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口吐蓮花才討人喜歡(3 / 3)

小姑娘本來剛開始是想說一句抱歉的,可老大爺的話實在讓她反感,愧疚的心理馬上無影無蹤,她忍著怒氣說:“踩了就說踩了,我什麼時候欺負您了?”

老大爺更不高興了,說:“得得得,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好。我看你那樣兒,沒家長教育吧?”

這下小姑娘可火了:“你這人怎麼說話呢?”說完就要往前衝。車裏的人左勸右勸,好不容易才讓這一老一少消了氣兒。

要知道,一點小事,換一種說法完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如果說話太衝,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張嘴就來,非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就可能激怒別人,讓事情變得不好收拾。所以,與人交往不要刻意地做出強勢的作風,似乎讓所有人都啞口無言才是你的最高目標。嘴上占上風並不代表你有多麼了不起,別人不會因為你的“伶牙俐齒”就佩服你,反而會因為你的自以為是、不懂禮貌而討厭你。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人,一旦在人際關係中占了上風,就氣勢洶洶、咄咄逼人,仗著自己有什麼優勢就大逞口舌之強,非要把人逼進死胡同他才開心。這樣的人,即便再能說會道,也隻會招人厭煩。

一位老人去逛花鳥市場,不小心將小販的兩盆花碰倒摔破了。老人連忙道歉,還說願意把兩盆花買下來,可是一掏口袋才發現一分錢都沒帶。

這下,那個賣花的小販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說兩盆花值多少多少錢,其實最多也就值20塊錢。

老人說:“不管多少錢,我賠你就是了,但是我現在沒有帶錢,你可以叫人跟我回家拿錢。”

小販不相信,不讓他走,一個勁兒地讓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錢。老人把口袋翻給他看,確實是沒有錢,可是小販就是不相信,還咄咄逼人,說哪有這麼大一個人出門不帶錢的。

老人沒辦法解釋,隻好反複說,我不會騙你的,可是無論他怎麼解釋,小販就是不相信。小販要老人拿出身份證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沒有帶身份證,於是小販就仍然不放他走。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老人沒有受過這種委屈,感覺很沒麵子,著急上火,結果一下子心髒病突發,不治而亡。

其實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意外,何必太計較呢?上麵案例中的小販,為了20塊錢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個老人的性命,實在是不應該的。想想看,生活中為這種小事斤斤計較、得寸進尺的人還真不少。其實,很多事情根本沒有必要非要分出個高下優劣,尤其當這個結果還可能挫敗別人的自尊心時,那就更不要去爭辯。要明白,你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你要存心讓別人難堪,別人心裏也一定不服氣,這也注定會為你以後的人際交往埋下隱患。所以,有時候對自己的觀點要有所保留,對別人的觀點也要理解和認同,這樣人際關係才能和諧。

親愛的女孩要懂得,伶牙俐齒盡可以用到辯論會上,但是生活不是辯論會。一個擁有好口才的人明白一個人不能永遠坐在辯論席上,不同的場合要說不同的話,必要時還要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有張有弛,有理有節,恰到好處,有一顆體諒之心,這才算是真正的好口才。

女孩,想說別人壞話時請閉上嘴巴

生活中,有的人總喜歡說別人的壞話。從形式和內容上來講,從含有輕微惡意的傳聞程度的壞話到當著本人的麵,指著別人鼻子謾罵的壞話,壞話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說別人壞話顯然是一種攻擊行為。盡管一說起攻擊行為,人們馬上會想到暴力等肢體上的攻擊行為,但實際上,運用語言中的“說壞話”也是非常明顯的一種攻擊。比起暴力,人們更傾向於頻繁地使用“說壞話”這種語言性的攻擊武器。

可以說,任何一種動物,為了自我防衛或者為了同種之間的競爭和爭鬥,都具有攻擊的本能。在這一點上,人類也具有這種本能和欲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用暴力來攻擊對手,是違反社會準則的,是不被允許的。

在我們的社會,你公開地說別人的壞話,隻要不觸犯法律,別人也無法處罰你,但對一個有良好教養的人來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所以,親愛的女孩請注意,當你想說別人壞話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閉上嘴巴。

聖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人們愛戴的羅馬牧師,富人和窮人追隨著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聖菲利普麵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的心地倒不壞,隻是她常常說三道四,喜歡說些無聊的壞話。這些壞話傳出去後,就會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

聖菲利普說:“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你也為此苦惱,現在我命令你要為此贖罪。你到市場上買一隻母雞,走出城鎮後,沿路拔下雞毛並四處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為止。你做完之後就回到這裏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後她回去找聖菲利普,告訴他自己已經按照他說的做了一切。

聖菲利普說:“你已經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麵,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收回嗎?”

