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書》reference_book_ids\":[6972452539421690917,687517466525014733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職場如戰場,身在職場的人或許都有此種感受!你踏踏實實工作,對公司忠心耿耿,為公司創造出佳績,但未必就會得到老板的滿意和青睞。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職場有職場的遊戲規則,要做好這個遊戲,首先要洞悉做事做人的規則。
1.找對位置,明確定位
在公司,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無論職位高低,都要注意自己的位置,做事和說話都要與自己職位相符合。
職場上,你應根據職位的高低采取不同的處世方式。職位高,說明你已得到了領導的器重,可以盡可能地在職權範圍內施展你的才華。如果職位還比較低,隻是個普通員工,則說明領導還不知道你,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此時,你的一言一行還需要謹慎從事。
一方麵,你要盡力表現自己,讓領導能關注你。另一方麵,還要注意不能太出風頭。那樣的話,有可能招致領導的反感,弄巧不成反成拙,以致“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使自己陷入人際關係的危機之中。
那麼,怎麼做才合適呢?
很多人可能認為,領導的眼睛是雪亮的,隻要做好本職工作,表現積極一些,時間長了,領導肯定就會知道的。然而,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的,有可能你工作很出色,領導根本不知道,甚至不知道你的存在,這也是常有的事。
在這些方麵,處理得比較得當的下屬總是設法表現出自己很稱職,並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業績,得到一個好的名聲,上司也就會關注他了。隻有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得到領導的認可。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工作中表現自己的時候要注意分寸,不能“功高蓋主”,讓上司感到威脅。
蒲鍾剛到某貿易公司工作時,他的上司也剛剛被提拔上來。聽同事說,這位上司學曆不高,原來隻是一名業務員,因為工作出色,才被領導破格提拔。蒲鍾很羨慕上司的工作能力,心中便產生幾分崇敬之情,決意要向上司學習,努力追趕自己的上司。
蒲鍾把上司當成學習的榜樣,其本意是好的,但他的表現也太過明顯,難免讓人誤會他有什麼“想法”。蒲鍾的上司之所以對他難生好感,是因為蒲鍾的所作所為,讓上司認為他有想取而代之的企圖。而上司的這些想法及一些變化,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是一點都看不出來的。一方麵,蒲鍾對上司交給的工作都會拚命完成,表現仍然出色;另一方麵,上司感覺到了威脅,認為蒲鍾學曆高,業績很出色,擔心長此下去會取代自己,把蒲鍾當成了競爭對手,所以,慢慢地就交給蒲鍾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讓蒲鍾失去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蒲鍾上司的所作所為雖然缺少氣量,但還是可以理解的。他要保住自己的位置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通過這種事提醒職場中人,作為一名下屬,不能表現得鋒芒太露,上司雖然喜歡工作能力強的下屬,但更擔心被取而代之。
其實,一個聰明的下屬,懂得“上下有別”,不僅不會僭越領導之位,還會擺正領導與自己的位置,適時為領導化解難題。
有這樣一位下屬,他在某公司的公共部門任副經理,他的外事工作知識相當豐富。在公司的一次人事變動中,來了一位新領導。這位新領導在人事部門工作了3年,成績斐然,看來是公司準備重用他,在此之前派往另一個部門鍛煉一下。
他發現這位新領導在外事知識上很欠缺,在接待外商時缺乏應有的知識,在走馬上任的頭幾天裏,便出了一些洋相。一天,公司要接待一位前來訪問的外商,新領導為了表示足夠的重視,決定親自布置接待場麵。這位下屬發現,新領導不知道該放一些什麼樣的鮮花和裝飾品,於是便勸阻新領導說,這些小事領導無須親自操刀,由他代勞即可,新領導終於同意了。結果,這次接待活動搞得非常成功。
在事後的宴會中,他在與新領導閑聊時,透露出老外都有什麼禁忌和偏愛,夾雜一些笑話。結果,在言談中新領導便學到了不少知識。他實在是個聰明的下屬。
作為下屬,你應該認識到領導不是完人,他也有不懂的地方,也有無助的時候,因而需要下屬為他排憂解難,這就是你給自己的明確定位。
領導畢竟是領導,下屬切不可輕易僭越其位。作為下屬,有時應該適當地裝一下傻,收斂起自己的鋒芒,以消除上司的戒心;可領導有難的時候,又要主動地為他補台、為他圓場。隻有這樣,下屬才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才能讓領導肯定你。
2.敬業,讓你走向卓越
敬業是把使命感注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敬重自己的職業,並從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職業,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專心致力於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等職業道德。
敬業精神是團隊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敬業精神的公司,很難組成一支有效的團隊,但如何讓員工敬業,卻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據美國一家人力資源機構調查,美國企業員工中,25%的員工是真正敬業的,50%的員工敬業水平一般,而剩下的25%的員工是不敬業的,符合正態分布幾率。該家機構還得出一個結論,美國優秀企業中,50%~60%以上的員工是非常敬業的。
而在中國,員工缺乏敬業精神是企業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問題。翰威特的“最佳雇主”調查顯示,2003年中國最佳雇主的敬業度是80分(總分為100分),但所有參加調查公司的平均分是50分,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兩年前的調研結果比較,2003年在華公司的員工敬業度分數有了顯著的提高。總體來說,參加當年中國區調研的所有公司的員工敬業度得分提高了7個百分點,而最佳雇主公司本身的員工敬業度得分比2001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值得說明的是,參加翰威特調研的68家中國公司均為在華外資企業,最終獲“最佳雇主”稱號的企業都是一些諸如微軟、英特爾等大名鼎鼎的企業。連獲“最佳雇主”榮譽的企業的員工敬業度隻有80分。據此,可以想象出,其他中國公司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缺乏敬業精神是團隊建設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根據蓋洛普進行的42項獨立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公司裏,75%的員工不敬業,也就是說,公司裏的多數員工都不敬業。而且,研究結果也說明,員工資曆越深就越不敬業。平均而言,員工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最敬業。隨著資曆加深,他們的敬業度會逐步下降。大部分資深員工“人在心不在”或“在職退休”。而不敬業的員工會給所在公司帶來巨大損失,表現為浪費資源、貽誤商機和收入減少、員工流失、缺勤增加以及效率低下等。
