁就開始了漫長的南飛的旅程。一年兩度的遷徙,是大雁生命中壯麗而悲壯的征程。盡管擺在眼前的注定是一番艱難困苦,甚至極有可能客死他鄉,然而,勇敢的雁群在經曆了彷徨之後,仍然堅定地展開雙翅,踏上了追求溫暖的漫漫旅程。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雁因為自身的生活特性,選擇了要在寒冷的冬天到南方過冬,它們就同樣選擇了經曆一個艱難的過程。人也一樣,要成就大事,就必須要經曆過一番努力和奮鬥。正所謂不經曆風雨,就不能見彩虹。當飽受壓力和痛苦的人們達到了輝煌的頂峰,他們會突然發現那些曾經讓他們心力交瘁的磨難如今已化做了朵朵精美的小花,花瓣上麵記載了一段光輝的曆程。

一位美國的鳥類學家亨利·格林曾經見證過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她在雁群夏季出沒頻繁的地區捕獲了幾隻出生後不久的雛雁,為它們分別做了標記。就在這一年秋天,當這群大雁剛剛踏上遷徙征程後不久,亨利·格林接到了幾千英裏外一個動物保護組織打來的電話,這個組織竟意外地發現了一隻帶有“凱瑟琳”標記的雛雁。當亨利·格林與這隻雛雁第二次親密接觸的時候,卻帶著完全不同的心情,因為這隻雛雁太虛弱了,它體型瘦弱、羽毛稀疏,幾乎到了衰竭而亡的邊緣。

據亨利·格林推測,這隻雛雁一定在飛行途中不幸掉隊了,絕望中的雛雁落在了湖畔的草叢裏。幸運的是,這個動物保護組織及時發現了它,死神望而卻步了。就這樣,這隻雛雁在亨利·格林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不僅看不到死亡的影子,而且羽毛豐滿、精神抖擻,渾身充滿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