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做好事,做對人——受青睞的職場法則(2 / 3)

老人說:“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海那麼偉大嗎?”

年輕人不敢貿然回答。

老人接著說:“海能裝那麼多水,關鍵是因為它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正是這樣,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因此能夠從容不迫,能夠知足常樂。

而許多年輕人有時並不能正確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經常為自己的一點成績沾沾自喜,自己有了一點優勢,就以為自己天下第一、夜郎自大。

相反,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就會有無窮的動力和後勁。

我們現在沒有任何理由去鄙視那些所謂低層次的創業者們,他們的創造同樣也讓人聽得有滋有味、羨慕不已。他們受益和成功的進程也最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沒有心理負擔,自己大不了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失業人員,沒有包袱、沒有顧慮,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因此他們成功了。

可是,我們許多人卻沒有這種勇氣。

如果我們也敢經常對自己說:“大不了自己回家種地去。”在做什麼事情時,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能真正超越自己、戰勝自己,這樣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無論你是“天之驕子”,還是滿麵塵土的打工仔;無論你才高八鬥,還是目不識丁;無論你大智若愚,還是大愚若智;如果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都會徒勞無益。

因為我們年輕,所以經常談理想和抱負,理想和抱負談得多了以後,就會抱怨我們目前的狀況,如工作不好,領導不賞識、不重用,門路太少、局限性太大,自己沒法施展才華等。似乎這些現實與理想和抱負差得太遠,自己隻有突破這些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可是,事實卻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於是更是處處不順心,因而陷入了自己設定的困境中。

理想並沒有錯,你也沒有錯,年輕的時候總有一段是這樣度過的:

有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躊躇滿誌地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卻發現公司裏有那麼多局限性,而領導分配的工作又是一個誰都能勝任的辦公室日常雜務性工作,對於一向自視清高的他,別提多麼失望了。

他到處發泄自己的不滿,但好像並沒有人理他,就這樣,他隻好埋頭幹活,雖然心裏存有不情願的感覺,但不再像剛去的時候那樣浮躁了,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做好一件,得到領導的肯定,自己的“虛榮心”就被滿足一次,靠著這種卑微的“虛榮心被滿足”,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有一天,他認識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開始他並沒有注意到這位老人,隻是後來由於工作的需要,接觸了幾回。經人介紹說,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爾先生。他是公司總裁的父親,他沒有因為特殊的身份而講究太多,竟然是那麼平常,那麼不起眼,每天與大家一樣上班、下班,風雨無阻。

實在讓人不敢想象!

年輕的學生記得老人曾經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始終如一,你就會得到你所想得到的東西。”

年輕的學生記住了老人的教誨,開始投入地做每一件事情,無論自己如何地不情願,都盡心盡力地做好,果真做了以後,心就平靜了。

過了許多年,這位年輕的後生還記得卡普爾先生的那句話——無論手頭上的事是多麼不起眼,多麼煩瑣,你隻要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去做,就一定能實現你的理想。

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就會有無窮的動力和後勁。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始終如一,你就會得到你所想得到的東西。

5.分清主次,要事第一

提高時間利用的質量,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辦盡可能多的事情,從時間中節約時間。這樣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節約成本。一個善於利用時間的員工,往往在工作上能取得比別人更大的成績。

當你在工作中養成了不愛惜時間的習慣時,一定要下決心改正,實施根治法。奧格·曼狄諾曾多次引用“支配時間專家”愛德溫·布萊斯的話:“浪費時間的活動就像癌細胞,慢慢吞噬掉你的精力,滋生出某些壞習慣。要想消除它們就得采用根治方法。要是你正在做著的事情使你厭煩,妨礙你完成計劃,又大大消耗著你的精力,浪費著你的時間,那就徹底摒棄它們!這一根治法同樣適用於個人習慣、日常事務及一切與你工作有關的瑣碎雜務。”

一項做事的基本原則,就是你永遠都要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所以,在開始做事之前,你就必須認真地設定好工作的順序,不要打亂,堅決執行。

那麼,如何做到從最重要最緊急的事務開始,進而提高時間的利用質量?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設定工作的優先次序,一般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重要而緊急;

——重要但不緊急;

——緊急但不重要;

——不緊急也不重要。

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是指事情的重要性高,而且需要立即行動被列為第一位。此類事情帶給人們較大的壓力,如領導緊急交辦的工作、重要客戶來訪、參加一次重要的商業談判等。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對個人而言是很有意義的,可能是許久的盼望或長遠的目標。通常這類事情挑戰性高,困難度也大。最常見的,如準備下半年一次全國性的招標會、製訂某季度的銷售計劃等。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其本身重要性不高,但因為時間的壓力,需要趕快采取行動,如接電話、處理電子郵件等。

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本身沒有迫切完成的壓力,而且重要性不高,如給朋友打電話、陪家人逛公園、交電話費等。

通常來說,我們可以先記錄每周的時間流水賬,然後將每周的事情依重要性與急迫性分為上列四種類型。設定工作的優先順序很簡單,重要的是要克服這種一般人常有的心理傾向,即逃避壓力,想要處理那些容易、快速完成的事情。

為了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就很有必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定出一個次序表來,這樣就會更有利於你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優秀的員工都明白:先做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是他們最佳的工作習慣!不論事情有多少,永遠先做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堅持下去,你會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人生的大事。

成功人士一般會分清主次,而且把時間用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但是麵對每天大大小小、紛繁複雜的事情,怎麼分清主次呢?這裏有以下三個判斷。

第一,你必須做什麼?

