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的情緒反應不同
人們麵對同樣一件事情,經驗不一樣,立場不一樣,喜好不一樣。比如看電視,很多人喜歡看足球比賽,而且非看不可,晚上不睡覺也要看;但是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他什麼節目都可以看,但是會配合自己的時間,他有時間、有精力才去看。為什麼一定要說自己是標準的足球迷,一定要看足球賽,好像不談一些足球,就趕不上時髦了一樣呢?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大家也不用彼此看不慣。
文化、家教、性別、個人特質不一樣
麵對同一件事情,人們的看法不一樣、感受不一樣,因為文化不
同、家教不同、性別不同、個人的特質不同。比如美國小孩一到18歲就要離開家庭,如果他不離開家庭,就會覺得很丟臉。美國人撫養小孩到18歲,18歲以後小孩讀大學,他就開始自己去貸款,將來畢業以後,再去還這部分錢。
而在中國,孩子要讀書,肯定是家長出錢,中國父母很辛苦。中國家庭是無限公司,美國家庭是有限公司。美國人寧可把他的財產捐給社會,也不會給自己的孩子。中國人是再怎麼樣也要留給自己的
孩子。文化不同,導致人們的看法不一樣,沒有誰對誰錯,而是各有利弊。
在夏威夷,人們會發現,有的人一大早去遊泳,遊完之後,挖一個沙坑,把自己埋在坑裏麵,沙埋到脖子那裏,曬一整天也不會頭暈。但是有的人曬一個小時,就暈倒了,所以他們會躲在椰子樹底下,或者會撐把傘。
有時躲在椰子樹下麵的人被掉下來的椰子砸昏了,有人告訴他們去告夏威夷政府,一告得到幾百塊錢美金的賠償,那有些人就有興趣了,他們不但躲在那裏,而且還搖椰子樹,看看椰子會不會掉下來,結果搞得夏威夷政府把即將成熟的椰子都給摘掉,所以造成了夏威夷海邊的“椰子不結果”的現狀。誰對誰錯?沒有人對也沒有人錯,因為每個人想法不一樣,這是個人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不同所造成的。
家教不同。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家風,這會造成自己的看法和別人不一樣。
男女是平等的,但是性質不一樣,同潛不同質。而且每一個人體質不一樣、嗜好不一樣、學習和成長的背景不一樣,所以大家要彼此尊重。
深入了解有助於彼此更加包容
大家首先要明確一件事,即包括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些錯誤的觀念。如果能時時刻刻想到這些,每個人都會使自己的修養變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先入為主,經常自以為是、以偏概全,非常自我而否定了別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這方麵的缺點,而這個缺點,最後會讓自己承受“不安”這個後果。所以大家要了解周圍的人,了解他們的愛好、脾氣,了解他們的觀念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然後加以理解,互相包容,做到和諧相處。
情緒上所有不良的反應,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程度不一樣,方式也不一樣,所以隻能靠自己去調整,因為隻有自己才最了解問題在哪裏。比如說有的人一被別人講到自己痛點的時候,他的反應就會非常激烈;有的人不會,他聽到別人講他的錯誤,他會很仔細去聽,然後改正;而有的人會和別人爭辯到底,死不承認。
我見過一個人,別人在台上指名道姓地罵他,他在那裏聽,好像在聽別人的事情一樣,無所謂。有人就問他:那人在罵你,你知道嗎?他說當然知道了,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罵過我,而且他每到一個地方一定這樣罵,我對他很習慣了,大家也知道他是亂罵的,那我有什麼可氣的呢?這個人的修養就是非常好的。
人們不全好也不全壞
人們不全好也不全壞,有些人一直希望自己全好,不可能;一直希望別人全好,也不可能;說這個人全壞,更不是事實。人的行為隻代表自己的一部分,並不能代表全部。比如有的人隻是嘴巴壞而已,心很好,是“刀子嘴,豆腐心”。反之,有壞心眼的人,嘴巴卻往往
很甜。
別人有缺點自己也有缺點,不用責怪自己,把自己貶得很低。一個人隻要不斷地把好的部分增強起來,把不滿意的地方慢慢修改,讓它減少就行了。
人們深受環境的影響
雖然大家不能接受環境決定論,但我們還是要承認環境對人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人畢竟是社會的一分子,在這個社會裏麵,人要生存,就不可能不被外力所吸引、所影響。比如塞車,我在世界各地旅遊,經常能聽到相同的話:哎呀,又塞車了。其實全世界的都市沒有一個不塞車的,塞車是平常的事,到華盛頓地區,過一座橋可能要等四十分鍾;在台北,看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半個小時也到不了,但是如果人下來走路很快就到了。
