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羞怯,大膽張開你的嘴巴
人的羞怯情緒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從某些領域來看,羞怯並不一定是一個完全貶義的詞,有人甚至認為“適當的羞怯是一種美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能遇到十分害羞的人,他們一方麵對自己缺乏信心,不喜歡公開亮相,無意與他人競爭,遇事猶豫不決,表現得很不善於交際,但另一方麵又往往勤於思考,凡事多為人著想。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不太羞怯的人,一方麵,他們往往對自己十分自信,很少拘謹,能夠捕捉到較多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另一方麵,也可能太過冒失,容易與人爭執,從而得罪和傷害別人。因此,羞怯與不羞怯究竟是好是壞,不能一概而論。但它們都不能超過一個限度,過度的羞怯則會使人消極保守、沉溺在自我的小圈子裏,而不利於一個人的成功,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礙。
親愛的女孩,你是不是像很多人一樣,總是喜歡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簽?例如“內向”、“害羞”、“不善言辭”等,這些否定性的評價隻是來源於對自己過去拙劣表現的主觀評價,看上去好像證據確鑿,以為自己果真如此,所以幹脆放棄了努力。這些想當然的理由不是逃避的借口又是什麼呢?一個找借口、編借口的人,不是膽小鬼又是什麼呢?
親愛的女孩不要忘記,一個人始終是不斷發展的,某一次的做事方式不一定就意味著你永遠都會如此,不要以偏概全。要想戰勝心理上的障礙,就要先從改變對自己的評價開始,換一個角度,你會對自己信心倍增。我們不妨借鑒下麵的步驟,如果你能做到這幾點,就一定不會再是從前那個羞於開口的“醜小鴨”了。
首先,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樹立你的信心。
一名從事簿記工作的女孩想要獲得會計學位,但她卻羞怯得不敢去參加大學的課程。“我害怕在課堂上被提問。”她說。於是,心理學家為她製訂了一套循序漸進的計劃來幫她戰勝羞怯。
最開始,心理學家讓這名女孩到校園裏走走,熟悉一下環境。然後,女孩報名參加了一個小規模的短期學習班,坐在最後一排,不與任何人攀談。經過一段時間後,她開始慢慢與其鄰座討論一些有關的學習問題。最後,她注冊參加了會計課程的學習,也能輕易應付提問和積極參加班上的討論了。
其次,主動一點,爭取先開口。
克服了心理障礙,找到了勇氣,就要馬上行動,付諸實踐。當你感到緊張的時候,就試著對別人微笑,一般沒有人會拒絕這樣善意的表情的;之後,你可以友好地說一聲“你好”,這樣,雙方由於陌生而產生的不安會馬上消除;接下來再自然地談一些公共話題,例如天氣、新聞或者對方身上一些明顯的特征,你們的交談會馬上步入正軌。
在接觸的過程中,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去經曆挫折。比如,有時候對方反應冷淡,這也沒有關係,因為沒有人可以被所有的人喜歡和接受。況且,萬事開頭難,隻要你邁出第一步就好了。要知道,失敗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什麼結果都應坦然接受。
第三,坐在醒目的位置。
害羞的人常喜歡坐在角落,免得引人注目。可是這樣一來,別人可能真的很難注意到你,而你也會產生“沒人關心我”的負麵想法,結果變得越來越膽小,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要想改掉這個習慣,就必須鼓起勇氣坐到大家的中間,試著坐在人群的中心位置,起碼要坐到顯眼的位置上,讓別人有機會注意你,而你在別人的注視之下,也會因此而開心,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第四,大聲說話,眼神堅定。
害羞的人說話都很小聲,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妨把你的音調提高,你就會更加相信自己有權說話。當別人跟你講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直視他會讓你感到自己有一股力量。當然,不是讓你瞪著對方不動,但至少要讓對方知道你是在傾聽他的講話,是用眼神、用心在跟他交流。
第五,不怕受挫,堅持自己。
當你說的話無人理睬、無人應答的時候,別灰心,也別有灰心的想法,馬上換個方式再重複一遍。要知道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別人對你的話不感興趣,而是因為你聲音太小或者底氣不足,或者外界的環境太嘈雜,所以別人可能根本沒聽見。隻要你換個方式再說一遍,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由此展開話題。
