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明確任務
(談話)同學們,上課前老師發給了你們每人一張白紙和一張彩紙,這些看似普通的紙,其實是老師送給你們的一份希望。今天這節課的任務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想象來表達你心中一個美好的願望;通過一段精彩片斷的描寫來抒發你內心的一份感情。
(教師板書)豐富——願望精彩——抒情
(二)動手做
1.(教師談話)請你用五彩的筆在紙上畫一畫,也可以用你靈巧的手在紙上剪一剪、折一折、撕一撕、貼一貼一總之,不限方法,你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創作。
2.(同學交流)用這些紙你用什麼方法可以做什麼?表達哪些願望?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做什麼?表達一個什麼願望?
3.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各自的作品。
(三)動口說
1.分成四人小組,彙報自己用什麼方法創作了什麼,由此偽;想到了什麼,要把這個美好的願望送給誰。
2.分別彙報(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進行彙報)。
3.集體評議:哪兒想象得好?怎麼好?
(四)動手寫
1.(過渡)你們不僅想得好,說得也很好,那麼就請你把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用筆來表達出來吧!(放輕鬆、悠揚的音樂)
2.學生動筆寫。
3.學生讀自己的片斷描寫,並由學生主持全班同學的點評。
(五)總結
張小小的紙,讓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一個美好願望。老師希望你們在生活的藍天上練就一雙過硬的翅膀,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北京育才學校課時備課教案
教案評析(想象作文)
作文教學是教學改革中一朵鮮豔的奇葩。但長期以來這朵奇葩開得並不鮮豔。
一、作文教學的誤區
作文教學長期在一種誤區中徘徊。這種誤區在八股文時期就已經成形,“五四運動”時期,被徹底加以否定。在“十年”之前業已形成,“十年”之後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不成文的“規則、規律”,嚴重影響了作文教學的發展。
這種誤區就是認為隻要教會寫作方法,就會寫文章了。寫作方法:會寫作文。因此,我們的教師千方百計研究怎樣講清、講透寫作方法,於是發明了《寫作十六法》《開頭七法》《結尾五法》《敘述描寫九法》等專門介紹寫作方法的書籍。在課堂上,教師也是一步一步地詳細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這樣的結果是:教師越教越累,學生越學越不會寫作文。隻好“抄、背、套”,來應付考試。文章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呢?作文教學的根本問題是什麼呢?
我們認為,作文最基本的問題是寫作內容。沒有寫作內容或寫作內容貧乏,再會運用寫作方法,也寫不出好文章來。當前學生作文的最大問題是沒東西可寫,寫作方法到是知道不少,沒有內容,寫什麼呢?
我們的作文教學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幫助學生獲得寫作內容。沒有打好這個最基本的“地基”,高樓怎能拔地而起呢?
作文的內容是由三方麵構成的:形象、認識、情感。學生頭腦中積累了大量生動的形象,對事物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此充滿了感情,作文內容不就有了嘛!
形象來源於與積累,認識來源於思考,情感來源於熏陶感染,這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首要內容。我們在這三方麵進行了。
二、作文教學改革探索的主要內容
1.作文類型的設計
我們把單純“命題作文”改為三類作文:“觀察”、“想象作文”、“自由作文”。
2.訓練重點的設計
作文教學不把講述寫作方法當作重點,訓練的重點放在“觀察訓練”“想象訓練”等思維訓練。
3.作文評價的試驗
作文評價把教師的等級式評定和評語式評價改為先讓學生自評優點、自定等級,同學之間互評、互檢,最後老師講評。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參與。這節課注意了三點訓練:“觀察一一想象——表達”。即:觀察時要抓住特點;想象時要抓住發散點;表達時要抓住關鍵點。三者相通要注意聯係點。觀察是基礎,想象是關鍵,表達是外現。
我們發現,由於受過去作文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總是不放心,仍然要求過多,引導太多,不敢放手,總想把學生引入教師設計好的軌道。其實,寫作是創新性勞動,重在推陳出新。教師越要求,越引導,學生越容易千篇一律。
現在,作文教學不是教師的引導不夠,要求不夠,而是放手不夠。我們教師頭腦中有許多作文的“模式”,不善於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而善於“標準化”“規範化”,這恰是作文教學的大忌。
在作文教學中,百花齊放的盛況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希望老師多讀文章,多寫文章,就會知道文章不是“造”出來的,是“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