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陳主任官升兩級,研究室主任兼總工程師。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領導也是如此。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疏忽和漏洞在所難免。這時,做下屬的,就應該主動出麵,替領導更改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
無論哪個領導,都喜歡給自己補台的下屬,如果你在關鍵時刻給領導來個“落井下石”,那麼,你就要小心你的前程了。通常,領導有三願三不願,表現為:
(1)領導願意做大事,不願做小事
從理論層麵上講,領導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幹”,是過問大事而不拘泥於小事。而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小事都由下屬操辦。
從心理學上講,領導因為手中有權力,職位又高,麵子和權威感較強,做小事在他看來顯然有失“身份”,有損自己的領導形象。比如接電話、搞市場調查等,都是領導不願意幹或不願介入太多的。這些工作隻能由下級去做了。
(2)領導願做“好人”,不願做“壞人”
工作中,矛盾和衝突在所難免,領導通常都喜歡充當“好人”,而不想去做得罪人或有失麵子的“壞人”。
願意當好人,不願當壞人,是領導者的一種普遍心理。此時,領導需要下級挺身而出,充當“馬前卒”,替他演好“雙簧”這場戲。當然,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一般情況下,領導難以啟齒向下級明說,隻有靠下級心腹揣測,然後再去硬著頭皮做。做了領導心裏有數,但不會公開表揚你;如果下級因為疏忽,而把他弄得很尷尬,他肯定會在事後發火。
(3)領導願意領賞,不願受過
聞“過”則喜的領導固然好,但那樣高素質的人如鳳毛麟角。大多數領導是聞“功”則喜,聞“獎”則喜,鮮有聞“過”而喜者。在評功論賞時,領導總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之後,許多領導都爭著往後退。此時,領導亟待下級出來“保駕”,敢於代領導受過。
代領導受過,除了那些原則性錯誤之外,本無可非議。從組織工作整體講,下級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有利於維護領導的權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從受過的角度講,代領導受過實際上培養了人的“義氣”,並使自己在被冤枉的過程中提高防範錯誤的能力。結果,因為你替領導分憂解難,贏得了他的信任,日後領導必然會回報你。
無論哪個領導都喜歡給自己補台的人,如果你在危急時刻給領導來個“落井下石”,那麼你就要小心自己的前程了。
9.跟領導加深個人情感
要加深與領導的個人情感,需要你大動一番腦子。下麵給你支幾招:
(1)“走老前輩”路線
對於從公司退休的老前輩、老上司,要懂得把握。許多情況下,公司對於他們往往都是相當器重的,對他們的意見也都十分重視。因此,要多接近他們,並博得他們的欣賞,他們才肯為你講好話。要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他們多做“親善訪問”。
退休者最難過的是,退休後那種門可羅雀的寂寥景象。這時,若有人肯像從前那麼尊捧他、拜訪他,他必會為之感動不已。想博得他更深切的好感,就須在拜訪時多下點工夫。不妨帶上他喜歡的禮物,以虛心的態度向他請教;對於他的經驗之談,要表現出樂意傾聽並奉為圭臬的態度,使他有重浴過去美好時光的感覺。
要知道,退休者並不就等於是沒有發言權的人,有時還甚至有超越體製的影響力。做好退休老前輩、老上司的工作,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而對於已經去世的公司元老的未亡人等,也要不吝走訪。因為,她跟現職的主管夫人之間或許就有密切的交流。
(2)“禮”待領導,必有所獲
懂得恭維的人,就是凡事都肯比別人多做一點;而這多做的一點點,往往就是成功的關鍵。簡單地說,就是臨機應變。要想早日功成名就,最主要的還是看準上司的臉色,抓住老板的心。
某公司就曾經發生這麼一個笑話。大家決議拜年改為在公司統一團拜;遇有節慶祭典時,以宴會慶祝,禁止個別送禮。
話雖如此,可是除老板以外,從各部門主管到職員,一到節慶之時,大家還是為送禮的事忙得不亦樂乎。會議的決定是一回事,現實的大環境卻改變不了!為什麼呢?因為,我不做別人會做,這就注定會落人之後;再說,大家都不做我來做,這豈不是大好先機。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稍一不慎就可能被推到永無翻身的境地。
送禮搞好上下關係,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招數。如果團體果真嚴令禁止送禮,也不需驚慌,因為禮物既然不能送,那麼寫感謝函應該不為過吧!
寫感謝函時,文字務必工整,遣詞用字必須力求恭敬。這種歌功頌德的文書,雖然沒有具體實物的威力,卻具有精神暗示的作用。如果說,具體的禮物是迫擊炮,那麼文書就相當於掩護射擊吧!
想要討好上司,抓住老板的心,送禮可說是最直接而有效的訴求。能夠送禮的時候,就要毫不吝惜地送禮;太寒酸的“禮”可能會遭致反效果。萬一不能送禮時,也不要忘了寫信致意,“信”也是一種禮。
總之,對你而言,“禮”無論如何是不可或缺的。
(3)真情告白,套近關係
“告白”是指很單純地把所想的,或隱藏在心中的事表明出來。
如果上司是屬於好事者的類型,下屬應該盡量掌握機會向他做告白、懺悔,並隨時請求給予指示。所談及的事務,又以無關工作的個人私事最具有效果。
這無異是一種向上司撒嬌和表示崇拜的行為,也最能觸動上司的心。比如:
——“怎麼這種事也會讓你煩惱呢?”
