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的藝術10(1 / 3)

第九章

被領導者的自我提升

不斷地修身養性

中國人人往往喜歡走一條路——往上走的路,因為我們追求天人合一,所以必須一直不停地提升自己。《大學》一書中講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好像什麼都講了,但是其中沒有“立業”這個項目。一般人都會想修身、齊家、立業……又或者立業再齊家。而《大學》中卻將 “立業”去掉了,這就值得我們去深思。

職場,占據了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可是《大學》居然把“立業”這部分整個剔除,就是在告訴我們,職場是工具,不是目的,做任何工作都僅僅是個過程,一旦過去了,就沒人記得你。我常常問別人是否知道中國曆代有幾個皇帝,沒有人答得出來。一般人的反應是:“那關我什麼事?又不是我爸爸當皇帝,我爸爸當皇帝我當然知道,別人當皇帝,我才懶得理呢。” 連坐擁天下的皇帝,都沒人記得,何況普通人呢。記住,所有的功勞,最後都是被人家一筆勾銷的。

你看,我們平常用的很多東西誰發明的?不知道。你去問別人,他說不知道,是給你麵子,不然根本懶得理你,因為你問的問題太無聊。所以很多人老覺得自己應該建功立業。其實這句話解釋錯了。所謂的功,是對大眾有公益,但是人家不一定記得你。人們記得秦始皇修建萬裏長城,可是整個修建過程,我們早忘得一幹二淨。因此,我們有功勞也沒有用,加薪也沒有用,升官也沒有用,什麼都無用,這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一點。我們一生隻做一件事,就是不斷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很多人一直覺得奇怪,誰在平天下?誰有本事平天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平天下。走在路上,有外國人來問路,你友好指路的表現就是“平天下”。人們出國,給當地居民留下好印象,也是“平天下”。所以你要會讀古人的書,你才會長知識,你才會增加智慧。

如何修身?有三個要點。

第一,定好目標。

人生最要緊的是什麼?修治自己的品性,這是最根本的。但是修己不是為了自己做聖人,而是為了一家人能夠處得很好,所以一個人要站在齊家的立場來修己,你修得跟家人都格格不入,算什麼修己?我們講“家和”,就是說你不能太特殊,兒子比父親強,那又如何?你在外麵可以特殊,在家裏不能特殊。

齊家的目的是治國。所以你要站在國家的角度思考問題,將自己培養成國家需要的人才,接著培養子弟。修身、齊家、治國都是連在一起的,從來沒有間斷過,而一以貫之的,就是兩個字——品德。

我們隻有目標,我們隻有方向,我們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提升自己不是靠業績,業績是確保你持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一個條件。我們是靠跟同事互動、跟外界人來往,然後靠我們的利潤,靠我們的績效來維持職場的,可是這些都不是目的,目的是我們的品德隨著年齡不斷地提升,修養越來越好。這樣一來,即使老了以後也不會孤單,被家人遺棄。

老天讓一個人越老越醜,是有道理的。世上沒有一個人能例外,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變得體力衰減,雞皮鶴發,口齒不清,記憶衰退。為什麼老天要跟人類開這麼大的玩笑?其實,老天自有安排,如果老天讓我們從小越活越好,那我們就不需要努力了,天天混日子就可以了。於是老天告訴我們:你們也有老去的一天,看看那些老人家,你們的未來就是他們!

老人家好不好?有兩種說法,其一,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其二,“家有一老,如同一寶”。所以一個人,要知道自己到老了,要麼變成賊,要麼成為寶。我們老了以後,不要被人家看作賊,要讓人家看成寶,有問題可以向我們請教,有要緊事可以求我們指點。為了這個目的,現在就要去準備,因為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老病死。

我經常問一些總經理,他們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麼,最在乎的是什麼。他們說:“我最在乎的是,我退休以後,我的這些員工還認不認識我。”能這樣說就了不起了。一個總經理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在位的時候,在位的時候人家總是給你麵子,不要給你難堪;我們可以從其退休以後的狀況審視這個問題。我親眼看過,今天是總經理,明天換了一個字,變成“總不理”——誰都不理你了,本來認識也假裝不認識,看到就躲,那人很淒慘。

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陪那種已經離開單位十年以上的人回原單位,去看大家跟他互動的狀況,我就知道他做人成功不成功。

人在位的時候,很難分辨大家對自己的感覺,隻有退位之後才看清一切,長歎一聲“啊,原來是這樣”。但是,這時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探討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就是提醒大家,雖然站在不同的崗位,擔任不同的工作,但是目標隻有一個——提升自己。但現在的人都想目標隻有一個——賺錢,那就想岔了。

