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孩,在任何時候,你都要做好信任別人的準備。對他人的信任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了解包括兩個方麵,既要了解別人,更要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不容易,但很多時候了解自己更難。就像這位宋元君,他對這個石匠的了解是建立在道聽途說的基礎上的,到了關鍵時刻心裏就沒了底氣,麵對危險,就不再有嚐試的欲望了。
另外,你還要明白,信任也是有風險的。信任別人,自己就要勇於承擔風險。我們經常聽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話,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其實,用任何人都會有風險,隻不過是風險的大小不同罷了。
信任,應該說是朋友相處的最好的添加劑,它能使朋友之間的友誼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過,朋友從相識、相知到“生死之交”,並相互信任,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的。所以說,既然要做信任朋友的人,就不要變成多疑的人。因為,多疑的人總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或別人在搞自己的鬼,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外界的防衛上,心裏也會背上沉重的包袱。
古代有這麼一個故事。多心的王老漢丟了斧子,他懷疑是隔壁的李四所為。於是,他每天都偷偷地觀察李四,越看越覺得這個鄰居像小偷,甚至連李四走路的姿態、說話的神態都感覺十分別扭。過了幾天,王老漢在家中的某個角落裏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從那以後,他再看李四的言談舉止,卻怎麼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友誼的基礎是信任,沒有信任的友誼就如沙堆上的樓房,不用多久就會倒塌。朋友之間沒有信任,輕會導致分手,重則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多疑的人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朋友,所以我們也不要與多疑的人交朋友。多疑隻會破壞朋友間的感情,甚至產生不好的結果,所以在結交朋友的時候要牢記,多疑的人最好不要結交。
親愛的女孩,你在交友的過程中要學會判別,要有甄別的意識,不要什麼人都往自己身邊拉。要避免與多疑的人成為朋友,你的身邊才更安全。同樣,我們在與朋友交往時也要避免用懷疑的眼光看人。總之,要懷著一顆信任的心去看待朋友,就能品嚐到友誼之花的甜美。
勇於道歉,為化解小矛盾走出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曾經親密無間的好朋友變成陌路人的例子並不少見。麵對破裂的友誼,很多人心頭都有道不盡的遺憾:“如果我當時能主動和他道歉,或許結果就不是這樣了。”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向朋友道歉卻成了很多人心中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通常會將道歉這件事和自己的“麵子”、“自尊”掛上鉤,認為自己如果主動道歉,會有損自己的尊嚴。
親愛的女孩,你大可不必這樣,因為真正的友誼永遠比麵子重要,所以不妨試著走出道歉的第一步。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心理炒股”,說的是很多人總傾向於將生活中遇到的某件事肆意誇大,使其成為自己思想中壓倒一切的東西。當帶著這種心理偏差去評價某件東西時,我們就會像炒股票一樣,將這件事的作用越炒越熱,大大超過了這件事本身的價值。當我們將道歉這一行為的後果和“丟麵子”、“傷自尊”掛上鉤時,實際上就是在心中肆意地炒作道歉的不良後果,同時,我們也會被自己炒作的結果嚇倒,而不敢去道歉。
另外,不願向別人主動道歉,也表達了很多人的逃避心理,這和我們成長的背景是有關係的。比如,小時候,打碎了一隻花瓶,我們主動承認錯誤,可是依然換來父母的責罵。如果不去承認是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反而能免於責備。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當遇到需要承認錯誤的事情時,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去逃避,似乎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良後果。其實這是心理不成熟、不敢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
也許你會說,自己實在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說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實在比登天還難,這是因為我們將主動道歉理解得太狹隘了。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行動去表達歉意,比如,你可以主動關心對方或是在聊天時很隨意地解釋自己的行為。要明白,主動道歉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將自己放在處理雙方關係的主動位置。
著名的軍事家孫子說過這麼一句話:“過也,人皆見之;更之,人皆仰之。”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做錯一些事情。做錯了事情並不可怕,隻要能夠改正錯誤,及時向他人道歉,還是會得到別人的諒解的。
有些女孩子愛嘰嘰喳喳,與人交往,難免不說錯話,不做錯事,也就難免會得罪人,有時甚至會給他人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損失。對此,如果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人家道歉,並主動承擔責任,在一般情況下,是能得到別人的原諒的。反之,如果你發現自己錯了,卻不及時向別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計找借口為自己辯解,結果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諒解,相反還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和人格、形象上的損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誼。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小看道歉的作用。
真誠地向別人道歉,是一個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這就意味著,他要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道歉也要注意方式,道歉一定要誠懇,語氣一定要真誠,否則就起不到道歉的效果。
美國公關專家蘇珊亞曾說:“學會道歉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技能,真誠的道歉將會使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所以,我們要學會真誠地向別人道歉。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真誠地道歉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隻有態度誠懇,人們才會接受你的道歉。如果你隻是迫不得已,敷衍了事,那麼道歉就不會起到好的作用。在道歉的時候,一定要用真摯的語氣,誠摯的態度。隻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在我最初的記憶中,母親對我講過,在向人道歉的時候,眼睛不要看著地上,要抬起頭,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樣對方才相信你是真誠的。”
