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漢第0間參差咖啡(1 / 2)

家在武漢,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間可以步行抵達的小咖啡館,北京那間35平方米的溫馨可愛的小店圓了我的咖啡夢,卻又不足以讓我留在北京。於是,第一間參差咖啡館在北京開業兩周後,我就回到了武漢,咖啡館也自然由北京的搭檔打理了。

回到武漢,沒有了所謂的事業,咖啡館又在北京,遠水解不了近渴啊。開一間真正屬於自己的可以步行抵達的參差咖啡就成了我整天琢磨的事情。不過,我告訴自己,不能著急,慢慢找,慢慢想。到底如何讓一間小咖啡館能夠輕鬆愉快地永續經營下去,以前我還真沒有認真思考過。既然想開咖啡館,一定要從泡咖啡館開始,這肯定是沒錯的。即使現在名義上已經擁有了一間咖啡館,還得去泡別人的咖啡館,尤其是本地的,我認同的咖啡館,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合格的咖啡館主心態嘛。

於是,幾乎每天下午,我都會出現在一間咖啡豆自家烘焙,咖啡新鮮地道,麵積僅僅十二三平方米,招牌破破爛爛名叫“西北湖咖啡豆專賣店”的小咖啡館。館主是位祖籍武漢的台灣人,酷愛咖啡,號稱是內地第一個做咖啡豆自家烘焙的台灣人。我開始光顧這間店的時候,小店已經存在了4年了。每天泡在這間小得不能再小的咖啡館裏,意外收獲竟從天而落。我覺得我似乎慢慢泡出了一些經營咖啡館的心得,進而還泡到了一個和我一樣也想開咖啡館的未來搭檔。

所謂夢想,可能就是日思夜想,連做夢都在想的那件事情吧。事實證明,隻要你走上通往夢想的那條路,夢想的實現應該就不會太遠了。但是如果你總是僅僅停留在想上,那你的夢想就真的會永遠隻是一個夢,直到淡忘。泡咖啡館遇到的這位新搭檔是個行動派,對咖啡和咖啡館都一竅不通,但說風就是雨,不出兩周竟然請我去看一間要轉讓的咖啡館。

這是一間在我看來根本不是咖啡館的咖啡館,名叫左岸咖啡,裏麵燈光昏暗,幾對卡座安排得曲裏拐彎的,分明就是給那些見不得光的偷情者們準備的私會場所。不過,吸引我的是麵積,70平方米和我期望的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租金每月1700元也不算貴;轉讓費3萬元出頭,含空調桌椅等所有店內物件,還算合理。

根據我在別人咖啡館裏泡出來的一點心得,我跟搭檔非常自信地說,可以做,拿下。重新裝修全部按我的意思來,店內增加了書架,改造費用的1/3用來買書,原來的卡座扔掉,原來的桌椅將就留用,深色窗簾扔掉,讓整個房間窗明幾淨,窗外增加了木質露台和柵欄。就這樣,回武漢僅僅一個月之後,2007年6月19日,武漢的第一間參差咖啡就開業了,我和搭檔一人一半,總投資7萬元。

這間咖啡館地處武漢水果湖區域,算是政治文化中心,周圍大學、媒體、政府機關集中,看中它是因為:第一,轉讓費價格不貴,改造花費不大,租金也不高;第二,方圓5公裏有所謂的目標人群。不過老實說,從一開始,我內心想要的隻是一塊試驗田,因為我嫌它離家太遠,開車去一趟得一個多小時,我根本做不到每天去泡自己的咖啡館。之所以拿下,除了前麵提到的基礎條件吻合,我實在是迫切希望通過這間咖啡館來證實我在西北湖咖啡豆專賣店裏悟出的那點道理。當然,這個想法,我可沒告訴我的搭檔。

在這塊試驗田裏,我加入了我自認為小咖啡館必不可少的元素,那就是書。改造費用的1/3用來采購我自己喜歡的近千本書(有小一半是二手的)。原來昏暗曖昧的調子被我改造成了開放、明亮、溫馨的格局。吧台就對著入口,每個客人進來都不會被忽略。客人和客人之間距離很近,一方麵是因為店本來就不大,二來我認為小咖啡館就應該便於客人與客人之間的交流,而不是像原來的那樣阻隔,互相好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

小咖啡館開業基本都沒有條件和預算去大肆宣傳,兩周下來,除了一些親戚朋友,基本沒有什麼客人,生意慘淡。搭檔著急了,恨不得每天都要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去坐鎮咖啡館,因為她認為我以前做大生意,人脈會比較廣,我坐鎮就會呼朋喚友來照顧生意。對此我不以為然,雖然我也著急,但是我認為有這樣一個過程太正常不過了,隻要我們把自己該做的部分做好了,我堅信現在的冷清隻是這個正常過程的開始,不會持續很久。

我依然堅持隻在周末才過去看看,而且每次去我都會耐心地和她聊三個問題:第一,即使每天沒人進來,或者隻賣一兩杯咖啡,這樣的狀況我們能承受多久?答案很清楚,每月暫時無人工費用,房租、水電費用加起來大概3000元吧,那就是每人每月純虧損1500元,6個月呢,每人會需要累計支出9000元,9000元對我倆都還不算什麼大數字,隻當初始投資是88000元了好吧。這麼一勸搭檔就比較釋懷了,一天沒有人進來也不是世界末日嘛,店裏這麼多好書,放些好聽的音樂,為自己煮杯咖啡,看書,或者東弄弄西弄弄,把細節收拾得更溫馨,更舒適,讓自己待著更舒服,不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