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2 / 3)

再如,教學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時,老師讓學生將詩中“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一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並將詩句內容畫下來。有學生畫了這樣一幅圖:圖中簡單地畫了一位詩人站在湖畔向遠處眺望,隻見清澈的湖水和湖中間聳立的一座形似青螺的小島。學生還運用了漫畫的手法,在詩人的頭頂處畫了一個大圓,大圓內畫了一個圓盤,盤中有一隻青螺。由此可見,這位學生將詩人的所見所想通過自己手中的畫筆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詩歌教學,引導學生人境欣賞,有聲有色的描繪,其趣無窮、其樂無窮,學生天真爛漫的想象力融會在繪畫、詩句之中,繪畫與欣賞能力也相應得到了培養與提高。

(三)表演詩句內容,展開想象

表演文章的詩句是活躍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手198段。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演、遊戲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果,而且有利於兒童的創造力培養。教學詩歌經常根據教材的內容,采取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詩歌內容,有看、有演、有評,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學生也很喜歡。

在《蹭汪倫》一課的教學中,當學習到詩句“忽聞岸上踏歌聲”一句時,教師問道:“踏歌是什麼意思?”因為書上有注釋,學生很快答道:“踏歌就是一邊用腳打拍節,一邊唱歌。”聽了學生的解釋後,老師請了兩名男同學將“踏歌”的意思表演出來。表演後,有的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他的表演節拍太慢了,因為汪倫和李白在桃花潭時,感情特別好,雖然是送別,還會有相逢機會的。所以可能會是一種較輕快的腳步,唱歌的時候,不是哼哼嘰嘰的而應是宏亮的。”緊接著,又請他進行了表演。這樣教學,對“踏歌”一詞給以了生動形象的演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收到了直觀教學的應有效果。特別是學生對汪倫“踏歌”時節拍及聲音的推想,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訓練,進一步了解了本詩的豪放風格。

再如,教學《鵝》一詩時,讓學生伸出右臂當“鵝”的脖子,五指捏在一起當“鵝”的頭,讓學生體會“曲頸向天歌”的意思。在一學生表演“紅掌撥清波”中“撥”的動作時,他雙手張開,手指向下,很快地擺動,引起了其他同學的爭議:撥水的動作不能太快,因為,鵝是有蹼的。還有的說,撥水時,手指應並起來向旁邊劃水。

這樣的詩歌教學過程,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表演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表象和產生的新形象,使課文中描寫的形象與畫麵在學生的頭腦中漸漸清晰具體鮮明起來,使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發展了想象力。

(四)展現聲畫魅力,誘發想象

電教手段可以讓文章中的人、事、景物躍出紙上,以聲感、形感、動感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頭腦中表象的揉和與變換,從而達到調動學生的情感,誘發想象的目的。

《瀑布》是一首描寫自然景觀的新詩。作者在詩的最後一段描寫了瀑布的形態,結尾處連用三個比喻巧妙地寫出了陣陣風吹來時瀑布的形態之美:“如煙、如霧、如塵”。這三個“如”順序能不能換一個位置呢?怎樣來理解這三個比喻的意思呢?這時,教師便使用了錄相這一電教媒體。

錄相的最大特點是表現運動,它不僅能把看到的情景再現到屏幕上,而且可以表現動態,還可以變快為慢或變慢為快,化大為小或化小為大,以便於觀察與研究。於是,教師在教學中便將瀑布飛流而下的畫麵,連放三遍,一邊放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如煙是風吹過,水氣很細、很濃,所以像煙;如霧,是煙在飄落過程中,水氣凝結,形成霧狀;如塵,是水珠繼續聚結,落近地麵,像地上揚起的塵土,所以這三個“如”的順序不能顛倒。這樣寫就把陣陣風吹瀑布,水珠飛濺,分層飄落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如入仙境的感覺。

又如,《望廬山瀑布》一詩,詩中的“掛”字出神人化,惟妙惟肖地描繪出遠望瀑布的景象。為了讓學生能夠體會出“掛”字在詩中的作用,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將“掛”字換成與“掛”在含義上一樣的近義詞進行比較體會。此時,有學生換上了“流”和“懸”字。為了更好地區別出“掛”與“流”“懸”的不同,教師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錄像,屏幕上現出“廬山飛瀑”的畫麵。學生體會出“掛”字正好與“遙看”相呼應,詩人遠望瀑布的景色更加壯觀。在教學中運用錄相,學生不僅體會了詩人想象的豐富,而且誘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在想象性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創造想象是不依現成的語言描述或圖像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創造想象要以表象材料作基礎,但又不是記憶表象的簡單重現。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創造力的翅膀。一切創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象,有了它,思路就開闊,思維就靈活,語言就豐富,寫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作文教學是學生將自己所發現,認識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通過語言文字的表述,外化到書麵的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具有獨特的創造性。其中,想象性作文是拓寬學生思路的有效形式,它以想象為主,但所想象的東西又往往來自真實的生活,隻不過對所獲得的表象進行了新的組合。因此,想象性作文訓練,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在擴展性想象作文訓練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

擴展性想象作文訓練,從兩個方麵進行,一是在原有的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將內容延伸;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將內容超越。

1.加強加寫、補寫、擴寫、續寫練習

語文教材中,就語言文字而言,許多文章內容都留有空白,給人以言未盡的感覺,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寫,這便成了想象性作文訓練的好素材。

加寫、補寫、擴寫、續寫這幾種練習都是結合閱讀課的學習進行的。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激發起對課文的人物熱愛、同情的感情之後,創設問題情境,要求學生依據課文內容合理想象,進行想象性作文訓練。

例如:學習了《小珊迪》一課以後,教師向學生提出:這麼冷的天,為什麼小珊迪還要到大街上去賣火柴?他為什麼不去上學?他家裏還有什麼人?住的什麼房子?他是怎樣走出家門去賣火柴的?……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加寫一段《小珊迪走出家門》。有的學生說,小珊迪的父母早逝,他和弟弟小利比相依為命;有的說,小珊迪這十二歲的孩子早早地就擔當起了家庭的重201擔;還有的說,小珊迪和他的弟弟因為沒有父母,他倆無法上學,隻好靠賣火柴生存……通過學生大膽的想象,學生們又編寫出了不少小珊迪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