——“經理,謝謝您這麼看得起我,您經驗老到,我還乳臭未幹,您就像是一流專櫃的商品,而我充其量也隻不過是被拋在地攤上的粗貨,怎能跟您相比呢?”
向上司告白心中煩惱事時,常會有被付之一笑的情形,若能來上這麼一段對話,上司必定很樂吧!雖然始終保持正直的形象是好的,但偶爾借著向上司吐露心聲的告白來接近上司,也是討好上司的一種戰術。
向上司做告白時,要表現出溫馴並有誠心接受教誨指示的樣子。告白後的隔天,不要忘了再當麵答謝;或者,還可借答謝之由,邀上司下班後去小酌一杯。
如果工作上遇到來自客戶的壓力時,與其放在心裏倒不如向上司告白,請求上司給予協助或指導。這不但是尊敬上司的表現,也是促成上司與部屬更加接近的要素。
告白的方式除當麵直接的訴求外,打電話也是方法之一。不過最好是偶一為之,如果次數太多恐會產生反效果。
告白是值得鼓勵,而直訴要絕對避免,以退為進,投人所好而不以個人所好來取人,這才是懂得辦事規矩的人。
(4)聚會場合,當心隔牆有耳
另外,同事之間的聚會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可太頻繁,隻能偶一為之。而且除了應邀之外,偶爾也必須主動去邀人聚會。在這種聚會中的話題,總是很容易轉成對上司的批評。說別人的閑話、中傷別人,尤其是對大家共同的上司的批評,那是再好不過的“下酒菜”。可是這卻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些中傷的言語,很可能被同伴中的某人作為告密的根據,而使自己平日對工作的努力和辛勞成為泡影。所以,在這種聚會中,最好表現一副對有關人事不見、不言、不聞的姿態,而僅說笑話與大家互相勸酒。
說笑話講詼諧,在聚會中不但最可以活躍氣氛博得好感,也是最無被告密等後顧之憂的做法。一旦發現同伴的談話已進入誹謗中傷他人的話題時,就要設法岔開,免得話說得過頭,日後泄露出去,大家可就“有罪同享”了!
越在上位的人對信息的渴望程度相對地也會越殷切。因此,即使是部屬私底下間的生活謠傳,也都是非常吸引上司注意的。尤其是部屬對上司的觀感,更是上司求之不得的資料。
10.一拉一套,靠近權力中心
要讚美別人、以笑臉迎人,替上司提公事包,拿外套給上司穿,為上司點香煙等,都必須是發乎自然的反應。這樣,才能使接受動作的人感到高興滿意;也唯有這樣,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作為下屬,要有將自己當做是一件商品的想法,隨時隨地地致力於推銷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台戲,矯揉造作的演員將永遠上不了主戲。想成為戲中主角,最基本的是一舉首一投足都要讓人有真誠流露的感受,而不夾雜著絲毫勉強做作的痕跡。
同樣的道理,恭維的行為若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那恭維的人將不得利反受其害。
在過去,經常可以看到“派係”、“派閥”的語詞,而“軍閥”、“財閥”、“學閥”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些“閥”給人的感覺似乎都具有很大的“勢力”。“閥”本身就有“出身相同者結合在一起,而組成排他性的團體”的含義。因此,“閥”的形成,就是結合個人成一團體,而在某一環境中求生存、發展。這種力量是個人所無法比擬的。
同理,想在公司內早日出人頭地,僅靠個人單槍匹馬式的努力是不夠的,結合小集團仍是有其必要性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拉攏有權力的上司。
在公司內,遇到比自己職位高的人,不管他是否為自己的直屬上司,一定要設法接近。比如利用同鄉、同校或相同愛好等名目,製造使對方覺得你跟他是“誌同道合”的同誌的感覺。
第一步的接近戰略成功之後,接著就要加強彼此的交流。譬如,以開同鄉會或介紹同鄉認識等為借口,彼此聚會促進私交。
——“賀經理,昨天朋友旅行回來,送我一瓶洋酒和一些外國名產。我想請您來品嚐看看……”
假如對方喜歡喝酒,偶爾準備一些“名”酒來宴請他,這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與上位的人有親近關係後,就要慢慢地向他推銷自己。懂得推銷自己的人,他的推銷方法是含蓄的。
——“於經理,聽說這次公司要派人出國進修,不知道人選是否已經確定?如果還沒,恕我不自量力,向您推薦一個人,那就是和我同部門的×××。”
就是故意推舉別人,讓上級覺得你很謙虛、很愛護團體,是一個忠實的下屬。這就是采取以退為進、聲東擊西的策略。
唯有越接近權力中心,遠景才會越看好。問題在於,權力的中心往往都高不可攀,因此,拉關係套交情,即使抽同一種香煙或穿同一廠牌的衣服,都有其利用的價值。
作為下屬,要隨時隨地地推銷自己,逐步靠近權力中心。唯有越接近權力中心,遠景才會越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