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五年磨出一篇好文章(2 / 2)

看到這些資料,我覺得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更加堅定了開展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

媒體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濫用“心理障礙”等專業名詞的現象非常普遍。《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11日的報道中就提到:“據衛生部、世界駐華代表處等機構透露,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並且呈上升趨勢。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32%。”而且,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濫用心理學專業名詞的情況在網上非常普遍,負麵影響就更大了。新華網2004年10月報道廣東省初中生心理障礙的比例為40%;2004年11月10日報道福州25%的中小學生有心理障礙;更有不少網站,直接就把“我國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近三成”作為新聞標題。

於是,我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作為自己長期關注的課題,抓住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的機會,虛心請教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林崇德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的傅安求教授、上海教科院吳增強研究員等心理學專家。在與專家的交流中,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並最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學術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在經濟發達國家是必需品,在貧窮落後國家是奢侈品。”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類人群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必然呈上升趨勢,我們必須正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不斷上升的客觀現實。盡管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我們還是要看到,健康是主流,並且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隻是一般性的心理問題。

大力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誇大,也不忽視,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在研究過程中,我還先後在《教師報》上發表了《用平常心來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走出媒體誤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兩篇文章。2002年12月,我撰寫的《科學看待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命題》一文,入選了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的《科技促進寧波城市發展——寧波市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集》,並在寧波市第二屆學術大會“心理衛生與城市發展”分會場作大會交流。

2007年3月19日,由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多家單位聯合組織的全國青少年心理專家講壇啟動。這個講壇曆時一年,主辦部門邀請了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者開展了10場講座和10次訪談,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規範推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林崇德教授以“防止片麵誇大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問題”為題作了首場講座。可見,片麵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象依然存在。因此,我對這方麵的關注將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