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很難區分。好人偶爾也會做一兩件大家感覺不太對的事情;壞人有時候也會大發慈悲,做一些好事情。人們活在一個相對的宇宙空間,《周易》中講過,一切都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純陰純陽實在是很少。
二分法會產生非理性觀念
非理性和理性的區別就在二分法,太過堅持二分法就會變成非理性。人們認為一個人理智,就是表現在“是非分明”。但是一般人的是非是相當感情用事的。比如有一杯茶,你說這茶好喝,你是感情用事,一點不客觀;你說這茶不好喝,你還是很主觀,感情用事,是非理性的。
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判斷能力不足,經常選擇錯誤,所以會經常後悔。當一個人把是非分得很清楚的時候,他就會整天鬧情緒。現在的教育教小孩要是非分明,隻會讓他們一輩子痛苦不堪,因為他越長大越知道根本很難區分是非。小孩子很容易分是非,因為他懂得少,隨著年齡的長大,他的價值觀會改變,認知能力會不同。所以大家要隨時去調整自己的觀念,然後讓自己的心情越來越愉快,使自己的情緒越來越合理。一個人如果還一直保留著以前的觀念,還保留著以前的處世方式,那他就會長不大,就會很苦惱。
《周易》是三分法。有人覺得中國人總是搖擺不定、腳踏兩隻船,很壞,但實際上中國人的態度才是正確的。茶好不好喝,中國人不會馬上回答,而是會說:“我喝喝看。”然後說:“好像還不錯,你覺得呢?”很多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凡是不假思索直接判斷的都非常可怕,但是人們都很喜歡不假思索直接判斷,認為這樣做是“果斷”,會顯得很有能力,會顯得一個人敢於承擔責任。其實,這種情況也可以稱為“武斷”,有時是主觀片麵的。
一定要成功
“一定要成功,要不然就完了”,這也是二分法的一個觀念,人們總是把成功和不成功分開來。其實一個人在這方麵沒有成功,也許在那方麵就成功了;這次不成功,下次可能就成功了。一個人成功,會花很多的精力,損失很大。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就有一得。
案例
有兩個牙醫,開的醫院就在彼此隔壁。一個牙醫姓劉,找他看牙齒的人很多,從早上到晚上,他要一直站在那裏,不能坐下來,他感覺很痛苦;另一位牙醫姓張,根本就沒有人找他看牙,他在裏麵坐不住,經常跑到門口,看看有沒有人,他也很累、很辛苦。其實生意太好所得到的是錢,但是會很
忙、很累;生意不好,所得到的是閑,但是會沒有錢用。
大家一定要公平地對待你
“大家一定要公平地對待我,不然的話就應該下地獄。”為什麼大家都要公平地對待你呢?你看到的隻是眼前的事情,如果你把時間拉長一點,會發現自己半個月前到他家去鬧事了,結果你忘記了而他卻記住了,這次他好不容易看到你,會公平地對待你嗎?往往得罪人的人把事情全忘記了,但是被得罪的人會記得牢牢的。所以,不要把時光“切斷”,要把時間拉長一點,看看自己和別人的實際情況,再來判斷公平不公平。
大家一定要讓你快樂
你喜歡快樂,大家就要讓你快樂。你有這麼厲害嗎?有錢大家都應該尊重你,為什麼?尤其是今天的社會,人海茫茫,你再著名,別人不認識你就是不認識你。
案例
有一次我和妻子坐飛機,是商務艙,裏麵沒幾個人。有兩個小女孩坐在我旁邊,我不認識她們,空中小姐請她們簽名。我覺得讓兩個小女孩簽名有什麼用呢?後來我下飛機的時候,發現大廳裏懸掛有橫幅“歡迎×××”,我才知道她們是著名歌星,但是我根本就不認識她們。
人海茫茫,所以你不能說別人一定要認識你,一定要喜歡你,讓你快樂。有個詞叫作“自尋煩惱”,同樣,人也可以“自尋快樂”。
運用三分法思維會更加快樂
把二看成三
三分法會使人們很快樂。中國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兩個東西看成三個,這是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智慧。
如果去問外國人,明天要不要去開會,他要麼說要,而且說要他就真的去了;要麼說不要,而且說不要他就真的不去。他們是非分明、言行一致。如果問一個中國人,明天的會議要不要去參加,他會告訴你“到時候再看看”,他不會給你說得很死,而是憑空多了一個“到時候再看看”。因為一個人隻要說“到時候再看看”,他自己就很有彈
