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仙
蘇州西磧山後有雲隘峰,相傳其上多仙跡,能舍身而上,不死即得仙。有王生者,屢試不第,乃抗誌與家人別,裹糧登焉。再上,得平原,廣百畝許。雲樹蓊鬱中,隱隱見懸崖上有一女子,衣裝如世人,徘徊樹下。心異之,趨而前,女亦出林相望。迫視,乃六七年前所狎蘇州名妓謝瓊娘也。彼此素相識,女亦喜甚,攜生至茅庵。庵無門,地鋪鬆針,厚數尺,履之綿軟可愛。
女雲:“自與君別後,為太守汪公訪拿,褫衣受杖,臀肉盡脫。自念花玉之姿,一朝至此,何顏再生人間,因決計舍身。辭別鴇母,以進香為詞,至懸崖奮身擲下,為蘿蔓糾纏,得不死。有白發老嫗,食我以鬆花,教我以服氣,遂不知饑寒。初猶苦風日,一歲後,霜露風雨都覺無怖。老母居前山,時相過從。昨老母來,雲:‘今日汝當與故人相會。’以故出林閑步,不意獲見君子。”
因問:“汪太守死否?”生曰:“我不知。卿仙家,亦報怨乎?”女曰:“我非汪公一激,何能至此,當感不當報。但老母向我雲:‘偶遊天庭,見杖汝之汪太守,被神笞背,數其罪。’故疑其死。”生曰:“妓不當杖乎?”女曰:“惜玉憐香而心不動者,聖也;惜玉憐香而心動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獸也。且天最誅人之心。汪公當日為撫軍徐士林有理學名,故意殺風景以逢迎之,此意為天所惡。且他罪多,不止杖妾一事。”生曰:“我聞仙流清潔,卿落平康[20]久矣,能成道乎?”女曰:“淫媟雖非禮,然男女相愛,不過天地生物之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比人間他罪難懺悔也。”
生具道來尋仙本意,且求宿庵中。女曰:“君宿何妨,但恐仙未能成也。”因為生解衣置枕,情愛如昔,而語不及私。生摸視其臀,白膩如初,女亦不拒;然心稍動,則女色益莊。門外猿啼虎嘯,或探首於竇,或進爪於門,若相窺者。生不覺息邪心,抱女端臥而已。夜半,聞門外嗬吒聲,輿馬騶從、貴官顯者,往來不絕。生怪之,女曰:“此各山神靈酬酢,每夕多有,慎勿觸犯。”
及天明,女謂生曰:“君諸親友已在山下訪尋,宜速返。”生不肯行,女曰:“仙緣有待,君再來未晚。”送至崖,一推而墮。生回望,見女立雲霧中,情殊依依,逾時影才滅。生踉蹌奔歸,見其兄與家人持楮鏹[21],哭奠於山下,謂生已死二十七日矣,故來祭奠。訪汪太守,果以中風亡。
李百年
無錫張塘橋華協權者,與好事數人設乩盤於家,其降鸞者[22]曰“仲山王問”。仲山,故明進士,錫之聞人也。眾因與酬答。出語蹇澀,詩亦不甚韻。每召輒至。時華方構一樓,請仙題其扁。仙曰:“無錫秦園有扁曰‘聊逍遙兮容與’,此可用乎?”眾疑此語出屈子,而必曰秦園,不似仲山語也。
一日者,與眾答問方歡,忽書:“吾欲去矣。”問何之,曰:“錢汝霖家見招赴席。”乩遂寂然。錢汝霖者,亦裏中人,所居去張塘橋不二三裏。眾因怪而偵之,則是日以病故禱神也。