當別人打斷你的話時,也要堅持繼續把話說完,因為你有這樣的權利,而當別人不尊重你時,你也有必要去捍衛自己的這種權利。不要害怕別人因此而不喜歡你,其實這是表示自己有能力說話的證明。因為,人首先要捍衛自己的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六,積累知識,讓自己底氣十足。
有時候,你的羞怯可能並不是由於過分緊張,而是因為你的知識領域過於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和討論的話題知道得太少,所以害怕張口被別人取笑或者根本就無話可說。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你就要下工夫經常讀些課外書籍、報紙雜誌,與人多交流,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曆。這將會有力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親愛的女孩要記住,做一個敢開口的人,是學會交往的第一步。如果你想克服自己的羞怯,變成一個善於交往的人,那麼請試試以上幾點建議,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不過,女孩要知道,敢開口僅僅代表了你擁有了勇氣,但是這遠遠不能讓你在交往中遊刃有餘。所以,除了敢說,我們還要會說,努力做一個口吐蓮花的好女孩。
做一個會說話的女孩
西方有句俗語,意思大致是:世間有一種途徑可以幫助人很快完成偉業,並使人獲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優秀的口才。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來說,一定要認識到好口才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美國一個文學教授曾經講到他自己的一個真實經曆:在6歲那年,有一個星期六去姨媽家過周末。傍晚時分,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先和姨媽嘻嘻哈哈聊了一陣,然後走近我和我說話。我當時正迷戀上小船,整天抱著小船愛不釋手。我以為他隻是隨便和我聊幾句,沒想到他對我說的全都是有關小船的事。等他走了以後,我還念念不忘地和姨媽說:“先生真了不起,他懂得很多關於小船的事,很少有人會那麼喜歡小船。”
姨媽笑著告訴我,那位客人是紐約的一位律師,他對小船根本沒有研究。
我不解地問:“為什麼他說的話都和小船有關呢?”
“那是因為他是一位有禮貌的紳士,他想和你做朋友,他知道你喜歡小船,所以專門挑你喜歡的話題說。”姨媽說。
話說得恰當,就是指能把話說到別人心裏。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談話隻講自己,而不關心別人的需求的人。人們總是喜歡和那些與自己有共同話題、能夠迎合自己趣味的人交往。
誰都會說話,但是學會說別人愛聽的話,可不是一種容易的事。在生活中,學會說讓別人愛聽的話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也是不容忽視的。成功學家林道安說:“一個人不會說話,那是因為他不知道對方需要聽什麼樣的話。假如你能像一個偵察兵一樣看透對方的心理活動,你就知道說話的力量有多麼巨大了。”
俗話說,三句好話暖人心。與人交談,說句打動對方的話,也會對自己有利。有一句俗語是:“逢人減歲,遇貨添錢。”就是說,當你遇到一個人,問他多大年齡時,他說:“今年58歲了。”你可以說:“看先生的麵貌,最多不過40來歲吧!”這樣的話,對方聽了一定喜歡。這就是所謂的“逢人減歲”。
再比如,你看到一個朋友買了一款漂亮的手機,問她花多少錢,她說花了1500百元,你可以說:“這款手機真的很漂亮,看樣子最少也得值2000塊,你真是會選。”這就是所謂的“遇貨添錢”。
在日常談話中,遵循“逢人減歲,遇貨添錢”的原則很容易打動人心,隻要適時合理地利用,多說好話,一般來說總會有所收獲。
有位作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是人才不一定會說話,但是會說話的必定是人才。”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如果一個人擁有會說話的能力,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一個代表團乘船參加一個會議,忽然風浪驟起。許多人受不住船的顛簸,開始暈船了。正當大家狼狽不堪、暈暈沉沉之際,一位服務小姐卻微微一笑,說出了一句富有詩意的話:“你們都被壯麗的海洋陶醉了。”短短一句話,道出了一份體貼和尊重之情,給暈船者帶來了溫暖的安慰和鼓勵。
這就是會說話的力量。擁有好口才往往能輕而易舉地打開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大門,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好的口才能給人以愉悅感,從而獲得他人的尊敬,可以使陌生的人相互產生好感,結下友誼;可以使相互熟識的人情更濃,愛更深;可以使意見出現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幹戈為玉帛,友好相處。
