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的藝術9(2 / 3)

如何做,就需要你去學習了。你想跟大老板說什麼話,要先跟相關的人商量商量,問問他覺得這樣好不好,如果他覺得這樣好,讓他去說,不要由你來說,把功勞也讓給他。隻要你不想有功勞,大家都會認為你的動機是很純真的,這樣他會覺得很好啊,就不會推辭。否則,他就認為,你是在利用他做你的鋪墊,然後你想獨吞功勞。

比如,你跟財務部門業務往來密切,你發現有好的方法可以改進財務部門的辦事效率,於是就跑去跟老板講。那老板必定會罵財務經理:“你看人家都想得到,你就想不到,你還是幹這個專業的。”那財務經理挨了罵,會恨誰呢?肯定恨你,不會恨老板,因為是你搬弄是非,他才挨罵。那你豈不是自找麻煩?

所以你應該跟財務經理講:“其實我不懂財務,隻是有人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教我一招,我覺得我們公司也許可以用,但是你是專家,所以我要請教你,到底這樣對不對?要是我聽錯了,就糟糕了。”這樣說的話,不管這個方法有沒有用,他一定會感謝你。但他還不會放心,要試探你一下:“既然這樣,你去跟老板說一下,看他同不同意采用。”你不要上當,你真去了,他還是懷疑你別有用心。你應該說:“我又不是搞財務的,我去講合適嗎?”最後試來試去,他就相信你了。

你要做到,讓你的同事認為跟你打交道,他不會吃虧,他就完全信任你。

人的自我定位其實非常重要。你跟同事打交道,吃虧一點沒關係,因為吃虧就是占很大的便宜,因為他們隨時隨地會支持你。這就是你占便宜的地方。你很會算計,什麼事情都摳得緊緊的,那你就糟糕了。你越是銅牆鐵壁,他們越是要全力把你打跑,這是人之常情。

你不要怕老板不知道是你的建議,看不到你的功勞。很簡單,就算老板真的是你所想象的這樣的人,那你更輕鬆了,你不需要為他付出太多,你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休息,那不很高興嗎?老板很快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就會更賞識這種求功的人,老板最怕的是大家搶功。所以你不必去考慮功勞的問題。就像一對父母,有兄弟幾個,哪個孩子什麼樣,父母難道都不知道?完全是清清楚楚,老大個性怎麼樣,老二愛好是什麼,老三最調皮,老四比較老實,所以把最好的東西,趁別人沒看到的時候,偷偷給他。同樣的,老板都很清楚,他隻是不能講,因為講出來對他沒有好處。

同級相處,彼此之間都要保留三分禮讓空間,才比較容易找到合理的平衡點。若是想著大家一樣大,有“誰怕誰”的心態,對溝通十分不利。中國人其實誰都不服誰,當大家處在同等地位的時候,這種現象更明顯,甚至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引起他人的不滿。比如,你說:“聽我說”,別人會想:別自以為是了,憑什麼聽你的?何況還有利益之爭。所以中層領導經常處於左攻右擠的境地,也是理所當然。加上現代社會鼓吹競爭,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所以平級的中層要想避免彼此攻擠,很難。

你在抱怨別人排擠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反過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意無意地排擠同事呢?如果連你自己都免不了如此,又怎麼能怨別人?

中國人講究彼此彼此,在這種條件下,要想得到同事的支援,必須以“平等互惠”為前提。若是自己處處想占便宜,時時要求別人支援,卻從來不支援別人,恐怕左攻右擠的局麵,不但會長期持續下去,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同事之間,常常為某些小事而爭執不休,甚至明爭暗鬥。主要原因在於不把同事當作朋友看待。其實,山不轉人轉,今天大家不歡而散,將來也可能又碰在一起,那時豈不是彼此都難過?所以,若是換一種態度,把同事看成朋友,馬上就會覺得親切得多。

有些人抱持“你我隻有公誼,不需要私交”的觀念,凡事都公事公辦,而且不涉及私人事務。這種人隻是同事,不是朋友。有些同事並非如此,他們除了公誼之外,還會找機會建立一些私人的感情,互相關心彼此的私人事務。這種人比較容易在同事之外變成朋友。

抱著交朋友的心情和同事打交道,其實對雙方都有好處。因為朋友無議論,同事很計較。同事之間難免有業務上的競爭,容易形成本位主義,互相排擠。一旦變成朋友,彼此臭味相投,比較容易將心比心,互相幫忙。

同事是短暫的,朋友才是永久的,把同事變成朋友,大家才能夠長久相處。

人人爭著走出第一步,整個風氣就會改變,由明爭暗鬥、彼此懷恨變成互助合作、互相感謝。要知道,堅持“我助人,人才會助我”的信念,才比較容易成功。

中層領導應該摒棄“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思想,然而在自己和他人之間,仍以“辦好自己分內工作”為優先。任何人在沒有把本職工作做好以前,分擔老板的工作,或者支持別人的事務,都不免令人懷疑他是在“拍馬屁”或“討好他人”。相反的,把自己分內工作做好後,如果不能為老板和其他同事分憂解勞,恐怕也會被視為自私自利的小人。

中層領導之間還需要謙和。功勞是讓出來的,而責任則是搶出來的。一讓,大家都有功勞;一爭,責任就十分清楚。能讓的人,才有功勞而不為人所忌。若是中層領導都能用心做出功勞,並且不居功,在和諧中求進步,平級之間才會相處融洽。

