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的藝術8(1 / 3)

第七章

協助領導管理好下屬

替領導管好員工

被領導者要認清自己的身份,特別是同時擔任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兩種角色時,更要懂得拿捏其中的分寸。你不僅要管好自己,更要替領導管好你的下屬。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就像寺廟裏的香,一圈一圈地燒,有層次。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一圈帶一圈,不該你管的事情不要管,你是總經理,要管著部門總監,卻不要管部門經理,若是管到部門經理,就是給部門總監難堪。

如果你帶不好人,上層領導下達了指示,你的下屬卻心存懷疑,不肯相信領導的話,那麼領導一定會認為是你搞的鬼,認為你經常出賣他,才使得下屬上行下效。所以,你要能夠讓底下的人相信上麵的話,要能夠執行命令,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帶人,就是把人從很多不良習性中拉出來,讓他改進,這是一個很大的功德。人,一旦到了一個位置,即使能力不足也會裝得很像樣,如果在一個位置撐不下去,那就無法開展工作。所以,我們不要隨意認定一個人不作為,任何一個人在一個位置上,都會做一些最起碼的事情,不然會被別人詬病的。我沒有碰到過不上進的人,那些被扣上“不上進”的帽子的人,有可能是被誤導,不知道什麼叫上進,也有可能是缺乏機會,並非真的不上進。

你要了解自己的下屬,跟他商量之後就知道了。你可以把一個下屬叫來,對他說:“很好,你很有經驗。”來試探他的反應。如果他回答“是,我經驗很多”,那你就要告訴他:“你要小心,越內行的人,越容易出問題。”因為藝高人膽大,他膽子大了,就可能做出一些太過冒險的事,一不小心就可能栽進去。

人們不應以年齡論能力。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有些人到哪兒都跟小孩一樣,一輩子都不會長進,而有的人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很懂事。

管好下屬,還意味著教導下屬。如果領導把員工完全當成自己的工作對象,那他必然得不到人心。比如,要關心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困難,等等。對西方人來說,下班後的事情領導可以不管,但中國人則要強調全麵照顧。

在教導下屬的時候,千萬不要傷了他們的麵子。要讓員工聽你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感覺到你看得起他。有很多人拚命工作,就是因為領導看重他,這種激勵效果是很強的。

教育下屬要像教育小孩子一樣,千萬不要傷害到他的自尊心。我們把人視為資源,已經相當不敬,再不把下屬的尊嚴放在心裏,就更說不過去了。下屬好不好,完全取決於他的領導會不會帶人。實際上,公司隻有員工的問題,而不應該說什麼問題員工。

記住,要改變你的下屬,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改變你自己。

不管你的團隊有多大,你都要以身作則,這裏的以身作則不是指技術方麵,而是說你要帶頭守規矩,重誠信,維護公司的名譽。你做好了,你的團隊也就做好了。這樣你不僅能得到老板的青睞,也能得到下屬的尊重。如果能讓你的團隊成員覺得任何時候都不能丟你的臉,那麼這個團隊一定很強大。為此,你要常常告訴下屬:你們怎麼做我都尊重你們,隻要求不要讓人家看不起我們。這是中國式的訓話。

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轉,需要一個和諧的團隊,任何人有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公司。

領導要帶出一個有靈性、有活力、能夠隨機應變的團隊,使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麵,這樣的團隊才是無敵的。

學會平衡情理法

你剛成為領導者,就要首先明白一個道理,你的下屬要是做得不好,你責無旁貸。因為這是你的責任,不是他們的責任,是你沒有好好教導他們,他們才出錯。

記住,招不招得到人不是本事,留不留得住人才是功夫。

你一旦留不住人,就會給老板留下不會管人的印象,直接影響你的前途。留得住人,就要創造好的工作氛圍。很多人一走上領導崗位後,就把自己剛進公司時所受的管理方式反過來管理自己的下屬。一味地沿用以前的那一套是沒有用的。你應該先了解他們的品性,尊重他們的意願,通過協商使他們聽從指揮、服從管理。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或者動用硬性規定進行處罰,其實效果都不大。

妄圖用硬性規定讓下屬敬畏的領導,一般會得到眾叛親離的效果。下屬對上司總是會“頂”的,有人認為,如果讓下屬口服心服,他們自然不頂。這種念頭固然正確,卻未免過於理想化,事實上很難做到。所以你不太可能做到讓下屬敬佩,你也不必用這標準苛求自己。

你隻需要關心下屬,盡力照顧他,下屬就會覺得:“本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看在你平日這麼照顧我的份兒上,我會盡量照著你的意思去做。”贏得下屬的“體諒”,不但比獲得他們的“敬佩”要容易得多,而且對實際工作的幫助也很大。隻要你的下屬願意體諒你,他們就不會跟你對著幹,“頂”的力量就會大幅度減小。幾番互動,他們知道“頂”與“不頂”並沒有多大差別,自然就不頂了。

