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職場生存的十戒律(1 / 3)

伴君如伴虎!與領導相處,需要格外的注意,不能太隨便,不可輕越雷池,否則一句話或一件小事都可能使你“丟分”。如果有一天你逾越了這個雷池,你踏進去的必將是陷阱。請切記:行走職場,戒律不可破。

1.找借口:不願承擔責任

在日常工作中,每個人都難免出現失誤,但是,當問題發生後,隻知道一味地怪罪別人,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你可能也是這樣做的。當上司指責你工作中的錯誤時,你會馬上找出許多借口為自己辯解,並且說得振振有詞,頭頭是道:“別人不采納我的意見”,“我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做的”等。你以為,這些借口能為自己的錯誤開脫,能把責任推個一幹二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也可能上司會原諒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會感到不快,並會對你產生“怕負責任”的不良印象。你這樣做,不但無法改善現狀,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還會讓情況更加惡化。如果以後出現問題,你還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令上司無法信賴,那麼,你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可能離另謀高就的日子不太遠了。

英國大都會總裁謝巴爾德在位時,有一句名言:“要麼奉獻,要麼滾蛋。”他強調:“在其位,謀其政,不要找任何借口說自己不能夠,辦不到。”他要求他的下屬在他麵前不能因幹不好工作而找理由推脫責任。一次,一個員工為了一件極難辦的事找他,說自己盡力了,並說出許多客觀理由,最後說無論怎樣,這件事都“辦不到”。謝巴爾德聽後覺得這個下屬就是怕得罪人,犧牲自己的利益,於是就輕聲對他說:“夠了,夠了,現在我需要的不是這些理由,而是要你仍舊照我的命令去做,否則,你就別做這個部門的經理。”

謝巴爾德的做法很正確,他就是要讓下屬明白,對於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該負責,而不能隨便找個理由推脫,這樣才是一個稱職的員工。

每個人都不希望在工作中出現失誤,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可能不犯錯誤。如果在有錯誤發生時,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自己而起,就應該努力承擔,並彌補錯誤。這樣,可以給人一種負責任的印象,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反之,則會破壞與同事和上司的關係,使自己的工作陷入無助的境地。

一個人對待錯誤的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業精神和道德品行,是自己的責任就要一肩挑,一定不能推脫,否則就會失去老板對你的信賴,看低你的道德品行,老板如果這樣看待你,就不會再對你委以重任。

要想贏得別人的信任,成為一個敢於負責任的人,就必須改掉推脫責任的壞習慣。犯了錯誤要解釋時,你自己首先要反省,我的理由是不是客觀事實,真實可信?是不是隻是想用來掩飾自己的錯誤?然後回頭看看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確實有錯誤的地方,就應該勇敢地承擔責任,誠懇地承認錯誤,並且要改正自己的行為,積極地尋求補救的辦法。

這種對自己的嚴格檢查,可能剛開始時有些困難,但是你要相信,隻有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如果錯誤確實不是自己的過失造成的,那你也不要急於替自己辯解,而應著眼於整個公司的利益,等事情得到妥善的處理後,事情的真相自然會浮出水麵。如果你確實被誤會了,你的上司也自然會在事實中看到,還你一個清白。

聰明的員工,要勇於承擔起自己職責範圍內的責任,積極地尋找並把握謀求公司利益的機會。隻有這種員工,才是老板心目中值得栽培的人才。

2.不合作:遊離團隊之外

如今,有許多人都信仰個人英雄主義,自認為憑借自己一人之力就可以打拚天下,就可以撐起一片藍天。因此,很多人往往會忽略應有的合作意識,不善於與人合作,而隻是專心致力於自己的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工作成績來贏得老板的青睞。

但是,現實卻往往令他們非常失望,他們非但沒有得到令人欽佩的成績,相反卻總是因為自己的做法不符合公司的需求而被炒魷魚。其實,作為一個個體,就算你才華橫溢,無所不能,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僅靠自己很難做出令人滿意的業績。

你可能也存在這種“獨行俠”意識,接手工作後喜歡獨自蠻幹,從不和其他同事溝通交流,並且好大喜功,專做一些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以展現自己。

