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從關係須特別嚴格劃分,不可亂了邊際,權責不明、未經授權而強出頭,對所指派的任務也任意曲解、自作主張,如此必將使整個組織運作失控。
舉個簡單的例子:走路時如適逢上級,必須等上司通過自己再走;上下台階時亦是這樣,必須先停步、行注目禮後再上下台階。
在企業組織中,上下之間的關係最容易混淆;舉措逾越分寸,常有衝犯而不自知。年輕氣盛的員工,不知謙虛為何物,隻為凸顯、膨脹自己的角色,往往不知禮貌,動輒直呼上司名字,或者幹脆稱兄道弟一番,這些沒大沒小的幼稚做法,都是辦公室裏千不可、萬不能的忌諱。
有時,主管在某個公開的場合,可能會對你表示親近。此時,上司對你任何親昵的稱謂都不可當真。上司真正可能的意圖也不過是在強調他個人的性情,適度表達親和力,你可萬萬不能表錯情。
上級有事召見時,應對的態度應明朗,切忌推三阻四,耍“老油條”,否則會給人氣度不足且又成不了大事的印象。尤其不可打斷他人的談話,有意見時須待他人的談論告一段落再表達自己的意見。
交談對象若為上級主管,不可省略他的職務,必須冠以“某某主管”、“某某主任”等尊謂;即使在平輩間,也不可疏於禮貌,當以“先生”、“小姐”,或仍以“某組長”、“某科長”等稱之,方恰當。
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和倫常應劃分明細,不可有搪塞馬虎、得過且過的想法。凡事輕率隨便的態度,往往給人無法信賴的感覺,這是職場的大忌。
8.嘴上長刺,得不償失
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很多人心裏都燃著希望之火,以為從此可大幹一番事業。加上跨進公司最初的那一刻,受到了上司前輩的熱情關照,自然對公司的印象特別好。
但是經過一年半載,了解了公司的內情,發現了上司的缺點之後,最初的理想破滅,因失望而痛苦,放棄初衷者大有人在。這種情況就好像在不同場合下演繹新婚夫婦的婚後感情變化。
但是,冷靜地想一想,在自己周圍要找出哪怕隻是一家在薪水、工作時間、福利條件方麵堪稱完美的公司,恐怕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實際上你心中所描繪的理想化公司,在這個世上也不存在。如果連這個事實都不願接受的話,那隻能證明你的思維方式實在太幼稚了。
人們常說:“工資中的一半,是付給忍耐克製的報酬。”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打工者。每個人都是在差不多的環境、待遇條件、人際關係中拚命工作的。雖然各人的忍耐程度不同,但隻有克製力強的人,才能脫穎而出,取得成功。這是不爭的事實。
茶餘飯後,向同事抱怨幾句對上司的不滿,坦率地說是為了釋放內心的抑鬱。從解脫心理壓力的角度考慮,偶一為之也無不可,但是,如果這些牢騷經常掛在嘴上,則隻會引起同事們的反感,覺得你是斤斤計較、糾纏不休的人,其結果是你的牢騷怨言傳入到上司的耳朵,從此你就被打上“討厭工作的牢騷分子”的烙印,再無被賞識重用的可能了。上司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他對嘴上長刺的人是不會情有獨鍾的。
到此地步仍未完結。大多的批評和不滿每天每時都悄悄潛入到你思想深處,喚起你越來越強烈的不滿,你和對方的日常接觸也變得越來越僵。對方說的每句話,都可招來你本能上的抵觸反應。這種局麵繼續下去,很可能是以辭職而告結束。再補充一句,離開舊公司後,在新的環境中依然重蹈覆轍的人,為數不少。
當發覺公司某一方麵存在問題時,不要先急於指責,而應稍作忍耐,拿出實績,以事實更能增強自己的說服力。公司內部的權力平衡通常是以實際成績決定的,過往無驕人成績者不管提出多好的方案,總是難於被公司接受。與其鳴冤叫屈,不如養精蓄銳,專注於本職工作會更有價值。
9.陽奉陰違要當心
上級不總是和顏悅色的,有時可能是黑臉包公,發起脾氣來會六親不認。尤其是在發號施令時,他可能顯得態度生硬,不像平時那樣平易近人。麵對上級,下級會覺得不太“舒服”,似乎自己是上級手中的一顆“棋子”、一種工具,非得按他的意圖辦不可。有些下級會因此產生一些抵觸心理,認為上級這樣做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既然他不尊重自己,那麼自己又何必去為他“賣命”呢?於是,便采取一種陽奉陰違的態度。表麵上,對上級的命令不表示反對意見,還很客氣地說:“我一定照辦,請您放心。”而回去以後,並不認真執行上級的命令,把上級的命令當成“耳旁風”,放到一邊不理不睬。
還有的時候,上級交代的任務不符合下級的心意,有時甚至有很大的出入,在很多情況下,下級可能覺得自己的想法更正確、更有道理,按上級的命令去做,思想上一下子轉不過彎兒來。於是,對上級布置的任務便不去積極地執行,甚至是“他說他的,我做我的”,不把上級的話當回事。作為下級,對上級的命令不理不睬是不正確的。
