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教案評析(二)(2 / 3)

(一)以“聲”激情

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小聲讀與朗朗地讀,再與有音樂伴奏的朗讀,對人的感觀刺激和帶給人的內心體驗是不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活靈活現地表現出兩隻小兔拿著菜籽和白菜回家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各自的心情。小白兔高興地拿著菜籽到地裏去種,它不怕累,常常給白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配有輕鬆愉悅節奏明快的音樂的朗讀,使學生融人情境之中,產生對小白兔的喜愛之情。

(二)以“畫”引趣

低年級學生理解語文文字的能力較弱,抽象的文字表述,會使學生學習中感到困難,感到枯燥難懂,並且沒有學習情趣,這就需要運用電化手段,提供一些生動形象,鮮豔的畫麵,通過感觀的刺激,使學生的情緒馬上被激發起來。

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幻燈投影片,把故事情節展現給學生:小白兔滿頭大汗在菜地裏勞動,一會兒揮鋤,一會兒澆水、施肥,而小灰兔則舒舒服服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吃白菜。最後,小白兔挑一擔白菜給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著空車,見小白兔有這麼多白菜很奇怪,聽了小白兔的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展現這三張生動形象的畫麵,學生感到新奇有趣,產生了學習課文的興趣。

(三)以“演”悟道

《小白兔和小灰兔》課文裏出現的三個動物形象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配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小白兔產生了喜愛之情,形象鮮明的畫麵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了學習情趣。根據課文學習要求,教學目的,最後結尾以表演形式完成教學任務。

課中:師生共同表演小白兔在菜地裏種菜過程。

課尾:配有音樂,學生分角色帶著頭飾表演課文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的想象再創造把小灰兔後來的變化表演出來。這樣形式的表演,學生通過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悟出“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句話的道理。

三、教學用具

小白兔和小灰兔投影片三張,音樂錄音帶(5分鍾)頭飾若幹。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一)教學重點及處理方法

了解課文內容,會按自然段讀,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以下途徑引導學生學習。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課文先介紹了誰在什麼地方,於什麼。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樣收下菜籽和白菜的。小白兔回家幹什麼、小灰兔回家幹什麼,最後結果怎樣。

2.按自然段讀、講、議把每段意思連起來,說說課文內容。

(二)教學難點及處理方法

懂得“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句話的意思是教學難點,要通過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最後不同的結果,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借助朗讀,觀察圖畫及表演進行體會。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貼圖揭題,教師朗讀課文

意圖:利用直觀教具,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創設情境,激情入境,進行形象思維。

教學手段:用小白兔和小灰兔頭像表示課題。

步驟、方法:用展示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思考: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什麼?小灰兔要了什麼?最後結果怎樣?讀後學生依次回答問題。

(二)按自然段讀,了解課文內容

意圖:提高學生讀的能力,通過讀理解每段的意思,抓住重點詞語進而理解課文內容。激發興趣,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想象力。

步驟:

1.自讀全文,在段首標上序號。

2.分段精讀,理解內容。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思考:課文寫了什麼,都有誰,在幹什麼?小白兔和小灰兔是兩隻怎樣的小兔?

討論: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菜地幫助老山羊收白菜,從“幫忙”一詞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都願意幫助人,愛勞動。

意圖:通過有語氣地朗讀小白兔和小灰兔說的兩句話,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很有禮貌,同時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方法:分角色朗讀,抓重點詞組織學生討論,最後有語氣帶表情的朗讀。

說說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學習第三自然段:

意圖:通過看幻燈圖片、配樂朗讀、表演,激發學生對小白兔自己種菜不怕累,愛勞動的喜愛之情,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滲透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方法:讀、講、看、演相結合。

教學形式:學生小聲讀,找出有幾句話,討論小白兔回家後先做什麼,又做什麼,結果怎樣。教學手段:運用幻燈、音樂。

步驟:

(1)學生自讀,畫出幾句話。

(2)分句讀,想想小白兔是怎樣種白菜的。

(3)看幻燈,想象小白兔種白菜的過程。

(4)師生齊表演小白兔翻土、種菜籽,給白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