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職場生存的十戒律(2 / 3)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習慣於貪小便宜、損公利私的人一定會被其他人撞見或識破,盡管他本人自以為天衣無縫,無人知曉,其實是同事們不想直言明說,以免無端地和這種人發生爭端衝突罷了。但是,當麵不說並非背後不說,在背地裏,相信貪小便宜者的名聲在周圍人中間早已“臭名昭著”。一旦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那他在部門裏的人際關係也一定不妙。萬一再傳開去,到了上司的耳朵裏,那就影響到人事考核時公司對他的評價。假公濟私的結論一出,豈不是誤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從結局分析,公私不分,貪圖小利的人隻是攫取一點眼前的蠅頭小利,實質上卻是吃大虧者。因為,他們付出的代價也許是5年、10年甚至是一生都得不到大家的尊敬和公司對他的重用。與其為了貪小便宜而絞盡腦汁,倒不如把這分精力用在工作上更有價值。

千萬不要受這種愚蠢的利己主義思想的誘惑,保持自己純潔高尚的人格,用長遠的目光去衡量人生道路上的得和失,做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5.不可漠視職場禁忌

在老板眼中,隻要能替公司賺錢的雇員,就是好雇員,根本沒有所謂等級之分。身居要職的切忌不可一世,職位低微的無須自卑,因為,大家同樣是用體力和腦力賺取老板的薪酬。

隻要你是工薪一族,不管在公司的地位是顯赫或卑微,都應切記以下各項大忌,以免成為不受賞識、不受歡迎的下屬。

(1)情緒化

情緒化的人不懂得適當地控製自己的喜怒哀樂,除了自己感到不快樂之外,其他同事也覺得你難以相處。情緒化的人人緣不會好,直接影響與同事的合作,在公司的聲譽較差。

撇開為他人著想的因素,光是為自己的工作順利著想,適當地控製情緒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2)請假太多

沒有上司喜歡經常請假的員工,無論有什麼原因,請假太多表麵上雖被接納,實質上已被列入老板不喜歡的黑名單。

有些女性員工身體較差,如果勉強上班,不但自己辛苦,更會影響工作。部分公司喜歡雇用男性員工或特別重視男性的原因,也與此不無關係。

作為上司都不會將重要任務交給經常請假的員工去做,主要是為了避免員工中途請假,影響工作進度以及保密要求。

作為下屬,別以為有充分的理由,上司就會接受和體諒。如果你連續三個月均有請假的記錄,不管你的理由有多充分,上司的心中隻記下你“經常缺席”的印象。

如果你經常請假也被批準的話,不要以為上司心存仁厚,這隻證明你的存在可有可無而已。

聰明的員工知道,盡量不請假的原因並非怕工作進度受影響,而是怕公司發現沒有了自己公司照樣運轉,這等於向上司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並不高。

(3)與上司親密過度

與上司搞好關係,一般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最起碼在工作出現錯誤時,可減輕被責怪的程度。然而,關係搞得過分地好,後果卻是聲名掃地。

劉麗麗是總經理馬先生的秘書,由於馬先生是公司眾部門之首,因而得到員工的特別尊敬。劉麗麗以為與上司的感情深厚,就可以同樣獲得同事的另眼相看,招來巴結。

她經常趁著有同事在場的機會,故意將身子靠近上司,並刻意將聲音壓低。馬先生不知就裏,以為秘書有比較要緊的事告知,因此側耳傾聽。這樣一來,同事們以為總經理特別垂顧劉麗麗,加上她與同事閑談時,故意透露上司一點私人生活。久而久之,竟傳出總經理追求劉麗麗的消息。明眼的人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都不屑一顧,任她自我陶醉。思想單純的同事則以為真有其事,對她特別敬而遠之,生怕她向總經理說自己的壞話。

馬先生已是有家室之人,馬太太從不上公司,就怕影響丈夫的工作。直到緋聞傳到馬先生耳中,他不動聲色,但暗中設下計劃洗掉謠傳。他不能讓緋聞傳下去,因為公司若有人離職,必將這一件事當做花絮宣揚開去,對於馬先生的聲譽必有影響。

首先,他邀請10多位部門主管及部分資曆較高的員工,到他的家舉行燒烤會,劉麗麗是其中之一。

在燒烤會中,他囑咐各人忘記公司裏的上下級關係,輕鬆地玩耍。他在眾人前與太太表現親昵,且在大家提議下,敘述二人認識和結婚的經過。馬先生一眼也沒有看劉麗麗,反而是她因感到尷尬而變得有點沉默。馬先生特意感謝大家的合作,並說私底下當大家是好朋友。

經此一次,劉麗麗給人一種“自作多情”、“攀龍附鳳”的感覺,許多同事反而有點瞧不起她。從此之後,馬先生盡量不太接近劉麗麗。久而久之,劉麗麗感到沒趣,又被同事竊竊私語地嘲笑,不得不離職。