人的個性是人的社會個性,因為人的存在是依賴這個社會的,沒有這個社會,人活不了。人一定要群居,也是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把事情全做了。人是獨立的個體,但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所以人的反叛性不能太強。當所有人都靠右走的時候,你要勉強自己靠右走;當紅燈亮的時候,你要勉強自己忍耐去等待。人們要接受社會的約束,接受文化的規範,不能太叛逆——一個人在社會中,就要接受團體的約束,因為他是團體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活生生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我,大家要自我約束,不要太過自我,一定要為別人著想。所以一個人前半夜要想自己,後半夜一定要想想別人,但是很多人說自己後半夜睡著了,如果去想別人的時候睡著了,就是這個人不關心人。
做任何事情,大家一定要記住,除了“我”以外,還有別人的存
在,而且不要隻局限在“我和你”,因為中國人還有個“他”,“他”比
“我和你”更重要。因為你們兩個人的對錯,是他人在決定的。比如有兩個人在這裏爭辯,都說自己對,但自己說是沒有用的,要“大家”來評判。“大家”看你錯你就是錯,“大家”看你對你就是對。這個“大
家”就是“他”。所以一定要尊重第三者的存在,要尊重他人共同的評判。
世界上的事情其實是“團團轉”,而不是直線性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受西方思維的影響,直線思考,對就對到底,錯就錯到底。其實對會變錯,錯會變對,中國人的思維是轉來轉去的,這是陰陽文化造成的。
第五節 改變自己就在影響別人
人是習慣的動物
人是習慣的動物,是生活在一連串習慣當中的。習慣是逐漸養成的,所以,改變習慣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改變的話,又叫作不長進。一個人要長進,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的習慣。
改變習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有的人說是用另外一個習慣來取代這個習慣,這是最容易的。比如說抽煙的人,要他戒煙實在很難,所以有人就會買一個假的煙鬥,然後放在嘴巴上,慢慢取代那個真實的香煙。還有的人買一包自己最喜歡抽的香煙,放在口袋裏,自己聞得到、看得到、拿得到,但就是不抽,這種人最了不起,很有毅力。也有人說:我要戒煙了,你們不能抽,不能讓我看到,你一抽我也要抽。這種人是永遠戒不掉的,因為他沒有麵對問題的勇氣,沒有堅韌不拔的決心。
案例
我爸爸是抽煙的,從小就讓我點煙給他抽,因為他在忙著做事情,所以從小我也會抽煙,而且是名正言順地抽。但我現在是不抽煙的,因為我覺得:第一個,太花錢,抽的煙足夠人買很多東西;第二個,長時間抽煙,牙齒一定會變黑,很難去掉;第三個,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嚴禁抽煙。有這麼幾個觀點以後,我就不抽了。
所以,任何習慣,大家不要用對抗的心情去看它,不要用厭惡的心情對它,要去尊重它,要用更好的方法、更好的習慣去取代它。
沒人願意被別人控製
有人情緒不好的時候,就習慣找一個出氣的對象來發泄一下。其實這個是沒有用的,要找發泄的對象很容易,但是要改變對象幾乎是不可能的。他隻是讓你罵罵,並不當一回事。如果一個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沒有人願意受別人的控製。
但是你如果要求一個人完全不找借口、完全不想辦法安慰自己,而是承擔所有的責任,其實也是不切實際的。隻是當一個人把責任推給別人的時候,他心裏要明白:我還是要調整我自己。
一個人要改變別人是很困難的,改變自己會更容易。大家到廟裏頭去,如果哪一天看到觀世音菩薩也在念經的時候,就去問問觀世音菩薩在念誰的經。她就會告訴大家,她在念自己的經,因為念別人的經沒用。
每一個人隻能夠控製自己,很難去掌握別人,求人不如求己。一個人去讀別人的“經”,試了半天不靈,因為是別人在控製;而這個人讀自己的“經”,讀來讀去就靈了。求人不如求己,求神不如求人,現在神站在那裏,它想幫這個人忙,但是它無法行動,因為它沒有身體了。其實,物質是最高度密集的精神。神很靈,但是它不能行
動,因為它沒有物質,即它沒有身體。不要小看物質,世間的一切都要通過物質來運作。當精神的能量最密集的時候,它才可能變物質。
除非有密切的利害關係,一個人才會聽別人的話,而且多半也不是心甘情願的,後遺症會很嚴重。
改變自己較具主動性
改變自己的人生是比較自動和主動的,即一個人怎麼想,他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同樣的天氣,有人覺得很好,有人覺得不好。天氣是客觀的存在,但人有主觀的感受。
假如一個老板改變了自己,所有的中層幹部也都會改變。比如老板喜歡打乒乓球,他的中層幹部回家就會拚命練乒乓球;老板如果喜歡打籃球,他的中層幹部自然會組織一個籃球隊。中國人眼睛是往上看的,員工會揣摩上司的心思,他會投上司所好,會讓上司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喜歡打籃球的,成立籃球隊之後,他們會找到對象跟籃球隊有互動,每次要出去比賽的時候,這些中層幹部一定會派先頭部隊過去拜托對方:不要讓老板“吃火鍋”,不要贏太多……
