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教案評析(二)(3 / 3)

(5)指名配樂朗誦第三自然段。(一名學生扮演小白兔,四名學生扮演白菜,表演小白兔種菜,白菜一天天長大。)

(6)說說段的內容。學習第四自然段:

意圖:理解本段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手段:看幻燈。

步驟:

(1)看圖片說說小灰兔回到家都做了些什麼。

(2)讀第四自然段。

(3)後發想象,小灰兔躺在床上吃白菜時都想了些什麼。

(4)通過“不幹活了”“餓了就吃”說明小灰兔不懂事。

(5)說說這段主要內容。學習第五自然段:

意圖:讓學生了解小灰兔和小白兔都去老山羊家做什麼,小灰兔看見小白兔給老山羊送去白菜,為什麼奇怪,理解“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句話的意思,突出難點,促進雙腦協調發展。

教學方法:讀、講、看、議、演相結合。

教學手段:看幻燈。

步驟:

(1)讀全段,理解“奇怪”詞義。

(2)看幻燈,觀察小白兔和小灰兔不同的表情。

(3)討論:小白兔心裏怎樣想,表情什麼樣,小灰兔為什麼奇怪。

(4)表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

(5)想象小灰兔聽了小白兔的話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

(6)根據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後的結果不同,討論“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一句話的意思。

(7)再看幻燈,小灰兔低下頭,說明什麼,以小灰兔這時的心態加深理解“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句話的意思。

(8)說說段的主要內容。

(三)總結全文,理解課文內容

1.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白兔、小灰兔的不同表現和不同結果來理解“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句話的意思。再說說自己的理解。

2.由師生分別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表演小白兔挑著一擔白菜給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著空車去老山羊家要菜。小灰兔聽了小白兔的話決定不要菜了,想要什麼呢?(老師扮演老山羊,通過對話啟發引導學生想象表演。)

3.齊讀全文。

教案評析

這是一篇含義深刻的童話故事。主要特點正如教師自己在“教學設想”中所講的“以聲激情”“以畫引趣”“以演悟道”。

“以聲激情”指的是以讀書和配以音樂的聲音。讀書指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學生自讀自悟的小聲讀、配合音樂伴奏的朗讀、有聲有色的分角色的朗讀。總之,指的是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這樣的讀書活動,把學生的學習情感調動起來,利用興奮的心態,積極的思維狀態,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

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富有情感、情緒的思維活動。這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特征。以前心理學家很少注意到這個規律,習慣把小學生的學習中的思維與情感、情緒分開研究,把學習中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分開研究。近幾年來,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學習情感是非智力因素,認識到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這是很大的進步。

本課教師把讀書與激發學習情感結合,用讀書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是一大進步。以前大家總是利用遊戲等教學以外的方法激發情感,其實能夠激發情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學習內容本身。本課教師是明白這些道理的,並且重視運用這些方法。

“以畫引趣”指的是運用鮮明生動的投影畫麵或活動逼真的錄像,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重要的學習動力之一。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習,是被動的,是無效或低效的。

教師通過學習思維理論,明白運用形象思維的規律,采用“靜”畫和動“畫”,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恰當的方法。

為什麼畫麵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呢?因為畫麵是直接的、生動形象,語言文字是間接的符號形象。畫麵利於視覺觀察、直接感受,語言文字要經過大腦的“翻譯”,轉化成可接受的形象信息,才能弄懂、理解。轉化要受到許多條件的限製,如對詞語的辨認,已有相關知識儲備,接受時的場景影響等等。所以圖畫比語言文字容易引起興趣,容易被人接受。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畫麵是為語言文字的理解服務的。語言文字不是圖畫的說明書,不是解釋。畫麵是幫助我們理解語言文字的橋梁、途徑。誰是主,誰是次,要分清楚。

“以演悟道”指的是師生運用表演的方法,展現課文的景象,理解其中道理。這種方法非常適宜童話性強、故事性強的課文。表演十分容易引導學生進人角色,從角色的思想感情,從角色與角色的關係上,從故事的情節與結果中,理解故事所蘊涵的意義,受到實實在在的啟發,從中受到教育。表演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這對學習語言文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展示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