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主動靠近,做領導的貼心人(1 / 3)

民間有句調侃之語:“烏紗帽本來也可以給你,但是由於你離公仆大遠,公仆夠不著你,所以就落到了離他較近的人頭上。”職場上很多人也常犯這毛病,看見了領導,總是躲得遠遠的。殊不知,你離上司和主管那麼遠,他們怎麼把機會和晉升的“烏紗帽”給你呢!?

1.抓住親近領導的一切機會

員工免不了要參加領導召開的會議,對於公司的中層管理者來說,參加上司召開的會議更是家常便飯,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往往會選擇離上司較遠的位置,其實,坐在領導身邊又何妨呢?

大學畢業後,楚佳軍幸運地被一家大公司相中。與他一同應招的還有另外5個青年,公司為了重視與鼓勵這些後生,老板決定盛情款待6位新人。

招待新員工的飯店離公司不遠,老板與6位新人步行前往。大家害怕與老板單獨相處,遂將老板“冷落”一旁。細心的楚佳軍見狀,便借故走上前去,和老板交談起來,以緩解尷尬局麵。

到了飯店後,新人們都選擇離老板較遠的位置落座,楚佳軍看見情況不妙,借故去了趟洗手間。等到他回來時,大夥兒都坐好,老板左右兩個位置都沒人坐,他很“順理成章”地坐在了老板身旁。這時,他建議大家坐緊湊些,於是另一空位也坐上了人。老板對他微微點了點頭,以示讚許。

老板本想與新員工親近一下,也想借此機會了解一下大家,可沒曾想到,大家卻把老板撂在一旁,如果換作是你,能高興得起來嗎?其實,那5位新人也是想在老板麵前表現一番的,也許怕有人說是他“拍馬屁”才放棄的,但楚佳軍卻不然,別人放棄他主動,做法又很聰明,自然給老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作為一名剛加盟公司的新員工,壓根兒就沒有很多的機會接觸老板,而楚佳軍心裏清楚,不能得到老板的讚賞和重視,即使自己才高八鬥,在公司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於是,便主動出擊,找機會接近老板,同是新人的楚佳軍做得不錯。

此後,楚佳軍多次與老板在電梯“巧遇”。由於是有備而來,楚佳軍不像其他人那樣,硬著頭皮跟老板沒話找話,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招呼。老板偶爾會問他最近的工作狀況,他毫無緊張之情,回答起來有條不紊。時間久了,楚佳軍也了解到老板的一些個人喜好,而老板對他的印象也更深了。

經過細心觀察,楚佳軍還找到了單獨接觸老板的機會。中午,公司食堂就餐,老板也許是不願和員工擠在一起,也許是事情多脫不開身,總是去得很晚。而這時,餐廳幾乎沒有什麼人了。

一天中午,楚佳軍故意晚了些時候就餐,“正好”在餐廳遇見了老板,於是,他單獨和老板聊了一陣子。從此之後,每隔幾天,他就會和老板“不經意”地在餐廳碰麵。為了避免旁人說閑話,他有時出去辦事,故意晚回來一會兒,或是借口工作沒有幹完,晚半個小時吃飯。

在與老板聊天中,楚佳軍發現,老板也是個很隨和,喜歡跟人交談的人,不像大家所說的那樣神秘。

一個半月後,公司決定正式跟楚佳軍簽約,提前結束了他的試用期。

給老板留下了好印象之後,還要讓老板看到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行!楚佳軍精心擬定了一份關於公司發展前景的報告書。把報告書直接呈給老板不是上策,這算“越級”上報,讓頂頭上司主管知道了,自己在本部門裏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另外,老板也會認為你太張揚,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一番三思之後,楚佳軍把報告書給了部門主管。主管看過後說“很好”,隻是有很多建議需要老板批準才能實施,楚佳軍一看機會又來了,就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想法,不如把老板請到我們部門來座談座談,這樣,也顯得我們部門的人都是在為公司著想。”

主管聽後,認為很有道理,能把老板請到本部門來,自己的臉上也有光。於是,就去邀請老板,老板也欣然前來。

老板來到後,主管把楚佳軍安排到老板的身旁,以方便他陳述自己的意見。會後,部門主管得到了老板的讚許,當然,楚佳軍的能力和為公司著想的態度,也得到了老板的肯定。

就這樣,楚佳軍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芝麻開花,步步高升,從老板助理到人事部經理,一直到分公司總經理,每一個職位的工作表現都非常令老板滿意。

從楚佳軍的表現來看,他為了接近老板,不斷地尋找機會,而很多的“巧遇”也沒有令同事認為他在拍馬屁。更重要的是,他也沒有隻想著怎樣接近老板,就放棄努力地工作。正是他的苦幹加巧幹,才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見了老板,根本用不著害怕,老板也想給員工一個“禮賢下士”的好印象,他也希望員工親近他。所以,要像楚佳軍一樣,主動跟老板打招呼,主動與老板親近。否則,你會失去很多的發展機會。

2.“好酒”也怕巷子深

在現代社會,做個“默默耕耘”的老黃牛已經不太合時宜了。尤其在一些大公司裏,如果你隻知道踏踏實實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隻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那麼,你很可能永無出頭之日。

說起來道理似乎也很簡單,上司可能根本沒有留意到你,好的職位也是“僧多粥少”。所以,做個沉默者,你隻有吃虧的份兒了。

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如何主動表現你自己。隻有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得到上司的賞識、提拔和重用。

