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善待工作——與老板過招的硬本領(2 / 3)

乙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努力做好自己的業務,為自己多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甲覺得乙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果不其然,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忠實客戶。再見麵時,乙問甲:“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甲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我為什麼要坐在這家公司?”“我為什麼要工作?是為了這個公司?”“如果我離開這裏會不會更好?”當這些問題經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裏時,說明關於工作上的苦惱已經和你糾纏在一起了。這表明,你對自己的工作已經失去了興趣和激情,沒有了工作的熱忱,此時,你的敬業精神開始接受最大的考驗。

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你不妨提醒自己要知足常樂。因為,無論公司大小,工作好壞,你已經站在了前程的起跑線上,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好,像上文中的甲那樣。

我們應該去掉自己的一些“工作”偏見,認真去發現每一份工作背後所蘊涵的價值,把工作看成創造一番事業的必由之路。這樣,你工作時才能更主動、更有效。

5.你是在為自己工作

公司的事就是你自己的事,無論你是以老板的身份出現,還是以員工的身份出現。對公司負責,也就是對自己負責,不管你在公司裏擔任什麼角色。不要在事情麵前繞道而行,更不要對問題視而不見,因為你是在為自己工作!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它有一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能源短缺,不得不完全依賴進口。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使日本經濟遭受重大損失。1973—1974年,日本通脹率高達25%,經濟大幅下滑。

在這場災難中,日本很多公司或停產或破產,員工無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暫時回家。那時候,日本基本上實行的是“終身雇傭製”,回家就等於休假或待崗。可是,很多員工在家“閑”不住,又紛紛回到公司,清理車間、剪除雜草,或幹點別的什麼,不管幹什麼,都比待在家裏踏實。而且,他們並不是受人指派才這麼幹的,而是自覺自願的;不是為了賺錢,而純粹是出於對公司的忠誠和熱愛。

他們認為,公司出現了困難,自己有義務為公司排憂解難。其中,有位工人向記者坦承,他回到家時妻子訓了他一頓:“公司遇到如此大的麻煩,你怎能安心待在家裏呢?”

員工忠誠於公司,連員工的家屬都愛屋及烏了。從這一點,我們明白了日本戰後為什麼能夠迅速崛起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些日本員工具備了“我是在為自己工作”的高境界。

有些人常把“我被老板聘用”、“我是為老板打工的”當成口頭禪。這些話讓人覺得他們好像是在為別人賣命,或者是在向老板出賣勞力。為什麼不換一種說法呢?比如說:“老板給了我一份工作。”或者說:“老板給了我一次機會。”兩種說法,雖然在本質上是指同一件事,可後者讓人覺得,是在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而不僅僅為老板賣命。

如今,太多的年輕人熱衷於跳槽,他們甚至認為,跳得多跳得快是一種本事。“反正都是打工仔,到哪裏都是打工掙錢”,這是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這些家夥始終意識不到,工作並不是純粹地為老板和公司,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他們自己。殊不知,公司有了收益,員工才有收益;公司有了榮譽,員工才有榮譽;公司有了進步,員工的個人價值才能得以實現。他們始終不能把自己視為公司的一員,而是把自己看成一個局外人,在工作中沒有激情、沒有快樂,有的隻是被動的應付和滿腔的不平。

這些人的結局都不會很好,在不快樂中工作了若幹年,最後還是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甚至是窮困潦倒。即使這些人意外地做出了一點成績來,也品嚐不到成績所帶來的快樂,更談不上什麼成就感、自豪感。因為,他們深深地認為,“那都是別人的”,或者說,“那都是為別人創造的”。有一位工程師,他的悲慘命運很值得職場人士反思。

他早年自己開公司,因經營不善公司倒閉了,但他做老板的心願一直沒有忘掉。為了糊口,他到一家建築公司工作。老板很器重他,覺得他是個人才,於是把重要項目交給他,公司也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和榮譽,但他始終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覺得上班就如同坐牢,隻有每天下班後,才會感到自由,感到自己的存在。於是,老板夢直做得神采飛揚。

工作時他也很努力,但絕對不是主動努力,而是迫於丟飯碗的危險、迫於老板的壓力。終於,他的“努力”有了回報——他設計的一項工程,拿到了國際大獎!然而,就在領大獎的那天晚上,他自殺了。

從他的遺書中,人們可以看到他訣別的真正原因:“我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個成功的老板,而不是做一名成功的打工者;在打工者的崗位上做得越成功,就意味著我在做老板方麵越失敗!今天,我作為打工者拿到了國際大獎,這不是對我的鼓勵,而是對我的巨大打擊,我承受不了這種打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服務的組織——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如果能夠體會“我是在為自己工作”,就證明我們已經達到了與組織融為一體,同甘苦共患難的境界。這樣,你就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能夠從工作中得到樂趣,並且獲取幸福和成就感。

公司的事就是你自己的事,無論你是以老板的身份出現,還是以員工的身份出現。因為,你是在為自己工作!

