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教師出示板圖:邊指板圖邊解說
④誰能把湖水的神奇與美讀出來。
⑤齊讀描寫湖水的句子。
(3)野花部分
①請同學們拿出紙,畫出你所喜歡的各種顏色的野花。
②展示學生圖畫,說一說你畫的是什麼花?
③課文是怎樣描寫錫林格勒大草原上的野花的?
④誰來讀一讀描寫野花的句子。
⑤教師導讀。
4.看錄像
讓我們隨著錄像走進錫林格勒大草原,感受那裏的廣闊美麗。邊看錄像教師邊解說。
5.請三個同學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6.第二自然段是從哪兒個方麵寫錫林格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錫林格勒大草原不僅美麗,而且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看錄像
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草原歡騰的氣氛。學生邊看錄像邊想課義是怎樣描寫草原歡騰場景。
3.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草原歡騰的場麵的呢?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4.分別讀課文並體會草原生機勃勃場景。
5.第四自然段是從哪兩個方麵寫錫林格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教師板書)動物牧民
五、總結
遊覽了錫林格勒大草原,你們腦中想著它那廣闊美麗、歡騰的場景,聽著大草原傳來的悠揚的樂曲,再請同學讀一讀全文。配樂朗讀全文。
總結學法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從野草、湖水、野花這三個方麵連句成段,介紹了錫林格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第四自然段是從動物和牧民兩方麵連句成段,介紹錫林格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麵介紹錫林格勒大草原的呢?
今天我們學習從不同方麵連句成段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全文,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還可以繼續運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
課後小結: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課文為我們勾畫出一幅遼闊美麗,充滿無限樂趣,富有生氣的草原圖畫,表達了作者熱愛內蒙古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為教學重點。
第二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從三個方麵:野草、湖水、野花寫出錫林格勒大草原廣闊美麗。
第三自然段是個過渡段,它總結了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時又引出了第四自然段:草原“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第四自然段是從草原上動物和牧民這兩個方麵來講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二、關於教學設計
本課是以感受錫林格勒大草原是個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為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難點,教學總思路是以讀為主,以不同的形式,配合多種媒體使用,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關於媒體的使用和設計
本課采用了多種媒體組合教學,在教學的不同環節中恰當使用,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1.錄音機的使用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兩次使用錄音機。第一次使用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時,老師邊範讀課文,邊配上馬頭琴那悠揚的音樂,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音樂創設的良好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覺參與教學。第二次使用是在總結全文前,學生整體再去感受錫林格勒大草原那廣闊美麗的美景以及歡騰的場景。
2.錄像的作用
使用視頻媒體,直觀效果好,信息量大,同時還可以突破時空局限。本課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在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文學的基礎上,學生理解了錫林格勒大草原廣闊、美麗、歡騰的特點,並能把自己對文學的理解表達出來。為了增加直觀性,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兩處運用了錄像教材。如:在學生理解了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的特點後,對於作者描繪的茂密的野草、清亮的湖水、各種各樣的野267花,有了初步的感受後,通過錄像,讓學生真正走進錫林格勒大草原,親自看一看大草原的美麗,在馬頭琴優美音樂的伴奏下,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學生眼前。通過錄像,不僅突破了時空的局限,而且給學生增加了美的享受,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投影使用
在學習課文“野草”一部分時,學生抓住了“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兩個詞句,為了配合學生的理解,使用投影儀,一幅一碧千裏的畫麵展現在眼前,並配有解說,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想象作文——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充分想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如何展開想象的翅膀。
三、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錄音機彩、白色圖畫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