毫不誇張地說,在現代社會中,會說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作為。所以親愛的女孩請記住,會說話是成就你一生財富必不可少的因素。
聰明的女孩知道,善意而沁人心脾的話,能夠給人以輕鬆愉悅的感覺。這種話更容易讓人接受和喜歡,說話的人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關注和喜愛。所以,親愛的女孩,你在平時與人交流時,實在是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在說話之前應該好好想想,這句話會讓別人喜歡,還是讓人心生厭惡。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個班級要到一家商店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先派了個女孩去聯係,遭到商店的拒絕;又派了個女孩去聯係,人家表示歡迎。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先去的那個女孩說話不禮貌,開口閉口“市裏有精神,你們應該接待我們”。後去的那個同學,在經理辦公室外麵等經理辦完了事,才輕輕敲門,得到允許後進到屋裏,拿出介紹信,禮貌地說:“叔叔,我們有件事想麻煩您和商店裏的叔叔阿姨……請您大力支持……謝謝您啦。”一番話說得經理眉開眼笑的,他當然同意了。
親愛的女孩,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對自己所擁有的感情,大部分是來自別人對自己所抱的感情延伸而來的。如果你聽到別人對你說的盡是不禮貌的、刺耳的、甚至是嫌棄你的話,你心裏不會好受的,對自己也會喪失信心。文明的、合乎情理和禮儀的話之所以讓人愛聽,是因為它使聽者受到了尊重,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也對對方產生了信任感。比如說,你的朋友不小心把新買的手機掉在地上,把機殼摔壞了,她正在著急,你卻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她聽了心裏能痛快嗎?如果你這樣說:“別著急,讓我看看……能修好的,等會兒我陪你修理去。”她一定會高興的。再比如,一個同學買了塊電子表,她喜歡得不得了,你卻說:“哎呀,樣子不好看,這種表走得也不準。”你說她聽了心裏能舒服嗎?
會說話的女孩說出來的話總是能讓人高興地接受,聽著心裏也舒坦。所以,要想讓自己變成口吐蓮花的女孩,就要做到不說自己想說的話,而要說別人想聽的話。
性子可以直爽,但說話要懂得包裝
如果有人問你,你是喜歡直來直去的人,還是喜歡拐彎抹角的人,你的回答一定是喜歡前者。是的,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喜歡直爽的朋友,期待彼此直來直去,甚至肝膽相照。但我們往往又會陷入深深的內心矛盾之中——既喜歡彼此無話不談,又討厭對方口無遮攔,所以,直率還真得分時候,看場合。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直率是人性中最本質的部分。人們普遍認為我們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單純的,我們沒有受過世俗的汙染,處處表現出天然的真實。我們的率直是本性的真實體現,對外界事物的直接感受可以不加工地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而這種直接的表達是可以被接受的,這就是所謂“童言無忌”。
不過,話又說回來,直爽直爽,你直接說了,自己就感覺爽,但別忘了,你說得太直白了,別人就不會爽。所以,親愛的女孩你要知道,不是任何場合、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直來直去,語言其實也是需要包裝的,就比如你說“喂,讓開”,就不如說“你好,請讓一下好嗎”更能體貼人心。
受歡迎的女孩,說話不會太直接,但是,請不要誤會,這並不意味著要違背真理,也沒有為錯誤辯護的意思,更不希望你麵對錯誤沉默不語,而是要講究技巧,不能太直率。
要想把話說得恰到好處,委實不簡單。常言道:“禍從口出”,直言揭穿別人的過錯就是其中一大禁忌。別人違反了真理,有了過錯,要麼本來就知道,隻是故意說錯,以便給某個或者某些特定的人聽;要麼是真的不知道,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之後又害怕被別人發現。這個時候,你的直言正好把別人揭穿,自然讓人覺得麵子上掛不住。這樣的情況很容易滋生對方的怨恨,以後你就多了一個敵人,一個凡事都從中作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