性,可以去也可以不去,而且講出來不會得罪人。因為他說“不去”的時候,可能會得罪那些要去的人;他說“要去”的話,可能會得罪那些不想去的人。
外國人的顧慮沒有這麼多,因為他們人際關係比較簡單,一個人去不去對別人都沒什麼影響。但中國人不是,你不去他會想很多,你為什麼不去?他會想辦法讓你去;你說你要去,他就使得你不能去,因為你去就變成他的阻礙。所以中國人會說“到時候再看看”,然後看看大家的臉色怎麼樣,可以判斷哪些人是要去的,哪些人是不去的。
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
中國人從哪裏得來的這個“三”?西方人兩個選一個,所以他的觀念叫作二選一;中國人多了一個選擇,是兩個合起來的,所以叫作二合一。如果你要快樂和幸福,就要把是與非合起來想,不要分開來
看;把好與壞合起來想,不要分開來看;把善與惡合起來想,不要分開來看。“這樣不好了,不過沒有關係了,再看看了。”中國人就是把好與壞合在一起。“我要去但是很可能不會去,不過我還是想去,可能到時候我才能決定”,這句話講了和沒有講一樣,但這就是“合”起來,把要去跟不要去合在一起想。
給外國人禮物,他要的話就會收下來或者當眾打開,他不要的話就會把禮物通通還給別人;中國人則是先說不要,然後開始想該不該要,不要白不要,那就會把東西留下來了。站在不要的立場來要,他不會光要,不會要到去坐牢。
假如問一個中國人對某件事有沒有意見,他會先說沒有意見,然後看看大家的意見都不如自己,才說自己突然間想到一個意見,他這方麵的彈性是很大的。如果他先說自己有意見,那他一定要講出來;如果不說,他就可以講也可以不講。站在沒有意見的立場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別人比較容易相信。
想到“一定”,立即想到“不一定”
很多人喝酒的時候,都要說自己不會喝,然後等大家喝得差不多時,他就開始喝,而且絕對不會醉。一開始就喝,喝到最後他會先醉了。中國人剛開始都是按兵不動的,中國人會把自己處置得很妥當、很安全,麵麵顧到,自己不會吃虧,也不會去害別人。中國人是二合一而不是二選一,中國人不走極端而是綜合判斷,想到“一定”馬上就會想到“不一定”,想到
“不一定”就會馬上想到“一定”,這是高難度的,不容易學,但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隻能合理不公平
如果用三分法來看,大家會發現公平就代表不公平,不公平才是真的公平,所謂的公平都是假的公平。如果每個人都發兩千塊錢,那不叫公平,因為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有人貢獻大有人貢獻小。可見“有多有少才叫公平”。公平不是大家都一樣,公平是大家合理地不一樣。比如別人有自己的標準,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有自己的顧慮,他的公平和你的公平標準是不可能一致的,你不能用你的感覺來批判他。
領導在主持會議,有一個人遲到15分鍾,領導罵他,說這麼重要的會議怎麼能遲到15分鍾;但是再過20分鍾,有一個人遲到35分鍾,這個領導隻看看他,不理他也不罵他。你覺得這個領導偏心嗎?他有他的理由:後麵這個人每次開會都遲到半個小時以上,這次也不例外,所以自己不罵他。每個人都有標準,隻是標準不同而已。
你喜歡快樂,他也喜歡快樂,但是如果你的快樂使得他不快樂,即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他也不會讓你快樂的。有人經常挖苦別人,其實你有什麼權力挖苦別人呢?人隻有權力挖苦自己,可是很多人喜歡當麵給別人難堪,比如說:“你看看你這個樣子,拿得出去嗎?”其實人們去各地旅遊看到各種各樣的佛,有長得好看的,也有長得醜的,長得奇奇怪怪的,這種現象就是告訴大家,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成佛,不是隻有一種人可以成佛,那才公平。
中國人是把公平與不公平合在一起想的,因為他知道人世間資源是不足的,機會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公平,公平是騙人的。大家能力都很強、貢獻都很大,但是其實隻有一個人能獲得獎勵,怎麼能夠公平呢?人們所得到的大部分都是不合理的公平,那叫作形式上的平等、假的平等,人們要的是真的平等。比如兩個人比身高,如果一個人站在地上,一個人站在椅子上,那麼這樣比身高就是不平等的。隻有兩個人的立足點一樣,最後才能真正比出誰高誰矮。