明日,仙複至。華因問:“昨飲錢家乎?”曰:“然。”“盛饌乎?”曰:“頗佳。”眾嘲之曰:“錢乃禱神,非請仙也。所請者城隍土地之屬,豈有高人王仲山而往赴席乎?”仙語塞,乃曰:“吾非王仲山,乃山東李百年耳。”問:“百年何人?”曰:“吾於康熙年間在此販棉花,死不得歸,魂附張塘橋庵。庵有無主魂與我共十三人,皆無罪孽,無羈束,裏中之禱者,皆吾輩享之。”華曰:“所禱城隍諸神,俱有主名;若既無名,何得參與其間?”曰:“城隍諸神,豈輕向人家飲食?所禱者都是虛設,故吾輩得而享焉。”華曰:“無名冒食,天帝知之,恐加罪,奈何?”曰:“天上豈知有禱乎?是皆愚民習俗之所為,即鬼祟索食,間或有之,究無關於生死也。況我非索之,而彼自設之,而我享之,何忤於天帝?即君家茶酒,亦非我索之也。”曰:“既如此,子何必托名於王仲山耶?”曰:“君家簷頭神執符來請,彼不敢上請真仙,所請者皆我輩也。十三人中惟吾稍識幾字,故聊以應命。使直書姓名曰李百年,君等肯尊奉我乎?我見此處人家扁額,多仲山王問書,知為名人,故托其名來耳。”問:“‘聊逍遙兮容與’六字何出?”曰:“吾但於秦家園見之,不知所出,道聽途說,見笑大方矣。”
華曰:“子既無羈束,何不歸山東?”曰:“關津橋梁,是處有神,非錢不得輒過。”華曰:“吾今以一陌紙錢送汝歸,何如?”曰:“唯唯,謝謝。既見惠,須更以一陌酬於橋神。不然,仍不獲拜賜也。”時華之侄某在旁,曰:“吾早暮過橋上,汝得無祟我乎?”曰:“頃吾言之矣,鬼安能為祟?”於是焚楮錠送之,而毀其乩焉。
雷祖
昔有陳姓獵戶,畜一犬,有九耳。其犬一耳動,則得一獸;兩耳動,則得兩獸;不動則無所得。日以為驗。
一日,犬九耳齊動。陳喜必大獲,急入山。自晨至午,不得一獸。方悵悵間,犬至山凹中大叫,將足爬地,顛其頭,若招引狀。陳疑,掘之,得一卵,大如鬥,取歸置幾上。次早雷雨大作,電光繞室,陳疑此卵有異,置之庭中。霹靂一聲,卵豁然而開,中有一小兒,麵目如畫。陳大喜,抱歸室中,撫之為子。
長登進士第,即為本州太守,才幹明敏,有善政。至五十七歲,忽肘下生翅,騰空仙去。至今雷州祀曰“雷祖”。
燧人鑽火樹
四川苗洞中人跡不到處,古木萬株,有首尾闊數十圍,高千丈者。邛州楊某,為采貢木故,親詣其地,相度群樹。有極大楠木一株,枝葉結成龍鳳之形,將施斧鋸,忽風雷大作,冰雹齊下。匠人懼而停工。
其夜,刺史夢一古衣冠人來,拱手語曰:“我燧人皇帝鑽火樹也。當天地開辟後,三皇遞興,一萬餘年,天下隻有水,並無火,五行不全。我憐君民生食,故舍身度世,教燧人皇帝鑽木出火,以作大烹,先從我根上起鑽,至今灼痕猶可驗也。有此大功,君其忍鋸我乎?”刺史曰:“神言甚是。但神有功,亦有過。”神問:“何也?”曰:“凡食生物者,腸胃無煙火氣,故疾病不生,且有長年之壽。自水火既濟之後,小則瘡痔,大則痰壅,皆火氣熏蒸而成。然後神農黃帝嚐百草,施醫藥以相救。可見燧人皇帝以前民皆無病可治,自火食後,從此生民年壽短矣。且下官奉文采辦,不得大木,不能消差,奈何?”