其次,道歉要堂堂正正,不能躲躲閃閃。道歉是一種光明正大的事情,所以沒必要躲躲閃閃,羞羞答答。但是也沒必要誇大其詞,一味往自己臉上抹黑,否則,別人不僅感受不到你的真誠,反而會覺得你很虛偽。
再次,道歉一定要及時。即使不能夠馬上道歉,日後也要找準時機及時表示自己的歉意。及時道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自己因言行不當而帶來的不良後果。
總之,親愛的女孩要明白,道歉不僅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真誠的道歉,反而會更能體現一個人良好的人品與修養。道歉不僅不會有損你的人際關係,真誠的道歉,將為你贏得更多的知心朋友。
女孩,請守護朋友的秘密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總有些屬於個人隱私的東西,這些“隱私”,知道的範圍不能太廣,有的就隻能在自己與摯友之間“你知、我知”。當你有困惑的時候,會向朋友傾訴,同樣,當你的朋友遇到問題時,也會找你幫忙。然而,當你們的關係很緊密、相互知道彼此的很多秘密的時候,請千萬注意,不要泄露朋友的秘密,不然你將喪失一段可貴的友誼。
朋友之間必須患難共濟,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友誼。你有傷心事,他也哭泣;你睡不著,他也難安睡。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難,他都心甘情願與你分擔。袒露心境是快樂無比的,沒有“言多必失”之憂的是知心朋友。為朋友不必要非得“兩肋插刀”,但卻一定要做到“守口如瓶”。要記住,朋友的信用度、知情度和知心度是合而為一的。
當人們遇到有些“傷心事”,比如涉及家庭糾紛、生理缺陷、個人恩怨之類這些個人的隱私,一個人悶在心中實在難耐,也無濟於事。於是,一般都會向自己的知心好友傾吐,目的就是為了贏得朋友的同情、愛憐,及時幫助自己出主意,想辦法。如果把朋友告訴的“悄悄話”公之於眾,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風言風語,甚至被歪曲事情的真相,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失去朋友的信任,以後人家就再也不敢也不願把自己的事情告訴給你了。
因此,親愛的女孩,隻有為朋友“守口如瓶”,才能得到朋友的信賴,友誼才能不斷加深。反之,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而熱衷於流言蜚語,不但會失去朋友,甚至會失去周圍人對你的信賴,最終可能成為孤家寡人。有這樣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狼很想吃刺蝟的肉,但是忌憚刺蝟渾身的刺,無從下口。
烏鴉和刺蝟是好朋友,烏鴉也知道刺蝟的這身寶貝是很好的自衛武器,於是就向刺蝟吹噓道:“刺蝟老兄,你很牛啊,有這身寶貝,連老虎這樣的百獸之王也拿你沒辦法,更不用說狼了。”
刺蝟說:“不要誇獎我了,你也不錯啊,能夠在天空中翱翔,也不用擔心被大獸們吃掉。”
烏鴉又說:“還是老兄你牛啊,根本不用考慮逃跑……”
刺蝟聽了烏鴉的誇獎,很是得意,後來說:“其實老弟,我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我縮成一團的時候,腹部有一個小口是不能被包住的,隻要往裏麵吹氣,我忍不住癢,就會全身露出來的。”
有一天,烏鴉被狼抓住,當狼把它含在嘴裏將要吃掉它時,它想起了刺蝟的秘密,就對狼說了,結果可想而知,刺蝟最終成了狼的一頓美味佳肴。刺蝟最終也沒有明白狼是怎麼知道了它的死穴的,死時還是稀裏糊塗。
作為朋友,烏鴉違背了做朋友的原則,在危險麵前說出了朋友的秘密,出賣了朋友。像烏鴉這麼不講信用,估計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
親愛的女孩,你往往覺得沒有什麼是秘密,說話辦事也從來不假思索,結果一不小心就泄露了朋友的秘密,這是交友的大忌。請記住,為你的朋友保守秘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為你自己保守秘密。保守好彼此的秘密,才能讓友誼更加長久。所以說,聰明的女孩要學會保密,這樣可以使你贏得別人的信任。
站在姐妹的角度上思考
生活中不難發現,貓和狗是仇家,見麵必掐。起因很可能是,阿貓阿狗們在溝通上出了點問題。
搖尾擺臀是狗族示好的表示,而這種“身體語言”在貓兒們那裏卻是挑釁的意思;反之,貓兒們在表示友好時就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在狗聽來就是想打架的意思。阿貓阿狗本來都是好意,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但是,從小生活在一起的貓狗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對立,原因是它們彼此熟悉對方的行為語言含義。所以進行換位思考,進行有效的溝通在交往當中就顯得十分重要。
打個比方,假如有一位醫生為病人配眼鏡,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鏡讓病人試戴,其理由是:“我已經戴了十多年,效果很好,就給你吧,反正我家裏還有一副。”那麼,誰都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如果醫生還說:“我戴得很好,你再試試。”在病人看到的東西都扭曲了的同時,醫生還反複說:“隻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們常說遇事要將心比心,因此說,“知彼知己”是交流的原則。
在與人溝通時,可以說很多人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妄下斷語的毛病。因此,“了解他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人際交往中,首先要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才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有這樣一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的:
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二兒子曬鹽。為了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每一天都發愁:每逢晴天,老太太就擔心大兒子的傘不好賣;每逢陰天,就擔心二兒子無法曬鹽。終於老太太積憂成疾,臥病在床。兩個兒子倒也孝順,四處訪醫問藥,不知如何是好,以至準備改行。
一位智者對兩個兒子改行的主意不以為然:“改行?老太太還會再添新愁。我有一妙計:晴天好曬鹽,老太太應該為二兒子高興;陰天好賣傘,應該為大兒子高興。這樣一想,保準老太太就不發愁了。”老太太依計而行,果真愁苦變歡樂,身體也漸漸地好了起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換一個角度思考,就會找到一個好辦法。對於朋友更是如此,通過換位思考,我們才能走進朋友的心裏,才能更加理解我們的朋友。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係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在交往中,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一個方麵,也是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被“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就能達成諒解。
很多人主張換位思考就是讓自己多站在別人所處的位置想一想,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溝通之前,多一點換位思考,就會了解彼此的想法和心情,就能夠相互理解和支持。不能總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就是對的”這種想法來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