人就得不停地提升自己,但是我們隻有目標,我們隻有方向,不能有固定的願望,否則會折磨自己。你總有一個裏程碑,不斷提醒自己要突破,那真的太辛苦。

第二,審視條件,做好選擇。

我們需要找到一條海闊天空的路,讓自己可以隨遇而安。孔子告訴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就是這個意思:盡人事,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心安理得,毫無虧欠,根本不需要自責、後悔,這是最好的心境。

人的優先次序是先開智慧後長知識。

一個有智慧的人,知識越多越好,因為他會善用,用得有效;一個智慧沒有開啟的人,到處去學,學到最後變成“兩腳書櫥”,隻是會行動,什麼都不會用。很多人陷入這樣一種狀況中:嘴巴上講的都不是自己心裏的東西。現在很多人推崇歐美的道理,那有什麼用?

一個人,智慧不開的話,就表現在沒有選擇能力上麵。我們從小就要選擇自己的未來,而不是什麼堅定意誌,做自己的事,因為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比如你想成為世界長跑冠軍,別人看了都會搖頭,因為你不具備那樣的身體素質。那你立誌有什麼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那是有條件的。

人們都應該問問自己:“我應該選擇什麼,我的條件怎麼樣?”憑現有的條件,所能選擇的是有限的。選錯了,超出這個範圍,皆是徒勞無功;選對了,就會事半功倍。能不能夠發展對我們來說無所謂,能夠在很少的外物困擾裏,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修己,就行了。老板為什麼要選對行業,為什麼要選對人員,為什麼要掌握機會,為什麼要提高績效,為什麼要降低成本?這些都是工具,都是過程。可是有了這些以後,老板就有更多的時間來修己。

第三,一切正當。

人類共同的、最高的信仰就是道德。當道德不見了,社會才會講仁義;當仁義不見了,隻好講理智;現在連理智也沒有了,隻有講信用。仁、義、理、智、信,信用是最糟糕、最低端的東西,信用再一破產,人就什麼都沒有了。現在的人們內心裏隻剩下一個最可憐的信用。社會上到處都提倡誠信,你就知道我們離道德太遠。

現代人要慢慢恢複:把信用當作必備的條件,而不是自己的優勢,當信用變成優勢的話,其他的就全沒了。所以被領導者跟自己的領導,不要強調自己有信用,而是講禮和智,我要守禮,我要把我的智慧變成你的。隻有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才是有福同享,如果每個人都把智慧藏起來,結合不起來,遲早是有難同當,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

領導者和被領導者要體現仁義,領導者要仁被領導者要義,仁是上對下,義是下對上。老板可以拍拍中層的肩膀說“辛苦了”,可是沒有一個中層可以去拍老板說“您才辛苦”。可見是有分別的。義就是正當性,被領導者的所作所為,在公司講起來,都是正正當當的,在整個社會講起來,也是正正當當的。但是有一天連仁和義都不講的時候,道德就體現出來了。

當每一個人把守信用當作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好講的,把個人的智慧貢獻給全社會當成理所當然的,也沒有什麼好講,以至於仁義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我們就能夠感受到,那就是道德。什麼叫作道德?道就是宇宙運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也沒有人在負責指揮,你見過有哪家公司是專門管氣候的?到現在還沒有,幸好沒有,有就慘了。若是真有個氣候管製公司,所有人都被它操控,那還得了?四季更替是很自然的,是大自然的規律,那就叫作道。人還未出生道就存在,人們尊重宇宙的規律去做自己的事情,講自己該說的話,而有所得,那就叫德。德是離不開道的,沒有道哪裏有德,你按照道理去做,就會得到修身的結果。

薪水多少,是變動的。有時候你碰到好老板,不一定賺得好工資,有時候你碰到壞老板,反而可以賺到錢。因此我們必須記住,一切正當很重要,正當到有一天你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不值得大肆渲染,不值得打廣告,那便是道德,你就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莊子講過相濡以沫的故事,在大海裏生活著兩條魚,有一天退潮,它們被留在海灘上一個淺淺的水窪裏,它們隻能把自己嘴裏的泡沫喂到對方的嘴裏,才可以活下去。有人覺得好感動,這是最可憐的時候,有什麼感動的?為什麼不想想兩條魚為什麼搞得這麼可憐?就是因為水幹涸了,如果有足夠的水,它們根本就忘記了我要照顧你,你要照顧我。大家都有水的時候,誰也不需要照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