6.工作之中有“麵包”

人要吃飯,要穿衣,要買房買車,要養兒育女,還要享受生活……如果想要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行得便,把下一代撫育成才,我們就必須努力工作。努力工作,一定會讓你如願以償。因為,工作之中有“麵包”,工作之中有財富。

在工作時,要時刻告誡自己: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而努力,不要過分地考慮自己的工資;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工作看成一種經驗的積累,因為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任何一項工作都蘊涵著無限的成長機會,機會也總是光顧那些努力工作的員工。不必為自己的前程煩惱,一切盡在努力工作中,努力工作能讓你迅速成長起來。

工作是人賴以生存的方式,努力工作才會有好的回報。當你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成長為一個熟練的、高效的員工時,你實際上已經從工作中獲益良多。

不僅如此,工作還能夠給你帶來多種回報。工作回報給你的,不僅是用以滿足你基本生活需求的薪水,而且還可讓你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任何一項工作都蘊涵著你無限成長的契機,當你通過工作成長起來時,你就不用再為你的前途操心了,“麵包”自然會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隻有工作之中才有“麵包”。

人必須工作,以換取生活。那些不是用自己血汗掙來麵包的人,是無法感受那份收獲的成就感的。隻有真正了解工作的意義,才能體會到“麵包”的分量、“麵包”的價值。

一個富裕的農夫,彌留之際把他的兒子全召到自己的跟前,想要把自己耕作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孩子們,我快不行了,你們千萬不要變賣家產和土地,那是祖輩們留下來的,地裏埋著一個寶藏,但我不知道確切的位置,你們隻要堅持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它。秋收後,你們就去翻地,每個地方都別漏下,一定要把它挖出來!”交代完畢,他就撒手人寰了。

農夫死後,他的兒子們便拿著鐵鍬和耙子,按照他們父親的遺囑把地裏翻了個遍,想找出埋在地下麵的寶藏。一年過去了,寶藏沒有找到,不過莊稼的收成倒比往年要好得多。後來,他們終於悟出父親臨死前暗示的道理,那就是“勞動創造財富”。

有付出才有收獲,這是自然規律。努力工作所回報給你的,遠比你付出的要多。

努力工作,一定會讓你如願以償。因為,工作之中才有“麵包”,工作之中才有財富!

7.努力工作是根本

利多夫是一位德國老板,他被譽為德國IT界的先驅、“神奇的電腦臣子”。他的旗下,擁有數十家海外子公司和近600家銷售網點。

利多夫為每個員工提供機會,至於他們獲得什麼樣的結果,那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事。他提供支持和幫助,正如他也得到別人幫助一樣,但是他一點也不白給。想要在他身旁立足並得到他承認的人,必須努力奮鬥,必要時奮鬥到精疲力竭。失敗是允許的,但不許認輸。

作為一個創業者,利多夫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無論員工需要什麼或有什麼困難,都可以隨時向他求援。凡幫助人的事,他都無聲地去做,隻要事情是合乎情理的。當然,對不努力工作的人,他會毫不客氣,直至掃地出門。

有一天晚上,利多夫處理完工作下班了,他走在工廠的路上。這時,他忽然看見一個工人仍在車間工作,於是他走了過去,問道:“你在幹什麼?現在都8點過了,該下班了!”

“可惜我不能下班,我必須加班,因為我急需用錢。”這位工人略帶遺憾地回答道。

原來,這位工人家正在蓋房子,急需一大筆錢。“現在就收工吧!”利多夫一邊說著,一邊指著辦公大樓,“明天早晨,你到那裏去,到財務室報到。”

這位工人瞠目結舌地站在那裏,不知剛才與他說話的人是誰。經過一番躊躇,第二天他來到公司的財務室。原來,利多夫向他預支了1萬馬克,而且不計利息……

又有一天,利多夫氣衝衝地來到辦公室:“外麵的草坪是誰修整的?”還未等女秘書回答,他又說道,“把他叫到我辦公室來!”

不一會兒,綠化工人來到辦公室,利多夫問:“外麵的草坪是你修整的?”

綠化工人點了點頭。他厲聲說:“這麼馬虎,你難道不能認真地工作嗎?你被解雇了。”

後來,多虧別人說情,這位綠化工人才被留下來。這次經曆徹底改變了他,從那之後,他工作一直做得很出色。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過。有兩名工人站在門前侃大山。半小時後,當利多夫路過時,他們還在那裏起勁地侃。

“你們是哪家公司的?”利多夫與他們搭話道。

“哦,是利多夫公司。”兩位工人有些吃驚。

“那你們顯然是利多夫公司多餘的人!”利多夫憤怒地說。

當然,那兩個工人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些人總認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得不到老板的賞識。他們瞧不起自己的工作,無法認識工作的價值,隻是迫於生活的壓力才去工作,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敷衍了事。事實上,不管身處什麼行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比什麼都重要。而就是這個最簡單的規則,卻很少有人能夠完全做到位。

也許有人會問:“老板安排的任務,我都完成了,工作也都做好了,為什麼老板還是瞧不見我?我為什麼還沒有得到老板的器重?”我想,時間能夠檢驗一切,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誰是領導心目中的大紅人?是“羅文”——那位美西戰爭中為美國總統送信給加西亞的人。因為他明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比什麼都重要,這是工作的根本。

8.勤奮的傳統處處受用

勤奮不能確保工作一定成功,但勤奮的結果一定是豐富的。因為,過程的不辭辛苦及克服困難,讓我們獲得了生命的經驗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