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很多下屬對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提不起精神頭,總想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經常向管理者提要求。管理者在這個時候很為難,如果你仍舊讓他們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打不起精神頭,如果你給他們換個樂意的工作,但人人都這樣找理由、提要求,怎麼辦?哪有那麼多卯榫對路的工作呢?

麵對這些情況,管理者要仔細了解和判斷,有些下屬是故意鬧情緒,故意找出困難來,不排除刁難的意思;有些下屬則確實是無用武之地,如實擺出困難來,想找個合適的位置展現才華。對前者要耐心說法,對後者則要大力支持。

美國加州人貝利·佛龍原先在一家有500個職工的公司工作,後來卻調到一家規模較小的隻有56個職工的公司工作,並一直在那裏幹下去。

當有人詢問貝利·佛龍這祥做的原因時,他說:“以前的工作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在演戲的演員,隻是沒在百老彙舞台上表演罷了。”

“我過去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爸爸會忍受住他那種生活,”貝利·佛龍說,“我早晨起床後去上學讀書,他起床後去工作。可以看出他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他仍然毫無怨言地每天堅去上班。我對此曾困惑不解,我認為這種生活絲毫沒有意義,我希望自己今後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不要像我爸爸那樣。我不想步我爸爸的後塵。”

雖然貝利·佛龍現在工作的紙業產品公司的業務時好時壞,但是貝利·佛龍喜歡在這裏工作,因為他喜歡並擅長現在的工作。

原來,貝利·佛龍待在大公司工作,發現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隻好整天無精打采,像個機器一樣重複自己的工作。有一天,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就向剛要外出辦事的經理湯普森提出要到小公司去工作的要求。湯普森看看他,以為他是故意鬧情緒,所以沒有答應。但是,貝利·佛龍第二天仍然堅持自己的要求,湯普森詳細了解緣由後,才知道他不願像爸爸一樣重複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是願意到小公司去幹自己喜歡的工作。湯普森考慮了一下現在的人員安排,覺得可以讓貝利·佛龍去小公司試一試身手,這樣既是尊重他,也是合理的安排,於是就說:“你的困難,我了解到了,不是故意不好好工作,而是要到合適的地方去試一試自己。我給小公司的經理已經打了電話,支持你這麼做。去吧,好好幹!”

事實證明,貝利·佛龍一到小公司後,就開始甩開膀子大幹起來,把自己學的專業知識用到造紙業上,積極改造工藝,不到一年,這家公司就成了加州的龍頭企業。三年後,貝利·佛龍成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他對自己的父親說:“我願意做我想做的事情,很感謝你工作對我的啟示,也很感謝湯普森經理在我困難的時候,對我的理解和支持。”

後來,貝利·佛龍也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的下屬,他說:“我們的工作態度不能是消極的、厭倦的、好逸惡勞的,要知道工作的樂趣來自願意從事的工作能產生的績效。所以追求人生價值的各位員工,請微笑著麵對工作,去肯定自己工作的價值。隻有樂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所長,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我們整個公司沒有複雜的用人之道,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在我們看來:那些喜歡自己工作的人,會努力盡他們的本分;而那些不喜歡自己工作的人,總是花許多時間和精力來蒙蔽別人,讓別人看上去以為他們正在忙碌或已幹完了某些事。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許多人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讓自己發揮潛能,是擁有成功人生的一個重要前提。所以我們給大家留下可以選擇的機會,一旦選擇留下來,那就要努力去承擔工作。”

通過湯普森理解和支持貝利·佛龍的這個案例,可以發現:每個人隻有在自己最喜歡的位置上,才最容易成就自己。管理者用人不能把人用死板了,遇到下屬確實有能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妨果敢地支持一把,這種思路和決定往往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人在困難時候獲得的幫助是最有價值的。

有些人愛把選拔人才的事情講得神乎其神,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管理者認真點、仔細點,從自己的需要和對方的特點出發,就能用對人。李嘉誠說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公司的核心人物”、馬雲說的“當你相信員工是有才華的時候,他們就是人才”,都是把用人、提拔人的難題簡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