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妊娠嘔吐脾胃虛,大棗粥打響保“胃”戰。
妊娠嘔吐多是患者平素脾胃虛弱,陰血不足。妊娠之後,衝脈之氣隨經脈上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而出現惡心嘔吐、不欲飲食等症。治療時當以健脾益胃、滋養陰血為根本,佐以安胎。
大部分女性在懷孕後都會有嘔吐這一現象,在民間叫“害喜”。“害喜”是“有喜”的標誌,嘔吐是懷孕的信號。但嘔吐畢竟是一件讓人不舒服的事情,孕期長時間的嘔吐也就成了考驗孕婦的一道難關。
顧名思義,妊娠嘔吐是由妊娠引起的。婦女從懷孕的第一刻起,就擔負起了孕育新生命的重任。我們經常會發現好多孕婦在懷孕初期會有食欲大增的現象,原因就是“一個人吃飯,兩個人消耗”,體內的胎兒會向母體索要一定的營養來幫助自己生長和發育,這就使得孕婦一部分精血必須下注到胞宮,來濡養胎兒。盡管孕婦食欲大增,但仍然會造成自身陰血的不足,血海偏虛,衝脈之氣失和,隨經脈上逆犯胃。“胃氣主降”,本是下行的,但衝脈之氣要上行,兩者相遇就好似仇人相見,狹路相逢,互不相讓,胃部必然翻江倒海,表現出來就是惡心嘔吐、不欲飲食。
妊娠嘔吐比較厲害的多是平素脾胃就較為虛弱的女性。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則氣血足;脾胃虛,則氣血虧。脾胃虛弱的女性氣血本來就不太足,加之妊娠要分流一部分精血給胎兒,這就使得濡養自身的陰血更加不足,胃氣的和降功能愈發紊亂,因而惡心嘔吐也比一般人要厲害。現代女性,有的是工作緊張,幾乎每天都是以外賣為餐;有的特別喜歡零食,以致每天零食的攝取量要遠遠超過主食;還有的為了減肥,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拚命節食,這些都大大地損傷了脾胃。說十個裏有九個脾虛,一點都不過分。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脾胃虛弱會加劇妊娠嘔吐,妊娠嘔吐,吃不下東西,又會傷及脾胃,時間一長,整個人身體就缺乏了“動力”。所以,除了惡心嘔吐之外,我們還會發現孕婦變得身體倦怠,喜歡睡覺。“脾主肉”,脾虛了,四肢肌肉沒有東西吃,就會出現四肢無力、肌肉酸懶、氣短、便稀、泄瀉等症狀。
既然妊娠嘔吐十之八九為脾胃虛弱所致,那麼要治療和緩減妊娠嘔吐就還得在脾胃的調理上下功夫。孕期不宜吃藥物,一日三餐卻一頓都不能落,用飲食來進行調理可以說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古代醫著《聖濟總錄》為我們提供了簡單有效的食療方——大棗粥,可以幫您益脾止嘔。
大棗味甘入脾,《群芳譜》裏記載“十月取大棗,中破之,去皮核,文武火反複炙香,煮湯飲,健脾開胃甚宜人”。就是說在大棗成熟後,把它劈成兩半,去掉棗皮和棗核,用大、小火反複燒烤,直到棗香彌漫,然後用這樣的棗來煮水喝,健脾開胃的效果會非常好。中醫也常用大棗來養胃健脾。
如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有刺激性的藥物時,常配用紅棗,以保護脾胃。
一般的脾虛性妊娠嘔吐用大棗粥來調養就可以了,如果嘔吐厲害的,可以在大棗粥裏加入一些薑絲。溫熱辛散的生薑止嘔效果也不錯,與大棗配伍,能明顯增強止嘔功效。
平時也要注意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如五穀雜糧(粳米、燕麥、黃豆、豌豆、扁豆、刀豆等),以及山藥、蓮子、芡實、木耳、茯苓、甘薯等。
妊娠嘔吐是懷孕期所特有的現象,一般堅持3個月後就會自然消失期間既要消除心理顧慮,不過分緊張,也要勤於調解飲食,做到少量多餐,及時地補充營養。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勇敢地闖過這一關。
脾胃虛弱型妊娠嘔吐必找的穴位——中脘穴和足三裏。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的經氣在此彙聚。《針灸聚英》中說“胃虛而致太陰無所稟者,於足陽明募穴中導引之”。中脘穴在肚臍和“心窩”連線的中點。每天飯後半小時到一個小時,點揉5分鍾即可。足三裏穴是胃經上的要穴,能理脾胃、調氣血,具有補虛、健脾的特殊功能。它位於人的雙腿外膝眼直下三寸(四指並攏即是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您可以在任意時候來按揉,兩側都要刺激,按揉一定要用力,要有酸脹痛的感覺,每次按揉3分鍾。保證飯後半小時內和每天早上7~9點胃經值班的時候一定要做。
7.水濕困脾妊娠腫脹,蠶豆糕當仁不讓。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女性懷孕後精血下注養胎,脾胃髒氣要比一般人的弱。如果飲食上又不注意,隨意吃生冷的東西,脾陽會受到進一步的損傷。脾喜燥惡濕,很容易受到濕邪的圍困,久之就會引發妊娠腫脹。
治療時應當以健脾行水為主,佐以安胎。
人們常說“十月懷胎不易”,孕期的種種變化讓身為孕婦的準媽媽們有些應對不過來,而孕期的腫脹尤為難過。無意間發現自己的腿胖了,腳也大了一號,腫脹的手腳,給做事和走路帶來諸多不便。
腫脹一般會從妊娠中期開始,程度因人而異。在小腿以下,或者僅局限在足踝部的可以看作是輕度腫脹;如果腫脹上升到膝蓋以上,甚至涉及到腹部的,則屬於重症。假如全身都腫脹的話,那就更嚴重了,必須盡快去醫院就診。
《金匱要略》中的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裏稱妊娠腫脹為妊娠有“水氣”。
人體內水液的代謝如同自然界的江河流動,正常情況是流動不息的。如果某處有了淤堵,則會江河四溢,引發水患。同樣,當人體水液代謝發生障礙後,水液也會跑出“河道”,四溢於肌膚。所以當發生腫脹後,我們看到的皮膚會比正常時要薄而透明。
水液為什麼會發生障礙?這與肺、脾、腎均有著密切的關係。但生活中尤以脾病變而引發水腫的情況最為常見,有句話叫“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運化水濕,也就是水液的搬運工。當脾氣旺盛時,搬運工作可以正常進行,體內的水液會得到有效的輸布與排泄;而當脾氣虛弱時,搬運工作就不能保證按時按質完成了,從而導致一些水濕在體內滯留。女性懷孕後精血下注養胎,脾胃髒氣要比一般人的弱。如果飲食上不注意,隨意吃生冷的東西,脾陽會受到進一步的損傷。脾的天性是喜燥惡濕,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濕邪的圍困,而且會形成濕越多脾越困,脾越困濕越聚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時間一長,就會發生我們這裏所談到的妊娠腫脹。
妊娠腫脹是脾虛到較為嚴重的一種病症,其實在此之前,是會有一些輕微的症狀來提醒準媽媽們的。《黃帝內經》中這樣寫到“脾開竅於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如果脾虛,會經常覺得口中淡而無味。
脾還主肌肉,為氣血化生之源。我們的嘴唇完全是由肌肉所組成的。因此,嘴唇也可以及時地反映出脾功能的強弱。嘴唇紅潤、飽滿,說明脾功能好;反之,脾虛的人嘴唇會發癟、幹枯。如果能夠及時注意到這些情況,並做出相應的調整,妊娠腫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