就第一種情況來說,上級在布置任務時表現威嚴一些,甚至態度生硬一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由他的身份、地位和所處環境決定的。上級處於領導者的地位,需要有一定的權威做支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嚴肅的麵部表情、口氣的生硬和不容反駁正是權威的外化,如果要求上級在下達命令時也做到像生活中那樣隨和,那就會使上級有權無“威”,無“威”不立,會造成有令不行的局麵。嚴肅的態度,正表明了公事需要“公”辦,同時,也說明了上級對所布置的任務是重視的,下級不應當等閑視之,而應當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完成。如果上級在分派任務時也嬉皮笑臉,沒有正經,那恐怕沒有一位下屬會把他的話當做一回事。
就第二種情況來說,上級所做決定、所下達的命令不盡合理,甚至有明顯的錯誤,你該怎麼辦?作為下屬,你應該這樣想:上級也是凡人,不是完人,難免在工作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而且,在許多時候,究竟是不是上級的錯誤還很難說,沒準還是下級自己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如果下級並不能肯定上級決策的錯誤,而隻是覺得“似乎”如此,那最好還是二話不說,遵命照辦。即使錯誤真是出在上級一方,但上級的強硬態度卻使你無法說服他,那你也最好照辦,隻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而且你要盡力減少錯誤決策帶來的損失。是不是按上級的命令辦事是你的事,命令正確與否則是上級的事,出了事情責任不在你。
所以,作為下級,你要切記:對於上級的命令,聽不慣也要去執行,少說多做沒壞處,陽奉陰違那一套是要小心的。
作為下級,服從命令聽指揮是你的“天職”,不能因為上司在下達命令時態度不好,就心生抵觸情緒;更不能因為你自己有想法就不執行上司的指令,或對指令打折扣。要知道,對上陽奉陰違是下屬的大敵,早晚必吃大虧。
10.不要認為領導“無能”
身處職場上,你或許經常能聽到一些員工諸如此類的抱怨。比如說:
——“老總什麼都不會,就會坐在那裏指手畫腳!”
——“他隻是動動口,我們卻忙個半死!”
——“我們的老總簡直就是個低能兒!”
這些人怎麼可能令老總滿意呢?要相信你的老總,要學會在能力平平的領導手下出類拔萃,而不是整天把領導的無能掛在嘴邊。
蔡俊所在的公司進行戰略大調整,員工也要大換血,就連總經理也不例外。於是,總公司派了一位姓苟的總經理過來。
這位苟先生比原來老總的脾氣好多了,為人挺隨和的,經常與大家商討工作。最初,蔡俊很慶幸來了個容易相處的老總。然而沒過多久,這種弊端就呈現出來了。
由於苟先生總在主管的意見中徘徊,且每個人的意見都能影響他的決定,在蔡俊等人看來,苟總是那種沒主見的人。結果,大家經常加班到很晚,效率還不高。由於公司的業績不如從前,收入連連下滑,員工們已經兩個月沒有領到獎金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苟總也喪失了信心,對他本人的能力也心生了懷疑。有的同事工作之餘,多次跟蔡俊說:“論才幹,論個人能力,苟總哪能比得上你?偏偏派這種無能的人來做我們的領導!”有的同事說:“你跟苟總比比看,看誰有能力!”有的說:“越級上報,讓總公司把他趕走算了。”還有的說:“我們幹脆辭職,不幫這種無能的領導賣力了!”
回家後,蔡俊向父親提起了此事,父親說:“不管你的領導如何無能,他終究是你的領導,你應該盡力輔佐他,這樣,才能顯出你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鋒芒太露,讓他感到你有取代他的意圖。”最後,蔡俊接納了父親的建議,他及時調整心態,不把眼光放在苟總不足的地方。心想,領導肯定有過人之處;否則,他不會坐在眼前的這個位置上。
此後,蔡俊盡心盡力地輔佐苟總。開始的時候,苟總不免有些警惕,因為他聽說過蔡俊很有能力。但當他看到蔡俊是在真心誠意地輔佐自己時,慢慢地由警惕變成了感激和信任。
最後,蔡俊的業務能力終於引起了總公司的重視。當公司董事會了解情況時,蔡俊得到的是積極的評價和大力的推薦。結果可想而知,蔡俊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升遷。
通常,認為領導“無能”有兩種情形:一是沒有得到領導的重用,心生怨氣;二是自恃過高,目中無人。事實上,這兩種想法都不是很聰明。你才能再高,也不過是幫無能的人工作;領導再無能,也是在給你薪水。因此,即使領導無能又如何?不如像上麵提到的蔡俊那樣養精蓄銳,等待機會的來臨。
越是才華出眾的人,越要慎重處理跟領導的關係。如果你總認為領導無能,還不如另謀高就算了,否則你不會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