神曰:“君言亦有理。我與天地同生,讓我與天地同盡。我有曾孫樹三株,大蔽十牛,盡可合用消差。但兩株性恭順,祭之便可運斤;其一株性倔強,須我諭之,才肯受伐。”次日如其言,設祭施鋸,果都平順;及運至川河,忽風浪大作,一木沉水中,萬夫曳之,卒不起。
兔兒神
國初禦史某,年少科第,巡按福建。有胡天保者,愛其貌美,每升輿坐堂,必伺而睨之。巡按心以為疑,卒不解其故,胥吏亦不敢言。居亡何[23],巡按巡他邑,胡竟偕往,陰伏廁所窺其臀。巡按愈疑,召問之。初猶不言,加以三木,乃雲:“實見大人美貌,心不能忘,明知天上桂,豈為凡鳥所集,然神魂飄蕩,不覺無禮至此。”巡按大怒,斃其命於枯木之下。
逾月,胡托夢於其裏人[24]曰:“我以非禮之心,幹犯貴人,死固當然;畢竟是一片愛心,一時癡想,與尋常害人者不同。冥間官吏俱笑我、揶揄我,無怒我者。今陰官封我為兔兒神,專司人間男悅男之事,可為我立廟招香火。”
閩俗原有聘男子為契弟之說,聞裏人述夢中語,爭醵錢立廟,果靈驗如響。凡偷期密約,有所求而不得者,鹹往禱焉。
程魚門曰:“此巡按未讀《晏子春秋》勸勿誅羽人事,故下手太重;若狄偉人先生頗不然。相傳先生為編修時,年少貌美。有車夫某,亦少年,投身入府,為先生推車,甚勤謹,與雇直錢不受,先生亦愛之。未幾病危,諸醫不效,將斷氣矣,請主人至,曰:‘奴既死,不得不言,奴之所以病至死者,為愛爺貌美故也。’先生大笑,拍其肩曰:‘癡奴子,果有此心,何不早說耶?’厚葬之。”
山陰風災
己醜年,蔣太史心餘掌教山陰[25]。有扶乩者徐姓,盤上大書“關神下降”。蔣拜問其母太夫人年壽,神批雲:“爾母係再來人,來去自有一定,未便先漏天機。”複書雲:“屏去家僮,有要語告君。”如其言,乃雲:“君負清才,故爾相告:今年七月二十四日,山陰有大災,爾宜奉母避去。”蔣雲:“弟子現在寄居,絕少親戚,無處可避;且果係劫數中人,避亦無益。”乩盤批“達哉”二字,靈風肅然,神亦去矣。
臨七月之期,蔣亦忘神所言。二十四日晨起,天氣清和,了無變態。過午二刻,忽大風西來,黑雲如墨,人對麵不能相見;兩龍鬥於空中,飛沙走石。石如碗大者,打入窗中,以千百計。古樹十餘丈者,折如寸草。所居蕺山書院[26],石柱盡搖,至申刻始定。牆傾處壓死兩奴,獨一七歲小兒,存米桶中,呻吟不死。問之,雲:“當牆倒時,見一黑人,長丈餘,擒我納桶內。”其母則已死桶外矣。是年臨海居民死者數萬人。
子不語娘娘
固安鄉人劉瑞,販雞為生,年二十,頗有姿貌。一日,驅十餘雞往城中販賣,將近城門,見一女子,容態絕世,呼曰:“劉郎來耶?請坐石上,與郎有言。我仙人也,與郎有緣,故坐此等君。君不須驚怕,決不害君,且有益於君。但可惜前緣止有三年耳。君此去賣雞,必遇一人全買,可以掃擔而空,錢可得八千四百文。”劉唯唯前行,心終恐懼。及至城中賣雞,果如所言,心愈驚疑,以為鬼魅,思避之。乃繞道從別路歸家,則此女已坐其家中矣。笑曰:“前緣早定,豈君所能避耶?”劉不得已,竟與成親,宛然人也。
