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告別幼稚走向成熟(1 / 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ference_book_ids\":[6989851914024258574,6885615270778375176,7222920241855073319,705226897454478439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成熟與否,決定女孩的一生

親愛的女孩,也許你並不喜歡做成熟的女孩,因為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夢想的褪色。可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況且,一種平和和幸福的人生才屬於成熟的人生。

親愛的女孩,也許私下你和朋友也常常議論到某個人的時候說某某人比較幼稚,某某人不夠成熟,某某人比較老到。那麼,你知道成熟和老到的標準是什麼嗎?成熟和幼稚的區別又是什麼?這恐怕很難得到統一的答案,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的女孩說,心智成熟的標誌就是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認為“你行他行我不行”的自卑者,二是認為“你不行他不行就我行”的自負者,三是認為“我不行你和他也不行”的嫉妒者,而心智成熟在自我認知上應該是“他行你行我也行”。

有的女孩說,正確應對挫折是人心智成熟的標誌。如果把遭遇挫折比作麵對一堵牆,心理不成熟者的態度是痛苦地撞牆,抱怨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而心理成熟者或找梯子翻過這堵牆,或繞過這堵牆。她說,個人的理想能否實現是受製於很多因素的,一個心理成熟的人是能控製自我的,應該緊緊抓住客觀因素中的可控部分,坦然接受客觀因素中的不可控部分,靈活調整自己的策略。

有的女孩說,認識他人是心智成熟的標誌。所謂的認識他人,就是要認識他人的角色,避免誤會;認識他人的品行,把好友誼關,避免上當受騙;認識他人的優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使自我發展更有效。

還有的女孩說,心智成熟的標誌是用積極的心態認識社會。也就是說要主動發展自己,讓自己慢慢長大,隻有自己要求長大,才能最終得到實惠,否則等待我們的隻有被社會淘汰。社會是發展的,不會等著你長大了它才變化,而是需要你更快地變化來適應它。

有兩隻小鳥蜷縮在鳥巢中,等待著外出覓食的媽媽回來,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媽媽還沒有回來,它們餓得直叫。其中一隻小鳥說:“我要展翅高飛,出去覓食。也許開始有些困難,但我不會失敗,因為我們生下來就是要飛的。”它的弟弟不放心地說:“你千萬不要飛,因為你的羽翼還不豐滿。”語音剛落,小鳥哥哥已經蹦到了枝頭,展開了雙翅。一開始,它差點跌倒在地,但又振翅飛了起來。它在高空對弟弟喊道:“你看,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困難吧!加油吧!飛起來吧!”小鳥弟弟歎了口氣,無精打采地縮在鳥巢中。兩個小時過去了,哥哥叼了幾隻小蟲回來了,還向弟弟講述了外麵的精彩世界。小鳥哥哥講完後說:“如果你願意就跟我一起飛吧。”弟弟回答說:“我的翅膀肯定不如你的硬,我會摔在地上的,被別的動物吃掉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來,我很害怕。”

一天,有一條蟒蛇驚醒了小鳥弟弟,但它並沒有想逃跑,蟒蛇問道:“你為什麼不飛?”小鳥弟弟回答說:“我以前錯過了飛的機會,現在想飛,已經晚了。”就這樣,小鳥弟弟被無情的蟒蛇吃掉了。

拒絕長大,拒絕成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真正地走向成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泰戈爾所說,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無以到達光明。很無奈的一個事實是,成熟總是和人生的挫折聯係在一起的,“傳道授業解惑也”並不能讓你成熟,而需要時間與其他代價的付出。通往成熟的道路,沒有終點,隻有行程。成熟是相對的,而幼稚才是絕對的,成熟不是不犯錯誤,而是能不能真正從錯誤中吸取到教訓。

成熟不是想成就成的,它需要你在家裏、學校裏、社會裏的無數大事、小事、快樂的事、痛苦的事中磨煉,是不斷思考、改正、再思考才能形成的一種外在的氣質。

親愛的女孩,作為一個成熟的女孩,你不應該再做幼稚的孩子。因為,幼稚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幼稚的女孩對自己的需要、願望或要求毫不克製,聽憑秉性行事,放縱不約束自己;抗拒、不服從外來的管教;不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麵上答應、內心不服。幼稚的女孩自製力差,情緒不穩定,易衝動,經常以執拗發泄不滿,過分的寵愛更助長了幼稚行為。親愛的女孩要明白,幼稚的人好像孩子一樣沒長大,所以我們應該克服幼稚的習慣,這樣,生活才能更順利。