這是兩層意思:是否必須做,是否必須由我做。非做不可,但並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隻負責督促。

第二,什麼能帶給你最高回報?

根據著名的80\/20定律,我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相對次要的事情。所謂“最高回報”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標要求”或自己會比別人幹得更好的事情。

第三,什麼能給你最大的滿足感?

無論你地位如何,總需要把時間分配在令人滿足和快樂的事情上。隻有這樣,工作才會充滿情趣,並使人保持工作的熱情。

通過以上“三層過濾”,事情的主次就一目了然了;然後,再以重要性優先排序,並堅持按這個原則去做。你將會發現,再沒有其他辦法比按重要性辦事更能高效利用時間的了。

一項做事的基本原則,就是你永遠都要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所以,在開始做事之前,你就必須認真地設定好工作的順序,不要打亂,堅決執行。

6.化繁為簡,方法製勝

最容易不過的是忙碌,最難不過的是有成效地工作。而化繁為簡,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明化,是防止忙亂、事半功倍的法寶。工作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明化,辦事又快又好,效率高;而有的人卻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迷惑於複雜紛繁的現象,使複雜的事情越複雜,結果隻能陷在屋裏走不出來,工作忙亂被動,辦事效率極低。這兩種類型的人其工作水平、效率的高與低,就在於會不會運用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和藝術。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唐納德·C.伯納姆,在其著述《提高生產率》一書中講道,提高效率有“三原則”: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時,應該先問三個“能不能”,即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與別的事情合並起來做?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來取代它?根據這個啟示,我們在檢查分析每項工作時,首先問一問以下六個問題:

——為什麼這個工作是需要的?是根據習慣而做的嗎?可不可以把這項工作全部省去或者省去一部分呢?

——這件工作的關鍵是什麼?做了這件工作之後,會出現什麼新效果?

——如果必須幹這件工作,那麼應該在哪裏幹?既然可以邊聽音樂邊輕鬆地完成,還用得著待在辦公桌旁冥思苦想嗎?

——什麼時候幹這件工作好呢?是否考慮到放在效率高的寶貴時間裏幹最重要的工作?是否為了能“著手進行”重要工作,用了整天的時間去使工作“條理化”,結果把時間用完了,而所處理的隻不過是些瑣碎的事情?

——誰幹這件工作好呢?是自己幹還是安排別人去幹?

——這件工作的最好做法是什麼?是應抓住主要矛盾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是應采取最佳方法而提高效率?

然後,在對每一項工作分析檢查之後,再采取以下步驟:

——省去不必要的工作。

——使工作順序合理,幹起來得心應手。

——兩件或兩件以上的工作能合並起來做的就聯係起來做。

——盡可能使雜七雜八的事務性工作簡單化。

——預先定好下一項工作的程序。增強工作預見性,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減少決策過程的時間並使決策無誤。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裏,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就必須下決心放棄不必要的或者不太重要的部分,用簡便的活動代替那些費時費力的活動。例如:有的人盡量減少頭腦的儲存負擔,以提高頭腦的處理功能;有效地研究篩選讀書的人,能把書籍區分為必讀的書、可讀可不讀的書和不必讀的書,做到多讀必讀書,以增加得益。有的人在生活中還采取擺設不求齊全,以減少整理的時間;穿戴不過分講究,以減少換洗保存時間;吃喝買到家裏能直接下鍋的,以減少烹調時間等。

有序原則是時間管理的重要原則。一位著名科學家說:“無頭緒地、盲目地工作,往往效率很低。正確地組織安排自己的時間首先就意味著準確地計算和支配時間。雖然客觀條件使我難以這樣做到,但我仍然盡力堅持按計劃利用自己的時間,每分鍾地計算著自己的時間,並經常分析工作計劃未按時完成的原因,就此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通常我在晚上訂出第二天的計劃,訂出一周或更長時間的計劃;即使在不從事科學工作的時候,我也非常珍視一點一滴的時間。”

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麼,並使工作組織化、條理化、簡明化,就能最有效地利用時間。做到這一點,你就是老板眼中的工作明星。

7.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讓別人離開了你就無法正常運轉。這樣,你的地位就會大大地提升。”巴爾塔莎·葛拉西安在《智慧書》中寫道。

現代的職員隻有勤奮工作是不夠的,擁有別人不具備的某種能力或專業技能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能力是否是你的老板所不可或缺的。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錢人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仆人們叫到跟前,把財產委托他們保管。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仆人10兩銀子,第二個仆人5兩銀子,第三個仆人2兩銀子。拿到10兩銀子的仆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10兩銀子。同樣,拿到5兩銀子的仆人也賺到了5兩銀子,但是,拿到2兩銀子的仆人卻把它埋在了地裏。

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主人回來與他們結算。拿到10兩銀子的仆人帶著另外10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同樣,拿到5兩銀子的仆人帶著他另外的5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一些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