人們都活在相對的世界,隻能夠擁有相對的自由,隻能夠獲得相對的平等。人世間也隻有相對的光明,即與黑暗相對的光明。
快樂要自己求得,不是別人給的。一個人隻要擺脫二分法的思維,就會很快樂。好與壞是一樣的,得與失是一樣的,哪一天一個人真的能夠做到生與死是一樣的,那他還有什麼不快樂呢?如果他認為活著就是活著,死了就是死了,那他對死就會有恐懼,他就會怕死,看到死就會傷心。
把二分法轉換成三分法,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徹底釋放,不再苦惱於日常生活中的“是非分明”,我們就可以使自己輕鬆、愉快地工作、生活。
第五節 管理情緒隻有一條規則
改變觀念,穩定情緒
管理情緒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好像無從捉摸,其實不然,管理情緒隻有一條規則而已:當人觀念正確的時候,人的情緒就很穩定。人們被很多不正確的觀念所影響,結果導致自己的情緒不穩定。情緒是誰在主管?有的人會說是別人讓他生氣,環境使他痛苦,事情使他傷腦筋,唯獨不說是他自己造成的。情緒如果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動,就表示這個人沒有盡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這個責任。
隻要把觀念搞清楚,有很多事情就化解掉了。比如說一個人到公司去上班,發現他的上級對同事很好,但是對他不好,這時候他會表現得很不服氣,表現得很委屈,甚至開始鬧事。結果,領導越來越不理他,因為他這樣的行為就證明了上級的觀點是對的。他如果調整一下觀念,覺得領導是在暗示自己有些事情做錯了,或者沒有做得更好,那他就會自己調整一下。這時,領導對他的看法就會改變了,就不會給他臉色看了。
中國人不太喜歡當麵罵人,但是會給別人臉色看。給臉色看和擺架子是完全不一樣的:擺架子叫“臭架子”,給別人臉色看是尊重別人的意思。一般人的錯誤觀念是:臉色這麼難看,真不禮貌,我比你更難看。其實正確的觀念是:他擺臉色給我看了,他是尊重我,他希望我自己改變,那我改變就好了。
人們時時刻刻都要調整自己的觀念,這就是儒家所講的反求諸己。
不要把生氣當成壞事
很多人認為領導應該對自己客客氣氣的。其實領導對一個員工客氣,這個員工是沒有福氣的;領導對這個員工不客氣,說明他把這個員工當自己人,他有什麼事情,不會找別人,而會專門去找這個員工做。所以,員工應該感謝他,而不是抱怨他對自己不客氣。
人和動物都有情緒反應。比如一條狗,你踢踢它,它就對你叫;你摸摸它,它就搖搖頭、擺擺尾。情緒是天生的,是好現象,如果一個人偽裝到完全沒有情緒,就會有某種程度的危險性,因為大家不了解他了,他會顯得“高深莫測”。其實,關鍵在於人的情緒表現得成熟不成熟,而不是有沒有情緒反應。
隻要合理,情緒對人們的人際關係和生活都有正麵的幫助。大家都是人,都有情緒反應,不能認為隻有自己可以發脾氣,別人不可以發脾氣。但是有些人往往這樣,比如有些領導就認為:我是長官是上
級,我可以發脾氣。好像他不發脾氣就顯不出自己的威風一樣。但是也有的領導會希望他的員工發脾氣,因為員工發脾氣,他才知道員工真正的個性是什麼;如果員工永遠不發脾氣,他就不知道員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因為人都有一個忍耐的界限,如果有人沒有這個界限,那他很可怕。
比如員工和領導相處,他會想辦法去測試領導忍耐的限度,以此來保障自己。所以有時員工會激怒領導、刺激領導,看看領導會如何發脾氣。會發脾氣的領導比較好相處,完全不發脾氣的領導會讓人感到很害怕,因為員工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會被領導整成什麼樣子。所以等他測試得比較清楚以後,他心裏就比較安寧,會覺得比較安全;當他摸不著邊際的時候,心裏是很恐懼的。
激烈的反應對身心有害
西方人高興起來,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哭起來也傷心得不得了;中國人一般不會這樣,中國人的情緒比較含蓄、比較平穩,沒有那種非常高興和非常不高興的時候。
