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減負呼喚教師間協作(2 / 2)

“不讓一個教師掉隊”使得“資源共享”真正成為了可能,教研組內資源庫的建立可以使教師騰出時間來研究、探討教學問題,也更有利於營造濃鬱的研討氛圍。

“不讓一個教師掉隊”還有利於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使教研組更加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安排水平最高的師傅來帶徒弟,讓師傅盡心盡力帶徒弟,讓徒弟能盡快地獨當一麵,切實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立足校本研修,打造一支團結協作的優質教學團隊,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執教力,那麼就為學生減負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學生課業負擔重,主要表現在作業量大上。學校必須要加強“作業管理”,在作業的布置、批改和反饋上都作出明確的規定。在作業的量上,要限時限量,省教育廳的規定是初中不得超過2個小時。當然,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有些學生1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有些學生可能要3個小時才能完成。因此,學校可以進一步對作業的限時限量進行規定。比如單科作業不得超過35分鍾(包括非書麵作業),晚上做作業不超過9點半。比如說,學生做某門學科的作業,超過了35分鍾,就可以不做,晚上做到9點半,作業還沒有做完,也可以不做。

教師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可把作業分成基本作業和彈性作業,彈性作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做還是不做。當然,作業的限時限量對不同的年級應有所不同。前段時間,刊登在《楚天都市報》上的父親逼孩子在淩晨一點半還學習的“熬夜門”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那麼,關上學生的“熬夜門”,學校對作業的“限時限量”的規定,教師對作業“限時限量”的理解和嚴格執行就顯得尤為必要。在這一點上,學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了解教師布置作業的情況,可以給班主任一定的統籌權力。

其實在有些地方,早就提出教師布置作業要教師先做,這是很有道理的。要想讓學生跳出題海,教師首先應該暢遊題海。不過,教師先做並不一定要每人都做,大家完全可以分工合作,然後,教師做完之後,可先進行交流,統一意見,精選部分作業。在作業批改上,同一備課組的教師可建立錯題庫,看哪些題學生錯得比較多。這樣,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地重點講解,提高作業反饋的效率。

利用團隊的力量,加強對優質題和易錯題的積累,在一定的基礎上,形成試題庫,為今後的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也切實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

作為一線教師,沒有辦法改變中高考的現實壓力,也沒有辦法改變就業競爭激烈的現狀,但借用教師團隊的力量來改進教育教學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可以成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