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如花美眷,女人需靠五穀潤1(1 / 3)

1.脾虛血妄成崩漏,木耳紅棗湯安中益氣。

女子崩漏,多是脾氣虛弱,無力固攝,以致血液離經妄行。補脾益氣是治療此症的根本途徑。“木耳紅棗湯”養脾氣而助統血,補經氣而和血脈,是治療女子崩漏之症的食療良方。

看過《戲說慈禧》的朋友可能會對其中的一個細節還有印象:安德海給慈禧太後梳頭發,突然間一聲驚呼,老佛爺血崩了。什麼是“血崩”?就是女性不在行經期,陰道卻突然大量出血,猶如山巒崩塌。在醫學裏,我們往往是“崩”和“漏”放在一起來說的。像慈禧太後這種叫“崩”,那什麼是“漏”呢?有句俗話叫“屋漏偏逢連陰雨”。房頂漏雨的時候,下邊接個盆兒,會“滴答”個不停。“漏”就是指女性不在經期,陰道出血卻像漏雨一樣淋漓不斷。像我們大家熟知的王熙鳳,得的就是“漏”這種病。

無論是“垂簾聽政”的慈禧,還是“機關算盡”的王熙鳳,都是想得太多,思慮過重,以致損傷心脾,脾不統血,終成崩漏之症。

想得太多是引發崩漏之症的導火索。“思則氣結”,想得太多,體內的氣機就會發生堵塞,我們經常會說“愁腸百結”。氣機不通暢,腸胃蠕動就會變慢,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就變差了。生活中有許多人,當過分專注於一件事或一個人時,就會變得茶飯不思。

當脾氣虛弱到一定程度後,就容易形成“脾不統血”,導致崩漏的發生。

中醫裏講“脾統血”。“統”有主管、控製的意思。像我們經常說的“統治”、“一統天下”、“總統”都含有這個意思。“脾統血”就是指脾具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中運行而不使它溢出脈外的作用。“總統”不是人人都可以當,這個人一定得有相當大的氣勢才能威懾四方。脾也一樣,隻有脾氣充盈,才能保證血液在經脈中規規矩矩地運行。相反,當脾氣虛衰至極時,就會像氣數將近的王朝,天下大亂,血液衝出經脈而恣意妄行,引發崩漏。

崩漏失血過多,往往會使人變得麵色萎黃,唇色發白,肢體倦怠,少氣懶言,原因在於血的濡養功能削弱或喪失了。“血主濡之”,血液循行全身,內至五髒六腑,外達皮肉筋骨,濡養四肢百骸。就像《素問·五髒生成篇》裏所說的:“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但這濡養必須有個前提:血要循行於脈中。若逸出脈外,發生了崩漏,自然就無法濡養周身了。

崩漏還可能導致的一個更為嚴重的症狀就是氣脫。崩漏會使人流走大量的血,“血為氣之母”,就是說血是氣的母親。有個詞叫“衣食父母”,父母是給孩子提供衣食的人。如果父母身強體健,經濟條件又好,這個孩子可以生活得“衣食無憂”。但假如有一天父母出問題了,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經濟上都陷入了很大的困境,這孩子都要“受罪”了。所以,當“血”因崩漏大量流失而變得很虛弱時,作為孩子的“氣”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們把衣服脫掉的時候,這個衣服就不在身上了,當氣脫掉的時候,也意味著身體裏氣的流失,意味著這個人的氣已經虛弱到了極致,這是一種很危險的症候,應當及時就診。

中醫講“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果來勢凶猛,出血厲害,那就要先“塞流”,就是止血;如果脾氣虛衰,久病不愈,就必須“清補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裏給您介紹一個正本清源的方子——木耳紅棗湯,對脾虛造成的崩漏療效很好。

這個木耳紅棗湯是從《太平聖惠方》裏的木耳湯演變過來的,在其基礎上添加了一味紅棗。黑木耳性味甘平,能補中氣,《隨息居飲食譜》裏對它的功效這樣介紹,“補氣,和血,凡崩淋,血痢,常食可療”。中氣足了,血就會循經而走,不再妄行,崩漏可止。紅棗性味甘溫,更是補中益氣的好食品,“囫圇吞棗”的故事,就向我們揭示了它“安中養脾”的強大功效。二者合用,能夠養脾氣而助統血,補經氣而和血脈。