所以,要搞好團隊建設,就要使員工具有敬業精神。因為,除非團隊成員能夠盡職盡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否則他們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而個人做不好事情,就沒有團隊的整體績效可言。
敬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是敬業精神中最基本的一條。有人說,偉大的科學發現和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敬業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業也敬不起來。事實並非如此。在人們的眼裏,房屋維修工作和公共汽車售票員工作再普通再平凡不過了,但徐虎、李素麗並沒有看不起這份工作,他們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隻要你有敬業精神,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幹出成績。
要做到敬業,就要求我們有所謂的“三心”,即耐心、恒心和決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隻憑一時的熱情、三分鍾的熱度來工作,也不能在情緒低落時就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特別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要做到長期愛崗敬業,更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
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極多,願把小事做細的人極少。而敬業的人認為,工作之中無小事。
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責無旁貸地去做好每一項工作,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工作盡一份心、出一份力。隻有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的人,才能真正地得到老板的信任和器重。
3.實幹勝於空言
工作中,很多人空話、廢話滿天飛,一點也不著邊際。這些空言,既不能獲得老板的信任,也不能為自己帶來效益。其實,實實在在的行動,無須天天掛在嘴邊,它彰顯的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相比之下,它更能夠獲得周圍人的認同。
事實上,實幹勝於空言。多幹實事,少說空話,實實在在地工作,以切實的行動來詮釋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什麼都有說服力!
徐某是一家大型企業的保管員。一次,他看見公司的一位宣傳員正在為公司編寫一本宣傳手冊,但由於那位宣傳員平時老說空話,文筆乏情,編寫出來的東西實難引起別人的閱讀興趣。徐某因為平時喜好閱讀,勤於練筆,富於文采,便主動編了一本幾萬字的宣傳材料,送到了那位宣傳員的麵前。
看過徐某編寫的宣傳材料,那位宣傳員喜出望外,因為他發現這些材料文筆出眾而翔實,材料精練而寓意深遠,大大超出自己的水平。最後,他決定舍棄自己所編的東西而把徐某的這本材料交給總經理。
總經理把宣傳材料仔細地看過一遍之後,第二天便把那位宣傳員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這應該不是你編寫的吧?”總經理問。
“不……是……”宣傳員用顫抖的聲音回答。
“那麼,這是誰編寫的呢?”總經理繼續問。
“公司的一位保管員。”宣傳員答道。
“你叫他到我的辦公室來一趟。”
“小夥子,你怎麼想到把宣傳材料編寫成這種樣子呢?”總經理看著徐某問道。
“我覺得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對員工進行宣傳,灌輸我們的企業文化、理念和管理製度,而且有利於對外提高我們的企業聲譽,樹立我們的企業形象,更有利於產品的銷售。”徐某如是說道。
總經理笑了笑說:“很好!你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你對公司的忠誠,比說大話、唱高調的人要強百倍!”
幾天後,徐某被調到了宣傳科任科長,負責對外宣傳企業形象。一年後,因為工作出色,他又被調到總經理辦公室任助理。
徐某的事例告訴我們:用行動展現你對老板、對公司的忠誠,比那些空洞的承諾更令人信服。老板也將會對你的行動給予回報。
實幹勝於空言,不論什麼工作,都需要腳踏實地地去做。正如克雷洛夫所說:“切實苦幹的人往往不高談闊論,他們驚天動地的事業顯示了他們的偉大,可在籌劃重大事業的時候,他們是默不做聲的。”
4.腳踏實地,做好手上的事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腳踏實地。凡成功者是心在高處,手在低處,也就是說,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行為,去實現自己的遠大誌向,而不是好高騖遠,總讓自己飄飄然。這是成功者必備的一種做事特質!
如果想成功的話,一個人必須接受一些問題、壓力、錯誤、緊張、失望——這些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實上,有時許多人都會覺得無法應付工作和生活對我們的要求。
古羅馬大哲學家西劉斯曾說過:“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建議。
有不少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自認為讀了不少書,長了不少見識,未免有點飄飄然。做了一點事,就認為索取是重要的,對自己的獲得也越來越不滿意。幾年過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卻越是得不到,於是不知足的心理就占據了全身心。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有一位年輕人就是這樣的,他對生活、工作的不滿和內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著他,直到一年夏天與同學艾洛斯乘他家的漁船出海,才讓他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艾洛斯的父親是一個老漁民,在海上打魚幾十年,年輕人看著他那從容不迫的樣子,心裏十分敬佩。
年輕人問他:“每天您要打多少魚?”
他說:“孩子,打多少魚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隻要不是空手回來就可以了。艾洛斯上學的時候,為了繳清學費,不能不想著多打一點,現在他畢業了,我也沒有什麼奢望打多少了。”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看著遠處的海,突然想聽聽老人對海的看法。他說:“海是夠偉大了,滋養了那麼多的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