激烈的反應對身心是有害的。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的中樞神經係統過分活躍時,對人是有傷害的。為什麼有些著名的電影明星最後要跳樓自殺、服毒自殺?因為他們活在掌聲當中。掌聲太激烈,人就會格外興奮,整天睡不著覺,有人就開始吃安眠藥,吃多了就中毒;如果不吃就睡不著,情緒不穩,於是就有很多人選擇自殺。
人的情緒很激動時,會傷害自己,有時甚至會傷害到難以控製的程度。
當人笑得很開心時,對身心都會有創傷。人經常會說“笑死了”,而沒有說“哭死了”,有的人一口氣上不來就真的笑死了。在電視劇
《三國演義》中,蜀國滅亡後,後主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司馬昭設宴款待,他問後主劉禪:“你思念蜀國嗎?”結果劉禪說:“我在這裏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劉禪的隨從郤正告訴劉禪應該流著淚說自己思念故鄉,這樣司馬昭就會放他回國了。過了一會兒,司馬昭果然又問起了這個問題,劉禪依樣回答,司馬昭就問:“為什麼你說的話跟郤正說的一樣呢?”劉禪回答:“這就是郤正教我說的。”結果,司馬昭大笑起來,情緒激動,中風死掉了。所以,大家應盡量避免激動,保持情緒穩定。
一個人持續緊張,很快也會生病。而持續的緊張,就是因為情緒的不穩定造成的。人為什麼會出現潰瘍?為什麼會氣喘?為什麼會偏頭痛?為什麼會血壓高?為什麼皮膚會有疹子?很多都是因為情緒緊張造成的。結婚以後,如果夫妻相處,有一方始終緊張兮兮的,另外一方就要負責任,看是不是因為自己情緒不穩而讓另一方終日不得安寧。另外,如果有些人別人一看他他就會緊張,那他自己要調整。凡是引起別人有壓力、使別人緊張的人,都要自己檢討,看是不是自己的情緒太不穩定了。
人們焦慮、憂慮,最後精神分裂,原因就是神經持續緊張。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整個肩膀是僵硬的,放不下來,從後麵看他走路就覺得他是歪向一邊的。因為人有一條脊椎,脊椎如果不正的話,會生百病,所以大家經常要檢查一下自己的脊椎正不正,脊椎正的人很少會有什麼毛病。
過分壓抑會變成潛意識
過分的壓抑就會變成潛意識,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很氣憤。所以當一個人覺得氣得要死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時,生氣就已經變成潛意識了。當一個小孩開始玩自己的大便時,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因為食物與大便對他來講是一樣的。可是家長用大人的看法、大人的標準來衡量他,覺得他是不對的。然後他潛意識中覺得玩大便好像是很羞恥的事情。其實大便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能講,其他時候都可以講,不要把大便說得那麼醜陋。
攻擊不能排泄情緒,摔東西不能解決問題。但是有這種潛意識以後,人會動不動就摔東西,因為他控製不了自己。人比較容易控製有意識的部分,而很難控製潛意識的部分。但是潛意識的部分,其實比有意識的部分要多得多。就像冰山一樣,人們能看到的隻是上麵的一小部分,冰山的大部分都隱藏在水麵以下。
與當地文化相結合進行學習
大家的學習一定要與自己的文化結合在一起,否則學習了一套和社會格格不入的東西就很糟糕。我認為,文化是當時當地、大家共同孕育出來的一套“花樣”。美國人有美國人的“花樣”,英國人有英國人的“花樣”,德國人也有德國人的“花樣”。在中國人的觀念裏,滑鐵盧是代表失敗的,但是英國人說,滑鐵盧很好,滑鐵盧是勝利,因為滑鐵盧代表英國人的勝利、法國人的失敗。當大家接受法國人的觀點時,滑鐵盧就意味著失敗。
文化沒有好壞,隻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大家要學習。中秋節的晚上,隻要是中國人,不管在哪裏,一定會和朋友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喝茶、賞月。外國人就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在這一天搞這種活動呢?在我看來,每個民族有它不同的傳統、不同的習俗,大家都應該加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