從幼稚中走出,邁進成熟,也許這一步會走得很辛苦,畢竟從蛹蛻變成蝴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需要內心的掙紮。親愛的女孩,接受你已長大的事實,讓自己蛻變成一隻完整的美麗的蝴蝶,展現成熟而美麗的人生。

讓自己了解社會

我們都明白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家長是多麼關愛我們,學校有多麼庇護我們,我們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如果對這個我們即將要麵對的社會一點都不了解的話,我們會感覺到很難適應社會。從校園走到社會,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與我們所想的有出入,社會上的事情是很複雜的。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唯一需要擔心的事情就是考試。在學校裏麵,我們有很多可以犯錯的機會,可是社會不會給你這個機會,所以我們一定要去了解這個社會。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適應它。

有一個朋友曾經目睹過這樣的事情:一次,他去一個風景區玩,在一個賣眼鏡的小攤前駐足。一個文雅的女孩兒在挑著鏡子,挑了好久也沒有看好。當她剛把最後一個挑選的眼鏡放回貨架去的時候,攤主拿起那眼鏡說話了:“你怎麼搞的,不買就不買,為啥把它弄壞了?”女孩說:“我隻是看了看,連試都沒有試,怎麼能壞?”攤主說:“少說沒用的,你馬上賠我200元!”女孩笑了,說:“非要我賠?”攤主說:“你少廢話,賠!”女孩慢慢地掏出了手機,撥了一個號,轉過身說著什麼,然後,女孩轉向攤主說:“你好好等著啊,給你送錢的馬上就到,讓你發發財。”說完,一直笑眯眯地看著攤主。攤主慌了,想了想,開始快速地收拾自己的攤子,然後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

其實,這個事情還隻是一種情況,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事情是層出不窮的。親愛的女孩,你估計也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吧,你又是怎樣處理的呢?是束手無策還是不慌不忙?親愛的女孩,你在父母的庇護下到底成長得怎麼樣,你能夠在必須獨立的時候飛得很高很遠嗎?你能夠在需要獨立的時候獨自麵對社會現實嗎?

在學校或家庭教育中,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雖然也程度不同地間接地對社會有所接觸或認識,但我們在學校家庭中接受的大多是正麵教育,不論是教科書還是教師,或是家長,都說社會是美好的,人類是善良的。可當我們一旦真正接觸社會,尤其是一步入社會,情況就有所不同了。社會不僅有真善美,還有假惡醜;人群中不僅有道德高尚的,也有心靈肮髒的。當遇到醜惡的事物、卑鄙的人物、無解的難題時,我們難以理解,無以應對。由於脆弱的心靈難以應對現實的打擊,有的便消極頹廢了,不再追求了;有的則以死抗爭了,不再生存了。

所以,親愛的女孩,我們要學會認識社會,例如,我們要知道任何時候都要說實話,不說假話。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是需要保密的,是不能對外人毫無保留地說實話的。如果有人問我們銀行卡放在什麼地方,開門的鑰匙放在哪裏等等,我們就不能以實相告。什麼時候說真話,什麼時候說假話,為什麼要說真話,為什麼要說假話,其中的道理我們應該明白,因為社會是複雜的,我們要學會自我保護。對於一些重大、複雜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帶有陰暗麵的社會問題,我們不能回避,要向家長請教,去理解,去認識。

社會是複雜的,但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當今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或醜惡現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現象終究是要改變的,是要消亡的。因此,麵對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或醜惡現象,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也沒有必要牢騷滿腹,更沒有必要痛不欲生,隻要能夠駕馭自己,從容應對就可以了。

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改造社會,這是我們成長的必由之路。

親愛的女孩,你要知道,真實的社會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社會具有兩麵性,你要對社會全麵了解,全麵認識。畢竟,我們認識,了解社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改造社會。而改造社會從自身開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真善美的人,社會才會更美好和諧。

請明白得到的前提是付出

人的一生都在付出與得到,付出的是努力,得到的是收獲。孩子從小付出汗水,得到成長;付出刻苦學習,得到知識。青年付出追求,得到愛情;付出執著,得到事業……

一個冬天,在瑟瑟的寒風中,美國加州沃爾遜小鎮來了群逃難流浪者。長途的輾轉流離,使他們一個個麵黃肌瘦,疲憊不堪。善良而樸實的沃爾遜人友善地款待這些流浪者,鎮長傑克遜大叔親自為他們盛上粥食。這些流浪者顯然已有好多天沒吃到食物了,他們一個個狼吞虎咽,連句感謝的話都顧不上說。

隻有一個年輕人例外,當傑克遜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麵前時,這個骨瘦如柴的年輕人問:“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

傑克遜大叔想,給每個流浪者一頓果腹的飯食,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會這麼做的,不需要什麼報答。於是,他說:“不,我沒有什麼活兒需要你來做。”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暗淡下來,他說:“先生,那我不能隨便吃您的東西。我不能沒有經過勞動,便平白得到這些東西。”

傑克遜想了想又說:“我想起來了,我確實有些活兒需要你幫忙,不過得等到你吃過飯後再去做。”

“不,我現在就去做,等做完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那個青年站了起來。

傑克遜大叔很是讚賞這個年輕人,但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已經兩天沒吃到東西了,又走了這麼遠的路,可是,不給他做些活兒,他是不會吃東西的。傑克遜大叔思索片刻,說:“小夥子,你願意為我捶背嗎?”

