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的藝術9(1 / 3)

第八章

同級之間能分工協作

同級之間分工不同目標一致

在中國的社會裏,跟同級打交道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同級之間沒有領導等級之分,卻各有各的領地,尤其是部門相差較大的同級,工作性質不一樣,打起交道來會更難。而且同級之間打交道,還要考慮上級的感受:你們走得太近,上級會難受;你們太疏遠,上級也不會舒服。因為你們太親密,上級會懷疑你們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你們太疏遠,合作起來就比較困難,還需要上級來協調。所以,和同級之間,打交道一定要注意尺度。

年輕人要明白,雖然大家分工不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組織的發展。這是同級之間溝通的原則。分工無法避免,但是同級之間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這樣才能得到上級的賞識。

彼此配合,就是合作的開始,具有願意與人合作的心理,是中層領導良好本事的一環。如果你跟同事處不好關係,可以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首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斤斤計較。有些人心裏會想“為什麼要幫別人?顧好自己就行了”,特別是同樣的部門,如銷售一部和銷售二部,兩個部門存在競爭關係,部門經理都這麼想的話,必然會形成摩擦。就算不是同樣的部門,如研發部和財務部,總懷著這個念頭,財務主管肯定隻想自己的事,不想其他的——資金周轉靈活就好,研發根本與自己無關。而研發部門也不能受財務的限製,受財務的限製就不能研發。這也會產生本位主義。

一般說來,生產部門講生產,銷售單位講銷售。銷售人員多半穿西裝、打領帶,會帶著客戶到生產車間去。遇到這種場景,生產經理就不高興了——你拿的錢比我們多,整天在那裏喝酒、聊天,卻還總是用客戶的名義打壓生產部門,真是不公平。於是,生產部門根本不配合銷售部門的工作,他們認為:“即使那是客戶的要求又能怎樣?你們銷售部門胳膊肘向外拐,隻顧著客戶,還把生產部門的人當人嗎?”互相之間總是有隔閡,這是因為銷售人員不懂得溝通。

銷售人員一定要記住,去生產部門時要把名片拿掉,套上工作服,跟生產工人一樣,這樣工人們才不會把你當異類。如果客戶批評公司的產品,你應該站在生產部門的角度跟他辯解。如果顧客的要求很無理,銷售人員不必一一轉述,要和生產部門商量改進,你給予了尊重,生產部門就一定會聽取建議。

你尊重他,他很講理,很有度量;你壓迫他,他就抗拒,不理你。為什麼有的人經常蠻不講理?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麵子。有些人一沒有麵子,就惱羞成怒,蠻不講理,甚至無法溝通。所以,平行部門最好是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有些中層領導不但自己這麼有本位主義,而且要求下屬也這樣: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少管人家的閑事。這就是典型的本位主義。在你的團隊中,大家本來應該熱心地相互支援,可是你這麼說之後,誰還會幫助他人呢?對大家來說,公司就是公司,但是中層領導就有本位主義,而因為公司考核的是他,所以,事實上是公司造成了他的本位主義。

公司的不正當考核往往會造成很多麻煩,很多公司隻看數字,不看其他。數字其實是沒有人性的,我們可以透過數字來管理,但不可以實施數字化管理。所謂的數字化管理,其實是很可笑的,其結果必定造成內部人員笑裏藏刀、貌合神離。數字雖然很重要,但如果你隻相信數據,下級就會用假數據來騙你。道理很簡單:隻要你相信什麼,他就用你相信的東西騙你——中國人厲害無比。

在中國,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讓同事之間互相競爭,大家就是敵人,而麵對敵人不能有溫情,必須要拚個你死我活。“炮口要對外”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事實上對內卻打得更凶。

所以,同事相處要摒棄本位主義,要善待其他人,好處要分享,錯處要擔待。

同級之間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做事要看場合,不要當著老板的麵協調,否則會給別人添麻煩。例如,你最近的任務比較重,需要向平行部門借調幾個人過來,不要以為這是很簡單的事,一旦當著老板的麵,事情就完全變質了。

你說:“張經理,你能不能幫個忙?我最近很忙,你能不能派幾個人過來支援一下?”

當著老板的麵,張經理敢說“沒問題”嗎?不敢,因為一說“沒問題”,他就慘了,那會給老板留下他的部門工作負荷不滿,人浮於事的印

象,要麼懷疑他工作能力不夠,要麼懷疑他人員冗餘,讓他裁掉幾個人。

這完全是你的行為不當惹來的麻煩,不是張經理的錯。就算他果斷地拒絕你,你心裏麵也不應該怪罪他不給你麵子。我們中國人講究反求諸己,凡事想想自己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再來看別人。這件事,合理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你等到老板離開以後才跟張經理講:“我很忙,我也是不得已的,本來想著盡量不打攪你,但是你不支援幾個人給我幫忙,我就要跳樓了。”

你這麼商量著來,張經理當然就不好駁你的麵子,何況有一天他也許會這麼求你,就算不求你,你也會欠著他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其實中國人是非常幹脆的,是天底下最好商量的人。

事情過後,你還應該跟老板解釋,不要讓他誤會張經理的部門人多。因為你私下借調的事,是瞞不過老板的。你不解釋,他就會有疑心。你跟老板說:“這幾個人平常都有很多事情幹,張經理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講義氣。將來我再怎麼忙,隻要他有難處,我晚上不睡覺都會幫他。”老板也會很高興:“你們都是為了公司,了不起!”