如果你過去總是唯唯諾諾,事事消極,那麼,你現在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形象,遇到一些小問題,大膽地出主意吧!不要以為事事順著上司甘當應聲蟲就是尊重他,如果你能夠在某些方麵表現得體,他會更開心的。當然,有些工作你很可能開始時難以完全勝任,但這也沒多大關係,為了在上司麵前表現自己不妨打腫臉充胖子,先攬瓷器活兒再找金剛鑽。總之,要在上司麵前千方百計地表現你可以獨當一麵的才能。

有人見了上司就噤若寒蟬,一舉一動都不自然起來,就是工作之餘的聚會,也盡量與上司保持一定距離。如此下去,雙方的隔膜肯定會愈來愈深,對你實在太不利了!一則上司永遠對你不了解,即使有好的空缺,也不會想起你來;二則你給上司的唯一印象是怕事和不主動,難以擔當大任,這肯定是你青雲路上一大屏障。

總而言之,取得上司的信任,主要在於自己的功夫要到位,記住這句話:出頭的椽子不一定先爛!

隻知道踏踏實實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隻理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很可能永無出頭之日。

3.領會意圖,抓住領導的心

在工作中,一方麵要支持上司的工作,另一方麵也要把握機會,讓上司了解自己,這就需要你理解上司,以便默契地配合上司的工作。

高明的人善於揣摩上司的意圖,不僅要了解上司的心理需求,還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事關係。這樣,你就不僅可以先行一步,還能做到棋高一著。

如何領會上司的意圖呢?這要求你要充分了解上司的意圖、追求目標、思維方式、工作方法、氣質性格等,另外,對上司的成長曆程、事業抱負、脾氣秉性和學識程度等也要有個大概的了解。

此外,要結合上司所處的內外環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可能把握上司的價值取向,從而體味出上司的真實意圖。

封倫原是隋朝的大臣,隋亡後,他投靠了李淵。有一次,他隨李淵出遊,途經秦始皇陵。這座極為宏偉的著名陵園,經過楚漢戰爭之後,地上建築破壞殆盡,隻剩下了殘磚碎瓦。

李淵不禁十分感慨,對封倫說:“古代帝王耗盡國力,大肆興建自己的陵園,到頭來有什麼用處呢!”

封倫一聽就明白了皇上的意圖——不讚同厚葬。隨後,他迎合道:“上行下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氣。自秦漢以來,帝王實行厚葬,官吏和百姓也競相仿效。古代墳墓,凡裏麵埋藏有珍寶的,差不多都被別人盜掘了。若是人死而地知,厚葬全是浪費;若是人死而人知,被人盜掘,難道不痛心嗎?”

一番話,抓住了李淵的心。李淵點頭,稱封倫說得太好了,對他說:“從今以後,自上至下,全實行薄葬!”

那麼,如何贏得上司的好感?這是每個下屬都迫切關注的。曾濤是某公司的員工,他24歲就被提拔為銷售經理。

曾濤的成功令人羨慕,他之所以能贏得上司的垂青,正是在於他工作積極主動,勤懇又負責任,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正是曾濤上司的價值觀訴求。比如:公司舉辦大合唱,有人覺得站在台上傻乎乎的,而不願參加,但他卻不同,類似這樣的活動,他都積極參加,而且還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

上司喜歡什麼樣的人?通常,大都喜歡那些肯工作、有能力的人。誰不願意自己有一個工作積極主動而能力又強的下屬呢?如果公司有位下屬工作積極、認真肯幹而又有能力,將來公司要提拔員工,第一個考慮的當然是他。

有些人多做了一點工作,就跟上司計較,還自以為精明。實際上,這種人並不聰明。他多做點工作,本來好不容易給上司留下好感,但就為了爭點小報酬,反而讓上司頓失好感。

人人都有雙眼睛,不會對你的好表現視而不見。其實,上司正看重勤懇主動的人,時間長了,自然會對你加以重用。可以這樣說,一年內某人工作勤懇主動,不計較得失,一年後,上司對他的態度肯定會大有轉變。

高明的人善於揣摩上司的意圖——不僅要了解上司的心理需求,還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事關係。這樣,你就不僅可以先行一步,還能做到棋高一著。

4.密切關係“五要訣”

卡耐基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專業知識,而85%是靠他待人處世的藝術。”在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雖然不能肯定地說85%靠人際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和保持與上下、與左右、與群眾的良好關係是他成功的重要條件。

要優化與各方麵的關係,大可不必正襟危坐,自我封閉,要放下架子敢於社會交往、廣於社會交往、善於社會交往。既要交上,又要交下,既要交“官”,又要交民,既要交誌同道合者,又要敢於交與己意見分歧者。

優化關係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為了團結更多的人,為了其理想和事業而奮鬥。這是一種有遠大目標的社交動力,必須注意以下“五要”:

一要坦誠。與上下左右相處,首先要尊重對方,誠心實意,敢掏肺腑,心口相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留給對方檢驗。交往中,不要輕易許諾,既然許了諾,就要兌現,不能言而無信。“遇河搭橋”是必要的,但絕不能“過河拆橋”、“人走茶涼”,對朋友不能搞實用主義。

二要謙虛。與各方麵交往要以朋友身份,不能擺架子。謙虛的體現是平等交往、平等協商,遇事虛心求教,廣泛聽取意見,尊重對方(尤其是上級領導)的要求、願望和看法。謙虛不是唯唯稱是,也不是曲意奉承“戴高帽子”,言行虛假反而不利於交往。上下級交往,不能阿諛諂媚,搞人身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