但很多老板是不知道的,即使你告訴他,他也會說不可能。所以,當老板的盡量不要讓中層幹部知道自己的喜好,否則會影響團體的情緒和運作。因為老板喜歡籃球,中層幹部裏麵籃球打得好的都獲得升遷,那大家都會拚命練,要不然就沒有前途了。
老板有什麼嗜好,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和中層幹部扯在一起。如果老板喜歡喝酒,中層幹部也要把酒量練出來,要不然就沒有辦法與老板磨合,就得不到他的信任。如果經常這樣做的話,整個企業文化就會傾斜、會扭曲。
改變自己可改變別人
改變別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這叫“以身作則”。改變小孩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爸爸自己改變。但是如果爸爸改變不了的話,就要做到“以身為戒”。比如一個爸爸想戒煙但戒不掉,他就告訴兒子,說自己也不喜歡抽煙,但是戒不掉,這是自己的毛病,讓兒子不要學。
也就是用自己來做別人的一麵鏡子,兒子知道警戒,爸爸也收到了效果。做爸爸的坦白給兒子講自己什麼都戒得掉,就是抽煙戒不掉,要不要抽煙兒子自己決定,兒子反而不會抽。不用完全以身作則,因為大家都不是聖人,但是要做到“以身為戒”就比較容易。這也是比較好的教育方法。
自己的情緒一定會影響別人,所以做媽媽的如果情緒很平穩,這一家人一定相處得很快樂;但是如果媽媽本身情緒激動得非常厲害,那小孩和她在一起就沒有安全感,因為小孩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挨打挨罵,他的情緒不會健康。所以父母在家裏麵不要有什麼事情就罵,有什麼事情就開始吵架。父母可以規定個時間,比如每天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全家人集合一下,看看誰有什麼錯誤檢討一下,除了七點半到八點以外,所有時間都不要談這些問題。
大家要記住幾句話:第一,你的情緒會影響到別人;第二,你要讓別人平穩,你就要自己先平穩;第三,一旦發生什麼錯誤,你先改變自己,別人很快就會跟著改變。
自己要有意識地演化
人類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演化,所有人都要有意識地來改變這個世界,否則的話地球會毀滅,人類會消失。按目前的狀況,大家可以看
到,南北極的冰川一直在融化,海水會不斷地高漲,再加上排放二氧化碳的量也比較多,地球的溫度會越來越高。溫度高,海水跟著漲,陸地就會被淹沒。日本人現在已經恐慌了,因為很可能有一天東京忽然就不見了;荷蘭人也很緊張,因為他們的國土本來就低於海平麵,現在更要把那些防護堤加高了。
如果現在的狀況一直持續下去的話,這樣的日子會提前來到,但是如果大家都小心注意的話,它就會變慢——一切都是人在控製的。比如現在提倡每月少開一天車、空調的溫度不要太低等,就是政府在控製,因為現在幾乎每家都有空調,所有人把熱氣排出去了,那外麵就更熱了,熱氣不會自己消失掉的,大家隻是把痛苦轉移給別人而已;而且一個人長期處於空調房,生存的彈性會減小,這兩年全世界熱死的人很多,除了有些地方的氣溫實在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人的彈性變小了,享受慣了舒適的生活,不能適應突然變化的環境。
大家要穩定情緒,要用很正確的觀念來麵對未來。比如說要發展公共交通,要有公交車,要有地鐵,而不是讓每一個人都開車。什麼叫作交通?交通就是沒有辦法把人直接送到家;但是現在大家認為交通就是要直接送到家,結果馬路越寬越擁擠。
吃自助餐是最浪費的,每一個人都撐得不得了,對健康非常不好。沒有信用卡的時候,大家都會量入為出;有了信用卡以後,大家就開始大手大腳地花錢,會用這家銀行的貸款去還另一家,然後又開一個新卡,拆東牆補西牆,到最後欠銀行很多錢,還不清隻能選擇破產或跳樓自殺。很多人現在都是寅吃卯糧,一輩子負債。這樣的人情緒是不會穩定的。
人人都要發揮參考力
什麼叫作參考力?就是一個人會很自然地學別人,而不是強製自己要和別人一樣。一個人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有參考力而不是有權力。如果你今天去勉強別人、限製別人,而不是去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他一定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你的安排,隻要你一放鬆警惕,他就會做更壞的事情。因為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
大家不要存心去影響別人,不管自己的社會地位有多高,學問有多大,錢財有多少,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或者以身為戒,而不是強製別人去執行自己的命令。一個人把自己管好,大家很願意同他在一起,會很自願地模仿他、跟他學。
《周易》裏麵為什麼隻有“鹹”卦沒有“感”卦?因為“鹹”和
“感”的最大不同,就是一個有心一個無心,有心、存心要去感動別人,這都是虛假的。有的人做了好事,就存心說自己做了好事,到處宣揚,這是沒有好報的;而有的人做了好事,就會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而已,他才會有好報。有心種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