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麼,當你想說些別人的壞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

因此說,在生活中,如何說話,尤其是如何談論別人,是需要我們慎重考慮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當著一個人說另外一個人的壞話,也許我們可以從傳播壞話中獲得短暫的快感,但是這種快感給別人帶來的精神傷害卻是長期的,也可能從此破壞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得不償失。而且,假如你說過別人的閑話,同樣的事情也就有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到時候可不要太驚訝。同樣,如果你曾經對別人很友善,別人也會對你很好。

如果一個人喜歡在背後說別人壞話,就說明她平時的心態是消極的,對立的,易怒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會表現得自卑,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需要靠否定別人來尋求自我安慰,她會不斷地尋找別人的缺點和失敗以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在麵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她會傾向於把責任推到別人的頭上。

以前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投資人打算給一個小公司投資1000萬美金。當他跟這個公司的CEO聊天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這個CEO抱怨手下員工的能力很差,公司副總心胸狹窄。於是,這個投資人立刻告訴他說:我覺得投資你們公司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你找別人融資吧,再見!

這位投資人一直堅持的一個做人原則是:永遠不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所以,CEO的這一個小缺點讓自己喪失了千萬美金。

親愛的女孩,你有說別人壞話的壞習慣嗎?如果有,請及時改正。

積累實踐,練就伶牙俐齒

有位美國政界要人曾說過,個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語知識和哈佛大學的文憑更為重要。的確,口才很重要。但你也許會說:“我知道口才很重要,但是我先天笨嘴拙舌,見人就臉紅,實在沒辦法。”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是演講家,天生就會口若懸河。口才不會與生俱來,也不會從天而降,就像莊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一樣,口才也需要培養。

我們所說的培養,並不僅僅是說要張嘴說話,進行語言訓練,更重要的是指“肚裏有貨,言之有物”。一切美麗的花朵,都植根於沃土之中,離開了泥土,它也就失去了養分,會幹枯凋零。口才就猶如盛開的鮮花,離開了人的思想、知識、能力、毅力等因素,也就成了一朵空中的花,一朵永遠不會盛開的花。

深邃的思想、淵博的知識以及一定的記憶能力、較強的應變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這些都是我們培育“口才之花”的“養料”,離開了這些,練口才隻能是一句空話。古代希臘著名演說家德莫斯梯尼從小口吃,但立誌演說。為了矯正口吃,使口齒清晰,他將小石子含在嘴裏不斷地練說。經過12年的刻苦磨煉,終於走上了成功之路。

美國總統林肯出身於農民家庭,當過雇工、石匠、店員、舵手、伐木工等,社會地位卑微,但從不放鬆口才訓練。17歲時,他常徒步30多英裏到鎮上,聽法院裏的律師的慷慨辯護,聽傳教士高亢悠揚的布道,聽政界人士激動人心的演說,回來後就找一個沒人的地方精心模仿演練,終於讓口才得到了不斷的進步,後來他成功連任兩屆總統,也成了著名的演說家。

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輕時卻膽小而木訥,連拜訪朋友都不敢敲門,常常“在門口徘徊20分鍾”。後來他鼓起勇氣參加了一個“辯論學會”。在這個學會裏,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同對手爭辯,練膽量,練機智,練語言,千錘百煉,終成口才家。有人問他是怎麼練口才的,他說:“我是以自己學溜冰的辦法來做的——我固執地、一味地讓自己出醜,一直到我習以為常。”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的毛病,練習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唇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看看上麵那些名人的故事,我們想說的是,積累知識、不斷實踐,口才就會一步步得到提高。親愛的女孩,你一定會堅信,自己也一定能有一副好口才。你想,連那些口吃、木訥的人都可以成為演說家,為什麼我們這些表達能力比他們強的人卻不能呢?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些名人與偉人為我們訓練口才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們要是也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就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很多事看上去似乎很難,其實隻要你有毅力去做,去練習,它就會被你成功攻克。下麵就是一些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積累知識。不可否認,遺傳、性格等因素在口才中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口才是以學識為基礎的,否則就是鸚鵡學舌,滿口廢話,算不得真正的口才。因此說,天賦的作用是有限的,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要不斷地進行練習。別小看了演講時的幾分鍾,論辯時的幾句話,就這幾分鍾、這幾句話,需要我們有豐厚的知識積累。

要想積累知識,就要做個有心人。不妨準備一個小本子,把每天從報紙、雜誌、課文甚至網絡中看到的觀點、方法,好的詞、句子都記錄下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天長日久,就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見解,也有了自己的詞彙庫,說起話來也就頭頭是道,也不會覺得沒話可說了,甚至常常能妙語驚人,這就是積累的結果。

第二,進行速讀。快速的朗讀可以鍛煉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第三,背誦短文。我們都背誦過詩歌、散文、小說片段等等。小時候是老師要求我們背誦,現在則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口才。這樣做,一是為了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練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隻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的大腦中是一片空白,那麼你再伶牙俐齒,也是無濟於事的。記憶與口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後天的鍛煉對它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背誦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第四,講故事。聽故事容易講故事難。聽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可是自己一講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幹幹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才能,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因此說,學習講故事是練口才的一種好方法,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故事,把它從頭到尾給自己講一遍,一次次地練習,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把它講得生動、連貫。多次練習之後,講故事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要練就一副懸河之口,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鍛煉口才不是一天兩天的工夫,必須持之以恒,長期地鍛煉下去。通過學習和思考,通過不斷地實踐和鍛煉,你一定也會擁有超級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