飲用這個湯的時候,最好是在巳時(上午9~11時)和亥時(晚21~23時),巳時是脾經當令,亥時是三焦經當令,三焦經“主持諸氣”,在這兩個時辰補益脾氣,吸收效果最好。除了喝這個湯,平時還要盡量多吃一些五穀雜糧,如粳米、小米、玉米、大麥、黃豆、豇豆等,“五穀為養”,最能溫養脾胃。

俗話講得好,“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精神”。慈禧太後、王熙鳳都稱得上是人中俊傑,卻都因為過分操勞患上了崩漏之症,尤其王熙鳳,更因此而香消玉殞,命喪黃泉。活得恬淡一些,為生活找一個平衡點,別讓自己過分勞累,更別為了追求那些所謂的“更高,更快,更好”,最終卻累倒在了奔跑的路上。

隱白穴——治療崩漏的特效穴隱白穴作為脾經首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止血,被稱為治療崩漏症的特效穴。隱白穴的具體位置在人體的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處。艾灸該穴位,對治療崩漏有顯著的效果。具體方法是取艾條一根將其一頭點燃後,懸於一側隱白穴上1.5厘米處,每次懸灸15~20分鍾,以隱白穴周圍皮色轉紅有熱感為度。先灸一側,然後灸另一側,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後可再繼續灸1~2天,以鞏固療效。

隱白穴不太好找,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這個穴。也可用指尖點它,或者找一個細一點的按摩棒來點按。

2.思慮太過氣血滯,雙仁煎活血化淤通閉經。

“童男室女,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男則神色先散,女則月水先閉”。宋朝的寇宗爽在《本草衍義》裏給我們說明了女子憂愁思慮過多,會引起閉經的機理。“思則氣結”,治療時當以舒情解鬱,疏通氣機為要旨。

看過《紅樓夢》的人應該知道裏邊有個秦可卿,最後是因病而亡。書中對她的病有這樣的描述,“將近有半個多月了,經期又有兩個月沒來”。這裏雖隻說有2個多月沒來月經,然而到她死時仍無月經來潮,時間超過半年。

中醫學上將正常月經周期建立後又停閉6個月以上者的稱為繼發性閉經,故可診斷秦可卿所患的病為閉經。

秦可卿怎麼就患了閉經?為她看病的醫生張友士說:“大奶奶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此病是憂慮傷脾,肝木忒旺,經血所以不能按時而至。”秦可卿以自己的特殊身份,生活在人際關係複雜的寧府,情誌不遂,思慮太過,傷及肝脾,才導致月經遲來,最終更是發展到閉經。其中情誌因素在這裏起了關鍵的作用。

孟子曾經說過,“夫誌,氣之帥也”,情誌是氣的將帥,會主導氣的運行。

《黃帝內經》也早對七情與氣的關係做過闡釋,其中就有“思則氣結”一項。

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一些人,凡事都要思前想後,瞻前顧後,想到最後呢,“心有千千結”或者叫“愁腸百結”。其實這“結”住的不是心,也不是腸子,而是我們體內的氣機。“氣為血帥”,血的運行完全依賴於氣,“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當氣被鬱結住了的時候,血就無法順利到達目的地。就像我們乘車上班,如果由於某些原因,路上塞車了,是極有可能無法準時到達單位的。閉經就是氣血被堵在了半路,經血不能準時到來。

這種由思慮而引起的閉經,除了月經不能按時來以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症狀就是消瘦。“脾在誌為思,過思則傷脾”。想得太多,氣機淤堵,胃腸蠕動就不利索。當您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或一個困難的問題,在百思而不知其解時,就會感覺吃什麼東西也不香。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那就是過度思慮傷了脾,以致身形消瘦。

而消瘦反過來也會加重閉經。現在許多女性為了追求時尚,拚命減肥,越吃越少,瘦了還要更瘦。可是減著減著問題就出來了,月經越來越少,有的甚至半年多、一年、兩年都不來一次,去醫院就診才發現是閉經。

閉經——消瘦,消瘦——閉經,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要把這個怪圈解開打散,關鍵還在於解鬱,把心裏結著的那些“千千結”解開。

通常環境的改變能夠幫助人解開心中鬱結,但有時候限於條件,當環境無法改變時,通過飲食的調理來化解體內鬱結的氣血,也不無可能。這裏給您介紹一個名叫“雙仁煎”的食療方,對於這種由氣血淤滯所引起的閉經會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