在老板和普通員工之間,會有好幾層領導。很多人都覺得高層領導會決定企業的成敗,其實基層領導才是決定公司成敗的基礎。一旦基層團隊不穩固,就等於高樓大廈的地基有問題,老板當然不放心,也不會安心。中國式團隊管理非常重視基層員工,因為隻有對大家真誠關懷,給予相當的尊重,使組織中各個階層都由於基礎穩固牢靠而獲得安寧,才能使企業上下同心協力,實現目標。

基層員工好不好,要看基層主管如何對待他們。你當上基層主管後,就會發現,你並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管理者,實際上也是整個部門行動的協調者。在你下屬的眼中,你應該是全力支持公司政策的人,也是他們的榜樣。

在基層領導身上,被領導的成分占絕大部分。越往高層,被領導的成分越少。等你成為中層領導的時候,從管理上來說,你才更像一個管理者。當還是基層領導者時,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

不要以為自己當上基層領導,就可以大膽獻言獻策,隨便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會非常危險:因為你的學識不足,判斷力不夠,還無法探知老板的真實意圖。如果公司允許你天天研究公司決策,對經營戰略指手畫腳,這家公司的效率一定很差。你的作用就是按照公司的規定,爭分奪秒地工作,而且要以身作則,讓你帶領的員工看到你是如何配合公司的政策的。對普通的基層員工來說,你是離他們距離最近、與他們接觸最多的領導,你的表現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企業的看法。

不要覺得手下有幾個“兵”,就有資格跟領導討價還價,這是非常錯誤的。老板把這幾個人交給你,不是讓你利用他們跟自己叫板的,而是讓你把他們團結起來,為公司做貢獻。

要想把你的團隊建設好,就不能用強製的手段,現在軍事化的管理已經行不通了。你隻能用信任、鼓勵、誠實的態度來對待員工,以理服人,以情管人。用強硬的手段改變員工是不可能的,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改變他人,除非那個人自己願意改變。你隻能通過教育、勸導、說服等途徑讓員工認識到不足,使他們自己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並且付諸行動。人都會受感情的影響,你應當根據員工的個性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關懷為導向,巧妙地讓員工樂意接受指令。

比如,有的員工常常遲到,你批評、罰款都無濟於事,還容易引起他的反感。最好的是,和他私下談談,如果說他是因為睡得晚,可以跟他講講早睡早起的好處,如果說他是因為交通擁堵,可以替他想想辦法。主管可以通過教育讓年輕人認識到晚睡損害健康,讓他們自覺地改掉這個壞習慣。

對下屬真心相待,必然會得到他們的信賴、尊敬和愛戴,能和他們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人。

信任、鼓勵、誠實是基層領導的三大法寶:能得到下屬的信任,在溝通的時候說服力就會增強,並且他們執行命令也會順利得多;很多時候,鼓勵比責罵更能激勵下屬,善用鼓勵會讓下屬覺得你親切和善,尤其是在他們取得進步時,及時的鼓勵能讓他們產生更進一步的動力;越是對下屬坦誠相待,他們越受感動,越會產生知恩圖報的想法,會向你反映基層的各種情況,支持你的各項工作。

當下屬向你反映情況時,你應當鼓勵員工多提意見和建議。這一方麵是表示對員工的尊重,給員工參與管理的權力;另一方麵也是集思廣益,他們對工作有最切實的體會,所以他們的意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情相待就可以收到奇效,但光是情還是不夠的。因為一個團隊中難免會有一兩個“害群之馬”,這時候隻講情,就會顯得太軟弱。他們把你當成濫好人,會更加肆無忌憚。你應該在禮待下屬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時刻采取一些強硬措施,對“害群之馬”進行嚴懲,殺雞儆猴,在員工中樹立威信。這叫作先禮後兵,由情到理。

管理要剛柔並濟,平時對員工關懷備至,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則敢作敢當。這樣你的下屬會對你既尊敬又畏懼,就會“乖乖地聽話”。

對那些工作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下屬,不可以直接指責他,也不能夠立刻和他講道理。最好先給他麵子,用情來點醒他,使其自動講理,合理地調整他的言行。

任何人都有糊塗的時候,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不合理的行為。對於這種無心的過失,如果馬上加以指責,對方就會認為你對他存有成見,明明是無意的,也要曲解成有意,可見已經有了偏見。他們會想:反正你已經把我當作有心犯錯的人,我就索性錯到底,看你能夠把我怎麼樣。這種態度,雖然是一種惱羞成怒的不正常反應,但人就是人,往往克製不了自己。這時,你要進行反省,畢竟是你不夠理智,一下子就把他看成惡意的人,這才引起他的惡意,你自己其實也有相當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