自律性高的上司讓心存歪念的下屬碰壁,但假如上司心術不正,到頭來吃虧的還是下屬。辦公室戀情並不值得鼓勵,特別是上司與下屬之間,更加不被看好。如果涉及婚外情,則雙方的前途都將大受影響。

(4)毀謗公司

無論任何情況,絕不能非議自己的公司。

短見的人喜歡三五成群議論公司或上司的不是。這隻可以逞一時之快,不能改變現狀,也可能為其將來的前途種下禍根。

張偉是一家公司的營業員,由於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同事,大家性情又相近,所以發展成了好朋友。

他們經常利用工作時間,到約定的餐廳茶敘,因而認識了一大幫臭味相投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不是談賭說笑,就是大曝自己公司的醜聞。

他們當中,以張偉最幸運。一天,他突然被公司擢升為營業部主管。他不再去那家餐廳了,以前和他一起偷懶的同事,十分害怕他向公司告密。

張偉美其名為擴充營業部,實際上是打算在雇了足夠員工後,將曾與他一起偷懶和誹謗公司的下屬逐一清除。

與其怪他“殺人滅口”、不念友情,不如怪自己當初肆無忌憚、口無遮攔。當利害關係出現時,人總會為自己著想,不能容忍別人的任何過錯。

隻要你是工薪一族,不管在公司的地位是顯赫還是低微,你應該切記做人做事的大忌。因為一旦觸犯,你就會成為不受賞識、不受歡迎的下屬。

6.不做職場“討人嫌”

人都不想被人討厭,而希望受人歡迎。但人們一方麵想著“不想被討厭,想受人歡迎”,一方麵卻經常對他人有“討厭”、“不喜歡”的想法。簡而言之,人類是主觀的動物,但有這種矛盾就成不了大事。因此,對於這種矛盾,人們應仔細想想該如何處理。

如果問題隻是單純與對方個性不合,或過於吹毛求疵,隻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即可;如果是因為對方在工作上所表現的缺點而覺得討厭的話,就會造成人際關係與業務溝通上的障礙。要想讓自己避免出現類似的情形,首先應該徹底分析自己有什麼地方可能會討人嫌,再針對這些地方逐一改善。

有人就“討人嫌”的類型,對許多上班族做過調查,以下就是這項調查的結果。在工作能力與態度上,討人嫌的類型主要包括:

——隻看上級臉色辦事的人;

——不善辯的人;

——好辯的人;

——不願(不能)自行決定的人;

——推卸責任的人;

——依仗經驗與知識,欺壓同事的人;

——獨斷專行,隻想到自己成績的人;

——光說不練,提不出具體計劃(替代方案)的人;

——不會(不想)貫徹工作的人;

——雞蛋裏挑骨頭的人。

凡此種種,在此不一而足。相信你的公司裏也不乏上述這些人,他們都能成為你很好的一麵鏡子。

在職場中能把人際關係處理得當的人,大多不會成為調降裁撤的對象,也不會碰到被同事排斥的問題。

容易成為“討人嫌”的人,多半是講“一句話都嫌多”的人。這種人經常會在談判時因為一言之失,破壞了大家好不容易達成的協商,久而久之,就會被視為是“大家都在努力,隻有他壞了秩序”的“破壞者”而被孤立。

另外,“唯命是從的人”因為在會議中從不發言,交代和決議的事也隻是默默接受,讓人猜不透他的心裏到底在想什麼,所以也經常在職場中被大家嫌惡。

人人都希望自己在職場中身居要職,而不願淪為“討人嫌”。要想成為這樣重要的人物,首先必須避免成為前麵討論的幾類人,而且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自己的評價高於別人對他的評價

這種自視過高的人,經常不把一些細枝末節看在眼裏,每當上司交派瑣事時,就會心不甘情不願,甚至當場拒絕。這種類型的人自以為是,不知道旁人對他的評價其實很低,一旦這種認知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時,他的存在就隻會變得越來越可有可無。

(2)不站在他人立場考慮事情

這種類型的人不懂得傾聽別人說話,會議中會突然插進其他話題,或隻選擇自己想說的話題。像這樣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人,不僅會逐漸被人疏離,遲早還會被企業所淘汰。

(3)無法順應大勢

這種類型的人多半是率性而為的人,不願遵從職場的規定與規則,受不了時還會抱怨。周遭的人忍受一段時間後,如果發現他在工作上也沒有什麼表現,一定會與之疏離。

“被人嫌就無法在組織中生存”的道理,可能要等到他被淘汰之後才會明白。

人人都希望自己在職場中身居要職,而不願淪為“討人嫌”。要想成為重要的人物,必須避免成為上文所說的幾種類型的人物。

7.主從關係不可亂

我們不一定要把組織弄得像軍隊一樣嚴謹,但對於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倫常也應劃分明細,不可有搪塞馬虎、得過且過的想法。凡事輕率隨便的態度,往往給人無法信賴的感覺,對於個人人格無疑是重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