及旦,謂劉曰:“住房太小,我住不慣,須改造數間。”劉曰:“我但有雞價八千,何能造屋?”女曰:“君不須慮及於此。我知此房地主,亦非君產,是君叔劉癩子地乎?”曰:“然。”曰:“此時癩子在賭錢場上輸了二千五百文。君速往,他必向君借銀,君如數與之,地可得也。”劉往賭錢處,果見乃叔被人索賭債,捆縛樹上,見劉瑞,喜不自勝,曰:“侄肯為我還賭錢,我情願將房地立契奉贈。”劉與錢,立契而歸。女在其屋旁添造樓屋三間,頗為宏敞。頃刻家夥俱全,亦不知其何從來也。
鄉鄰聞之,爭來請見。劉歸問之:“可使得否?”女曰:“何妨一見。但鄉鄰中有王五者,素行不端,我惡其人,叫他不必來。”劉以告王,王不肯,曰:“眾鄰皆見,何獨外我?”遂與群鄰一哄而入。群鄰齊作揖,呼嫂問安。女答禮回問,顏甚溫和。王五笑曰:“阿嫂昨宵受用否?”女罵曰:“我早知汝積惡種種,原不許汝來,還敢如此撒野!”厲聲喝曰:“捆起來!”王五雙手反接跪矣。又喝曰:“掌嘴!”王五自己披頰不已。於是眾鄰齊跪,代為討饒。女曰:“看諸鄰麵上,叉他出去。”王五踉蹌倒爬而出。嗣後遠逃,不敢再住村中。
女為劉生一子,眉目清秀,端重寡言。劉家業小康,不複販雞矣。一日,女忽置酒,抱其兒置劉懷中,而痛哭不已。劉驚問故,曰:“郎不記我從前三年緣滿之說乎?今三年矣。天定之數,絲毫不爽,不能多也。但我去後,君不妨續娶,囑後妻善撫我兒。須知我常常要來看兒,我能見人,人不能見我也。”
劉聞之大慟。女起身徑行,劉牽其衣曰:“我因卿來之後,家業小康。今卿去後,我何以為生?”女曰:“所慮甚是,我亦思量到此。”乃袖中出一木偶,長寸餘,贈劉曰:“此人姓子,名不語,服事我之婢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君打掃一樓,供養之,諸生意事,可請教而行。”劉驚曰:“子不語,得非是怪乎?”曰:“然。”劉曰:“怪可供養乎?”女曰:“我亦怪也,君何以與我為夫妻耶?君須知萬類不齊,有人類而不如怪者,有怪類而賢於人者,不可執一論也。但此婢貌最醜怪,故我以‘子不語’名之。不肯與人相見,但供養樓中,聽其聲響可也。”劉從之,置木偶於樓中,供以香燭。呼“子不語娘娘”則應聲如響,舉家聞其聲,不見其形也。有酒食送樓上,盤盤皆空,但聞哺啜之聲。踏梯腳跡,弓鞋甚小。
女臨去時猶與劉抱臥三晝夜,早起撫之,渺然不見。窗戶不開,不知從何處去也。供子不語三年,有問必答,有謀必利。忽一日,此女從空而歸,執劉手曰:“汝家財可有三千金乎?”曰:“有。”曰:“有,則君之福量足矣。不特妾去,子不語娘娘,妾亦攜之而去也。”嗣後向樓呼之,無人答矣。
其子名釗,入固安縣學。華騰霄守備親見之。
指上棲龍
有萃裏民王興,左手大指著紅紋,形紆曲,僅寸許,可五六折。每雷雨時輒搖動弗寧。興憾焉,欲銼去之。一夕,夢一男子容儀甚異,謂興曰:“餘應龍也。謫降在公體,公勿禍餘。後三日午後,公伸手指於窗欞外,餘其逝矣。”至期,雷雨大作,興如所言,手指裂而應龍起矣。
仙童行雨
粵東亢旱,製軍孫公禱雨無驗。時值按臨潮郡,途次見民眾千餘,聚集前山坡上。遣人詢之,雲:“看仙童。”先是,潮之村民孫姓子,年十二,與村中群豎牧犢,嬉於山坡。一兒戲以拳擊孫氏子,方擊去,忽孫子兩腳已離地數尺。又一兒以石擊之,愈擊愈高,皆不能著體。於是群兒奔說,哄動鄉鄰,十數裏外者,俱來嘩睹。其父母泣涕仰喚,童但俯笑不言。