和諧並不意味著隻報喜不報憂,大家相互恭維,倒是一團和氣,但是對於組織發展卻沒有任何益處。在和諧中求發展,才是現代管理的初衷。因此,同級之間還要相互督促,共同進步才行。如果你發現了其他部門的不足,應該盡快提醒,以幫助其他部門改進。但是,在進行反饋交流的時候也必須注意時機和技巧,以免弄巧成拙,引起部門之間的矛盾。

每個部門都存在不足之處,部門主管可能沒有意識到,也可能意識到了卻暫時無法解決,所謂旁觀者清,你可能會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這時彼此之間私下提醒一下即可,附以改善意見更好。提意見必須誠心誠意,否則隻會讓人感覺你在奚落他。隻有你先表現出誠意,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是真心實意地為他著想,他才會消除內心的戒備和抗拒,接受你的建議。

私下提醒是給對方麵子,切不可當著老板的麵指出對方的缺點,那會使他認為你是故意打壓他,非但不領情,還可能惱羞成怒,拒絕承認錯誤,甚至撕破臉反過來指出你的部門的缺點。這樣,老板隻能各打五十大板。

如果有些事,不向老板彙報,老板會罵,但彙報了會傷害到你的同事,而且如果老板告訴了那位同事,你就倒黴了。口出狂言或者禍從口出,其實都是自找的。

如果他明明不對,你又不能不彙報,應該怎麼辦?我認為,要輕描淡寫,點到為止。你要對老板說:“這件事情,我跟某人談的結果,他目前有一種想法,不過我相信他很快會改過來的,他目前的想法或許有他自己的道理。”說到這裏,你要看看老板的臉色,猜測一下老板是不是支持他的想法。但是,真正會當老板的,都不會表現出來——他要讓你摸不著頭腦。不管老板如何反應,你都要替對方圓一圓場,不要出賣任何同事,這是彙報的一個原則。如果你出賣他,他會報仇,不會放過你。

你的彙報要做到好像沒有彙報,提示到好像沒有提示一樣。這樣,你既盡到了做下屬的責任,也沒有傷害同事,即便是將來同事聽到了,你也可以坦然地麵對他。

類似的事,你若是出於好意,卻因為溝通方式不當,落得如此下場,豈不是有悖初衷?你若是心存不軌,故意在老板麵前提出,以貶低他人,認為隻有把別人打垮了,自己才能得到提升,這就陷入誤區。

現在不少公司都采用考核的形式,所有員工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評比,這樣做雖然對員工有促進作用,但是也會造成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相互爭鬥,甚至彼此踩踏,結果弊多利少。

大家互相合作,彼此幫忙,發揮團隊的力量,才能讓業績好起來,而不應踩著別人來提高自己。何況很多情況下,排擠別人也未必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舉個例子,你的平行部門出了點狀況,老板若向你了解情況,你怎麼回答?若是你知無不言,把平行部門的問題一一報告,老板不會高興,因為你不會照顧你的同事。維護同事,並不是欺騙老板,這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也體現了你們的團隊精神。這樣一來,其他同事對你的印象也一定很好,因為你很厚道,不會落井下石,不會趁機害人。

如果老板喜歡員工之間鉤心鬥角,那企業遲早是要垮的。大家相處就是有緣,因此要彼此照顧,而不要害來害去,這是每個人都應有的觀念。你不知道哪一天你也會需要別人的幫忙,也不知道將來需要哪個人的幫忙。因此,要對大家一視同仁,既不偏向某人,也不戴著有色眼鏡歧視某人。大家都是同事,是企業的一員,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有的隻是分工不同。如果見到比自己職務高的人就吹捧,見到比自己職務低的人就貶低,隻會遭到大家的鄙視。

一個企業中挨罵最多的就是中層領導,因為老板很少直接去批評員工,都是批評中層領導。但是你不要苦惱,也不要抱怨,要學會不斷地充實自己,要學會“在職場中修行”。

領導若區別對待要泰然處之

中國人的特性是總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那麼,什麼是公平?西方人的公平就是大家都一樣;中國人的公平則是“我特殊”。天下哪裏有公平可言,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比如老板出去時一定要找幾個人陪他,而且要走在中間,講話的聲音也比別人大,就是為了表示“他是老板”,讓別人不要小看他。再比如在餐廳或一些公共場合,有的人講話聲音很大,其實他隻是在對外發出一個信號:我是了不起的人,你不要小看我,你不要惹我,惹我我會生氣。

西方人講話,你要聽內容;中國人講話,不需要聽內容,有的人隻是對外發出上麵所說的那種信息而已,沒有什麼內容可言。一個人講話的聲音很低,很可能是他目前的形勢不如別人;而有的人講話聲音特別大,就是因為他目前過得很得意,目中無人。

所以,即使在同一件事情上,中國人有時候會大聲講話,有時候則會小聲講話,被領導者要去好好了解,好好運用。同時也要明白,任何人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領導也不例外。而且每個領導都會有自己的小圈子,親疏有別,對下屬區別對待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你應該正視這一現象,隻要領導不是存心偏向,最好泰然處之。即使領導處處偏袒他人,也不能心生怨恨,而是想想是何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