某件事情做錯了,老板在罵張經理,你挺身而出:“其實這件事我也有錯,我沒有支援他。”這些話對你不會造成傷害,但對他卻能起到幫助作用。

也就是說,當別人有危難時,你不要隔岸觀火,不要在旁邊冷笑,你若是拉他一把,將來你“落難”時人家也會拉你一把。同樣,有人摔到水溝裏去,有好幾個人去救他;而有人摔到水溝裏去,大家都當作沒有看到——無論哪一種情形,都是自己搞出來的。

一定要做到皆大歡喜才叫圓滿,如果是一枝獨秀,所有人都會攻擊你。你的表現好,也要分一點成績給別人,這樣你就可以永遠受到大家的歡迎,否則所有的人都會想把你“幹掉”。

其次,想想自己是不是得不到老板的信任,以至於其他部門袖手旁觀。

隻要得到老板的信任,所有的部門都會配合你的工作。中國人聰明得很,我們向來知道得罪老板跟前的“紅人”就是得罪老板,所以會盡量避開產生衝突。

所以說,作為一個中層領導,你跋扈一點或者小心一點其實都無所謂,最要緊的是,不要過分討好老板,不要拍馬屁,但是要得到他的賞識,得到他的信任。同時要注意,“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得到信任之後,要避免受其他人的打擊。

社會上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沒有評選“模範父親”的時候,所有的父親在自己的孩子麵前都很有麵子,一旦評選了“模範父親”,那些沒有當選的父親就會在孩子麵前抬不起頭,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爸爸,你為什麼不是模範?”其實,這種靠表揚少數的模範父親來糟蹋大多數父親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那些不是模範的父親極力維護自己的麵子,在孩子麵前詆毀“模範父親”。

很多時候,如果一個人今年在公司年會上被表揚了,那明年你未必看得到他。因為他被同事擠兌,受不了而辭職了。很多人擅長的一招,就是大家一起來證明老板認為好的人也不怎麼樣,這很有趣。西方人崇尚英雄主義,而中國人根本不吃這一套,在中國,顯露自己能力的人往往會被折殺。

中國人越得到老板的信任,就越有麻煩。很多人想從你這裏得到好處,若是得不到,他就整你,製造謠言破壞你的形象,這是必然的現象。

所以,得到老板的信任之後,要團結同事,要學會分享,不能“自私自利”。這樣才能搞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最後,看看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有競爭心,從而對同級產生敵對心理。

同事之間畢竟還是存在競爭關係的,我善待他,他好了,自己會不會受到影響呢?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對於競爭來說,你腦海裏有競爭,現實中就有競爭;你腦海裏沒有競爭,現實中就沒有競爭。而且我不認為世界上有真正的競爭。

同事之間應該互助而不是競爭,既沒有競爭,也不需要競爭,競爭是自己找罪受。大家聯合起來,一同進步就好了,為什麼非得鬥個你死我活?今天你業績做得好,照顧一下那些不如你的,留口飯給他吃,不要趕盡殺絕,明天他業績好,也會反過來照顧你。趕盡殺絕的結果,不是你一枝獨秀,而是所有的人都對付你。

想明白上麵幾點,你基本上能與同事和平共處。

與同級和睦相處老板才放心

同級間和睦,不僅工作上順利,自己的心情也會愉悅,於公於私,都百害而無不利。從老板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個領導者喜歡自己的下屬互相傾軋,所以被領導者一定要與同級和睦相處,有矛盾及早解決,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矛盾化解不了,也不要在領導麵前表現出來。你們相安無事,團結一心,他才會放心。但是你們團結得要讓老板安心才成,你們是鋼板一塊,老板就會緊張,以為你們要奪權,他就會製造矛盾分化你們。

所以,在中國,任何事都是過猶不及,把握好度,老板才會安心。在老板麵前,切記不要批評同事這不對,那不對。因為在老板的心裏,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不喜歡的,就跑來告狀,你喜歡的,就團結一心,那你將來形成派係,豈不是能和老板分庭抗禮了嗎?

所以,你既要跟同級搞好關係,又要考慮老板的心情,二者缺一不可。比如說,你要去跟老板建議任何事情,不跟其他的同級事先溝通的話,就直接去找老板,其他人會如何反應呢?他們一定暗地裏搞點小破壞,因為你不尊重他們、不給他們麵子。可是你又不能動不動就請他們一起去見老板,那老板就會說你們集體行動,想將他的軍,簡直就是逼老板點頭一樣。哪個老板會喜歡這樣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