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中國真正的咖啡時代才剛剛開始,真正的咖啡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小咖啡館,過上簡單而幸福的生活。真正的咖啡館時代不是一枝獨秀,而是大家各具特色,共存共榮。當然,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分享。分享其實是一種積極而快樂的自我肯定。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在中國,咖啡館已經出現20年以上甚至更久了,但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咖啡館時代才剛剛開始,真正的咖啡人口也才剛剛開始形成。咖啡館作為一個行業,其發展空間巨大但又極具特殊性。必須要提出的是,我這裏所指的咖啡館特指“小咖啡館”,這些小咖啡館和人們已經熟悉並接受的傳統意義上的那些名叫咖啡館的場所是有本質區別的。個人認為,拋開那些已經遍地開花的打著咖啡館旗號的棋牌室、簡餐廳不論,即便那些我們已經認定就是咖啡館的,諸如兩岸咖啡、名典咖啡這樣的連鎖咖啡企業也不是真正的咖啡館,它們的主要營收其實來自簡餐、套餐、煲仔飯之類的正餐和主食,咖啡飲品所占營收比例肯定低於50%,所以它們其實就是一間間有咖啡賣的“慢餐廳”。而我這裏所說的真正的咖啡館,咖啡的營收比例應該超過50%,而且注定是小的。我幾乎可以肯定,在中國,這些我所指的真正的咖啡館正在慢慢成為一個全新的行業。
其實,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著大量攻略式咖啡館經營指南書籍,但它們都沒有意識到,也就不可能提出“咖啡館注定是小的”這個概念。一旦忽視了這樣一個重要的前提,這些書籍自然也就缺乏對這一特殊性的剖析,通常都隻是泛泛而談。它們當然會涉及選址、裝修、開辦、經營等環節的所謂攻略,但其實提出的數據和經驗都是其他餐飲服務行業所共有的,除了咖啡技術,其他內容對真正去經營一間小咖啡館幾乎沒有實質作用。
咖啡館注定是小的,隻要我們可以在這一概念上達成共識,那麼與大家分享在過去的5年中,一間間小小的參差咖啡如何開辦,如何存活至今,如何保持經營過程中的快樂心態,如何找到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的信心源泉,就顯得很有價值了。
好了,現在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參差咖啡的故事,希望你們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靈感,願大家早日實現“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的夢想,當一個簡單而幸福的小小咖啡館的小老板。
王森
201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