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育才學校課時備課教案
教案評析
這節課也是北京市“八五”和“九五”重點教育科研課題“以形象思維為突破口,兩種思維相結合,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專題的一節實驗課。
一、這節課主要體現:
提前閱讀,適當增加課外閱讀,把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課外閱讀是閱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要注意培養興趣和加以引導。
二、為什麼要這樣上課呢?
我們認為,在一般的閱讀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根本不重視閱讀。不提倡課外閱讀,不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有的還禁止學生課外閱讀。
(2)認為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部分。隻讀與課內文章有聯係的書籍,其他不讀或少讀。
我們認識到課外閱讀是課內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實踐、社會生活和科學實驗中,積累了無比豐富的知識,人們不能事事親身經曆,親自觀察去獲得知識,而主要是通過閱讀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教會學生閱讀。
前麵說過,語文教材由於篇目有限,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上,存在許多不足。開展課外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補救辦法。許多優秀語文教師,如李吉林、於憲敏等老師,都在這方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那麼,在課堂閱讀教學的基礎上,開展課外閱讀,有哪些作用和意義呢?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培養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外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兒童選擇自己愛讀的書,每一本書都把他們帶到一個奇異的世界,許多新奇有趣的事,吸引著他們,使他們知道了許多過去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的事情,從中得到了許多樂趣,從而培養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2)增長了知識。課外閱讀不受大綱的限製,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興趣,引導他們通過閱讀,接觸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的知識,日積月累,開闊了兒童的眼界,增長了他們的知識。
(3)發展了思維。通過閱讀,兒童每讀懂了一段話,理解了一篇文章,思維就發展了一步。因為閱讀不斷豐富了兒童頭腦中的知識和表象,這些知識和表象又成為閱讀新知識的基礎。隨著閱讀不斷地開展,頭腦中的表象不斷得到加工、改造和積累,知識也不斷得到擴展、深化。思維就在這種表象的加工、積累和知識的擴展、深化中得到了發展。
(4)豐富了語言。課外閱讀內容廣泛,不同文章和讀物,各243自運用語言描繪了千姿百態、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就是同一個事物,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作者由於他們看問題的觀點、角度不同,生活閱曆、感受不同,以及他們的寫作風格、手法不同,其運用語言、遣詞造句也各有特色。在教師指導下的廣泛閱讀,兒童就能從中體會到語言的無比豐富性和運用語言的多樣性。如果結合閱讀適當加強記憶或做些摘錄,就能大大豐富兒童的詞彙積累。
(5)學習了文章的表達方法。閱讀與觀察不同,閱讀是理解、掌握前人的認識成果;不僅獲得知識、發展思維,而且也學習了前人表達情感的語言和方法。因此,豐富的課外閱讀,能豐富和借鑒他人不同文體、風格各異的各種表達思想的方法。
(6)學會自學。葉老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教會學生自學,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學會自學,隻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是不夠的,必須有獨立的閱讀練習。“教材隻是一個例子。”其意思就是把教材作為範文,以課內所學課文為例,去獨立閱讀其他文章。所以,課外閱讀既是教材的擴展和補充,又是講讀教材的練習。沒有這種閱讀的練習,講讀課就會落空,也就難以形成自學能力。
由此可見,課外閱讀不是“課外”,而是語文訓練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於憲敏老師這節《大雁齊飛》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就是為了體現我們的這種想法。我們在課外閱讀時,主要進行以下工作:①識字;②鞏固字;③理解內容;④積累重點詞彙和典型句子。基本不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這種教學方式取得的效果:①識字量大大增大,字詞得到良好的鞏固;②閱讀能力大大增強了;對字義、詞義、句義的感知能力大大提高了;③一年級第二學期就可以寫日記;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了。
小學語文第二冊《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南菜園小學丁曉娥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按自然段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通過教學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與想象力。
3.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較深刻理解“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進行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的滲透。
二、教學設想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生動,並配有插圖,通過在電教的配合下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在分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基礎上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全麵完成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