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學漢字沒有遵循漢字本身的規律,沒有“形音義相結合,以義為核心,以理解和運用為目的。”而是大量地死記硬背,在機械記憶中、反複默寫中鞏固字形。忘記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學習了大量的字詞,但是不懂其義,也不會運用。
3.沒有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老師隻管教,學生隻會在老師教的情況下學,離開了老師,什麼也不會學,什麼也學不了。我們就是想改變以上的弊病,探索一條有效有序的途徑,真正提高字詞教學的質量。
三、具體做法
1.識字教學要遵循漢字規律,形音義相結合,以義為核心,以理解和運用為目的。
(1)首先利用投影片讓學生了解漢字的偏旁部首知識。
頁(表示人的頭);兼(表示一隻手裏同時拿著兩棵禾苗)
出示卡片;想一想這個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寫?
愛(表示手裏拿著東西送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好、喜愛。)
(2)學生已經掌握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先自學生字。
如:由於學習了“頁”和“兼”,所以就會自學“廉”與“頌”:
廉——半包圍結構。形聲字。“廣”表示房屋。廉:屋子裏很簡樸,工作不貪汙,不損害公家而利己。兼、廉借音。
頌——左右結構。形聲字。“頁”表示人的頭。頌:在頭腦中就覺得好,所以到處去稱讚、歌頌。
由於學習了部首“爪”“又”。所以就會自學“受”與“討”:
受——受:一隻手接著另一隻手送來的東西。所以是接受的意思。
討一一討:用說話和幹活去獲取別人喜歡。
其他生字就更容易學習了。
(3)集體討論自學結果。實際就是互相交流,相互學習。
(4)用做遊戲和辨析的方法,使學習的結果進一步鞏固。
如:袖——袍謙一一廉受一一愛
(5)指導書寫。
2.小集中和隨文識字相結合,師教與自學相結合,以自學為主。
3.既重視識字的數量也重視識字的質量,以質量為主。
4.加強詞彙教學的理解和運用,適當增加詞彙量。
四、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習興趣十分濃厚,發言積極。
2.學習生字的數量多,共有13個,而且質量高。由於是形音義相互結合,理解深、記憶快。不單知道了怎樣寫,而且知道了為什麼這樣寫。按照漢字的本身規律,學習漢字,大大開發了智力,發展了思維。體力作業量少,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3.不單學習了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自學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北京育才學校課時備課教案
教案評析(上中下大小)
這節課的目的如果隻是教會學生學會書寫這5個漢字,就會大大降低了漢字教學的重要意義。
這5個漢字,是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好教材。這對在頭腦中樹立空間形象觀念,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和認識世界,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上中下”是空間形象的重要基礎,是日常生活中和學習過程中時常遇到的概念。對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連“上中下”都分不清,隻會寫出漢字,還談得上發展學生的思維與智力嗎?
所以,教師在教學目的中確定“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聯係生活實際認識和理解‘上中下’是變化的,‘大小’是相對的。”這是十分恰當的。當然,這也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要想達到這個教學目的,本課教師運用演示投影的方法,使學生把字意與實際形象相結合,在頭腦中建立鮮明的表象,把觀察、判斷、分析、綜合結合起來,在頭腦中貯存準確的概念與明確的形象,形成對“上中下”本質的認識。這是本節課精彩與成功之處。
本課教師對指導學生認識筆畫和筆順是重視的,教學效果是好的。其實,“上中下大小”這5個字小學生在上學前,大多數學生已經會認,會寫了。所以老師在指導認字與寫字時,把重點放在書寫姿勢、書寫規範、大小位置上,更符合實際需要,影響會更深遠,教學效果會更好。
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掌握,不單純是知識問題,更重要的是技能問題。
技能的形成是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重視了對字形認識、分析、比較、書寫等方麵的練習,以及有指導的訓練。但是,還沒有針對思維訓練設計和實行有目的、有計劃地練習活動。
要讓學生把字意與實際形象相結合,在頭腦中建立鮮明的表象,把貯存的“上中下”的概念與明確的形象上升為理性認識,要經過反複練習與訓練,並加以鞏固和熟練。
老師還可以先利用實物,讓學生反複認識“上中下大小”。然後,不拿實物,憑學生想象,列舉“上中下大小”的各種實例。反複比較,不但進行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訓練,其中也包涵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
把深刻的內容孕育在生動形象、簡單明確的事例之中,不是我們在教學教育活動中常常遇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