那個年輕人便十分認真地給他捶起背來。捶了幾分鍾,傑克遜便站起來:“好了,小夥子,你捶得棒極了。”說完,將食物端在了年輕人的麵前。年輕人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傑克遜大叔微笑著注視著年輕人:“小夥子,我的農場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願意留下的話,那我就太高興了。”

於是,那個年輕人留了下來,並很快成了農場的一把好手。兩年後,傑克遜把女兒許配給了他,並對女兒說:“別看他一無所有,但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20年後,那個年輕人果然成了億萬富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國石油大王哈默。

親愛的女孩,你要知道,凡是成大業者,都遵循著一條黃金規則:在得到一些東西之前,先要付出一些東西。他們拒絕不勞而獲,他們知道,唯有依靠自己的奮鬥,才能贏得尊嚴,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欣賞,才能真正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巴勒斯坦境內,有兩個湖泊。這兩個湖泊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一個叫加黎利海,是一個很大的湖泊,水質清澈甘甜,可以供人飲用,因為湖底清澈無比,連魚兒們在水中悠遊的景象也清晰可見,而附近的居民更是喜歡到此處遊泳和嬉戲。加黎利海的四周全是綠意盎然的田園景觀,因為環境清幽,許多人將他們的住宅與別墅建在湖邊,享受這個如仙境的美麗景致。

另一個名為死海,也是一個湖泊,然而,正如其名,水是鹹的,而且有一種怪味道,不僅人們不敢來飲用,連魚兒也無法在這個湖泊中生存。在它的崖邊,連株小草都無法生長,更別說人們選擇在這裏居住。令人好奇的是,這兩個湖泊其實同於一個源頭,後來人們發現,它們會有這麼大的不同,是因為一個有接受也有流出,而另一個則是接受後便存留起來。

原來,在加黎利海裏,有入口也有出口。當約旦河流入加黎利海之後,水會繼續流出去,如此一來,水流不僅生生不息,也會不斷地循環更換,水質自然清澈幹淨。至於死海則隻有入口沒有出口,當約旦河水流入之後,水就被完全封死在海裏。於是,在這個隻有進沒有出的湖泊中,所有的汙水或廢水也全部彙聚在這裏,因為隻知自私地保留己用,最後的結果便如它的名字,成為沒有人願意親近的死海。

有付出才有收獲,唯有不斷流動更替的水才會充滿氧氣,魚兒們才會有舒適的生存空間,湖泊才會有如此的生命活力。

誰都明白,得到與付出是對孿生的兄弟,一般情況下,要想得到就必須要有付出,隻有付出才有可能得到。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耕耘,便想得到收獲的成果,在現實生活中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

在一戶勤勞的家庭中,一對夫妻倆勤勤懇懇,創下了不菲的遺產。成天到晚地工作著,後來便積攢了很多家業。但是他們對其子從小就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他特別關心,使其養成了懶惰貪吃的壞習慣。等老兩口去世後,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樂。餓了吃父母留下的糧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過著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

過了許久,也就是臘八這天,他倆隻剩下一碗粥,最後被餓死,凍死了。

俗話說,沒有吃不完的飯,沒有穿不破的衣,這對懶夫婦的下場也就是不勞而獲者的下場。

親愛的女孩,你要知道,一個人如果隻考慮自己的利益,隻知道接受,而不懂得付出,結局將是讓人難以忍受的。就像耕作一樣,播種、插秧與除草,每一個栽培的動作,農夫們都必須盡心盡力地付出,在秋收時間尚未來到前,他們都明白,唯有努力付出,才會有豐碩的收獲。

需要正確看待早戀

早戀,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尚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戀愛關係或對異性感興趣、癡情或暗戀,一般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以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

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的基礎上,由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一般人認為早戀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也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分禁製或壓抑。

晶晶成績不錯,是老師和家長的“希望”。然而,“重點學校的高材生”這個稱號令晶晶無形中產生了壓力,“越接近臨考,學校、家裏的氛圍越壓抑。”晶晶說,“在我沒有了自信,想逃避的時候,是他給了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