如果你繼續以這種不合作的態度對待工作,那麼你的前途必將是暗淡的。因為,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應對千頭萬緒的工作的。在一個公司裏,幾乎沒有一件工作是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大多數人隻是在高度分工中擔任一部分工作。隻有依靠部門中全體職員的互相合作、互補不足,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整個部門,或是整個公司的工作都失敗了,那麼,你本身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一家生產汽車電器產品的公司,業務科負責采購的人因病住院,無法及時回公司采購生產急需的原材料,而業務科其他采購員隻願忙自己的任務,並以業務不熟悉為由不願出麵幫忙,他們把自己負責的采購任務出色完成了,其原材料堆在倉庫裏一年都用不完。而生病住院的采購員負責采購的原材料沒能及時供應上來,結果,造成公司因缺原材料而停產了一個星期,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一個沒有合作意識的員工,即使個人的工作幹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就像這事例中的采購員一樣,隻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善於合作,即使做得再出色,采購的原材料再多再好也沒用。這種不合作的結果,終會影響整個部門,乃至整個公司的效益。

作為職場中的個體,你可能會憑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你絕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如果你善於合作,把自己融入到整個團隊當中,憑借整體的力量,你就能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做好,老板會因此對你高看一眼,從而提拔你。

所以,一個人在工作中最明智且能獲得成功的捷徑,就是善於同別人合作。

在分工愈來愈細的今天,不跟別人合作,僅靠個人的力量就想圓滿地完成工作,幾乎是一種奢想。試想:即便你渾身是鐵,你又能打幾顆釘?連工作都幹不好,那老板憑什麼高看你?所以,缺乏合作的意識必須盡早地摒棄。

3.不可鋒芒太露

有些下級雄心勃勃,希望做一番大事業,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往往鋒芒太露,或工作特別努力,急於引起領導的注意和賞識。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反而使自己變得很孤立,得不到大家的認同。有許多人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王先生是新提拔的部門副經理,為了報答領導的“知遇之恩”,他事事都搶著去做,為領導擔責分憂。他對自己的這份熱情和認真態度是滿意的,覺得上級也一定會對他讚不絕口。

可是,領導對他的表現並不拍手叫好,而且還別有深意地對他說:“好表現自己的人,最終會脫離群眾。我們需要的是內部的和諧!”

王先生對此頗為不解,一位即將離任的老領導幫他解開了這個謎團:“你可能沒想過要表現自己,但你的表現使人覺得你在表現自己,這對其他人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你要明白,大家的目光都注視著你,對你的每一個舉動進行著評價,除非你能用行動使他們,尤其是你的直接領導放心,讓他們覺得你是值得信賴的,要不然的話,你就會永遠在別人的審視裏過日子,他們也會不斷給你製造麻煩、出難題。”

於是,王先生開始變得謙恭起來,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樣拚命地超前了,尤其是領導在的時候,他更是謹言慎行,讓領導“先機占盡”。終於,他慢慢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會心微笑和好評。

因此,下級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把心境放平和一些,不要急於表現自己,而是要盡快地融入既定的人際關係網絡中。在具備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環境之後,你才能心情舒暢,才能與領導形成默契和諧的工作配合,發揮出你的真實才幹。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如果你有真才實學,就不怕自己被埋沒,而如果你的才學和經驗尚欠火候,你就是再表現自己,也隻能留給別人一個笑柄,暴露自己的才疏學淺。

表現自己,隻會給上級留下一個你好出風頭、有個人主義傾向的印象,有害無益。下級在和上級相處時,要準備打“持久戰”,克服急躁心理和短期行為,不要過於急於求成。要知道:“欲速則不達。”

下級與上級相處時,要準備打“持久戰”,給領導一個心理適應期,不要鋒芒太露,不要太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

4.貪圖小利,必吃大虧

公私不分或假公濟私的人,在職場上肯定得不到上司和老板的好評。

公私不分的行為,大如竊取公司的錢財,小如隨手拿幾個信封帶回家,其實質都一樣。偷竊錢財的事,膽敢以身試法者倒不多,但信封之類的瑣物就比較容易被人忽視。日常工作中,比較常見的公私混同行為有以下幾種:

——公司的電話當做私人電話,每天電話鈴聲不斷,但細聽內容原來私人事務居多,而且還常常是廢話一大籮,在那裏擺“龍門陣”;

——公司的複印機和傳真機也被用來為私人服務;

——為了賺加班費,特意白天磨磨蹭蹭,將可以完成的工作拖到晚上做;

——虛報出租車費,撈取“外快”;

——公司的文具,如圓珠筆、訂書機、字典、信封等,順手牽羊帶回家;

——利用外出工作的時間處理私人事務。較常見的是,順道去銀行料理個人賬戶,繳付欠單,或是去書店買期刊,中間偷閑約見一位朋友。這些原本應在下班以後做的事,全在工作時間內高效率地解決了。

仔細地想一下,以上列舉的公私不分或假公濟私的行為,其實是將大家拚命勞動得來的利益占為己有,這和盜竊有什麼不同?這樣說,雖然有點過於嚴厲,但歸根結底這是極端個人主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