製軍聞是異,與司道群官徒步往觀。仰視一童子,背掛青笠,牛鞭插於腰際,立空中。製軍方以天旱為憂,便祝曰:“爾果仙乎?能三日致雨,以救禾稼,當祠祀爾。”童笑而頷之。頃之,浮雲一朵,迷失莫睹。製軍亦登輿行。俄大雨滂沱,數日內粵境疊報得雨,遍滿溝澤。製軍於是命塑其像,遣畫師赴其家,使憶而圖之。童父母蓋愚農也,苦難形容其狀,雖易屢幅,莫似。方無計間,忽童自空而下,笑曰:“特來為繪吾麵目。”遂圖而成之。父母將挽留之,倏失所在。遂塑其像於五羊城內三元宮,題曰“羽仙孫真人”,香火甚盛。
此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事。歙邑洪介亭遊粵東,親見迎孫童子像,因詢其顛末。恐有缺疑,他日當謁補山相公證之。
番僧化鶴
宮中丞為滇藩時,西藏有僧二人來滇。一老者,望之可八九十許,雲已三百餘歲。一差少,望之可五六十許,雲已曆百二十歲。宮館之省城隍廟旁舍東廊中,不飲不食。人與之食,亦食,啖可兼人。朔望,宮必招僧入署,設饌與食。僧輒傾諸肴並一器內,和飯,手摶而食,盡一二斛。歸,終不飲食,月惟兩餐而已。暇輒市民間小鐵器物,轉售覓利,得錢必買磚積廊下。人怪而問之,亦不對。
一日,少者他出,老僧忽以磚周疊門戶,扃固其室。俄有火自內發,人爭往撲救,不得入,煙焰蔽空。有白鶴一隻,破煙而出。熄後,撿其遺蛻,瘞[27]於塔院。少者迄不歸,更不知何往。
注釋
[1]冕旒(miǎnliú):古時帝王所戴的禮冠和前後的玉串。
[2]戇(gàng):魯莽。
[3]故事:按照慣例或規矩。
[4]舁(yú):抬。
[5]瞽(gǔ):盲,瞎。
[6]溺器:盛小便的容器。
[7]笄(jī):古代的一種簪子,此指女子成年。
[8]乩(jī):扶乩,一種民間占卜的儀式。乩仙,通過扶乩以向神明請示。
[9]逭(huàn):逃避。
[10]大計: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績。
[11]副車:舊時鄉會試,除正式錄取外附加的貢生。
[12]詈(lì):責罵。
[13]排闥(tà):推門。
[14]飭(chì):同“敕”,命令。
[15]中溜(liù):房室的中央。此指土地神為尹家供奉的神。
[16]廡(wǔ)下: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
[17]瘵(zhài):病,多指癆病。
[18]入泮:古代學宮前有泮水,故稱學校為泮宮。科舉時代學童入學為生員稱“入泮”。
[19]尪羸(wāngléi):瘦弱,虛弱。
[20]平康:妓院。亦稱平康坊。
[21]楮鏹(chǔqiǎng):紙錢。
[22]降鸞者:舊時民間扶乩占卜,需要有人扮演神明附身的角色,這類人被稱作鸞生。神明附身於鸞生,與占卜者交流。
[23]亡何:不久。
[24]裏人:同鄉人。
[25]山陰:山陰縣,古地名,位於浙江省紹興市。
[26]蕺(jí)山書院:坐落於紹興古城蕺山上,明代著名學者劉宗周曾在院中講學,是蕺山學派的發祥地。
[27]瘞(yì):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