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是非理性
“受不了”其實也是誇大。有些人淋了幾滴雨,就覺得不得了,會感冒什麼的;有的人摔破一個茶杯,就覺得不得了,天要塌了。誇大自己的預期要求,誇大自己出乎意料的承受,那就叫作“受不了”。
案例
有一次我們幾個人到郊外去野餐,吃了不少的龍眼,然後我就想去洗洗手,順便方便一下。廁所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我沒有驚動大家,一個人過去了。當我一腳踏進男廁所的時候,發現有一條和我的腿差不多粗的蛇看著我。如果我說“我受不了了”,我就真的會被它吃掉,因為隻要我一動,它馬上就會出來把我纏死。但是我知道凡是看到這種野生的凶猛動物,人一定要冷靜,最好的辦法就是裝死,因為它不吃死的東西,於是我就“死”在那裏,然後它對我沒有興趣了,“嘩”一下就走了。它走後,我稍微喘口氣,也趕快走了。如果我的反應是“我怎麼運氣那麼不好”,我就完了。
其實沒有什麼受不了的,受不了就是大驚小怪,表示你和別人不一樣,表示你一定要享受特殊的待遇,這些都是不好的。
“以偏概全”是非理性
“以偏概全”也是人們常見的非理性的一種情緒反應。比如有人
說:我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好,我看我完了。怎麼會完了呢?你隻是這件事情做不好,怎麼會完呢?人們對自己的期待太高,對自己的要求太苛刻,自己的情緒就不可能穩定。
有些人也很喜歡從小的方麵去看大的方麵,從細微的地方去看顯著的地方,這沒什麼問題,但是從細微的地方就斷定一個人一定是什麼樣,也是不對的。因果論不是指有就有,有什麼原因一定會產生什麼結果,而是指一個原因可以產生好幾個結果。比如:你好好努力可能成功,你好好努力也可能不成功。一個“因”有好幾個“果”,這才是實際的狀況。一個“因”一定有一個“果”,那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的教育大家越來越重視“果”:沒有績效你就是不對,結果不好你就是不行,考不及格你就是沒能力。現在所有的考核,都是重果不重因,結果就是把好人都逼走了。
“糟透了”是非理性
當一個人去看病時,醫生也許會告訴他:你可能有點高血壓、你的牙齒有點問題……那他會覺得簡直不得了,糟透了,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可是過了一陣子,沒什麼事發生,他就會忘記。人都是自己給自己製造壓力,別人沒有辦法給他製造壓力。
比如人年紀大了,生病的次數就會多一些,每一次生病,總有些人會擔心:“哎呀,我怎麼這麼倒黴;哎呀,我是不是要死了。”但是有些人會這樣想:“老天要我回去,我就回去;老天要我留下來,那我就過一天算一天。”這樣想的人往往活的時間更長。如果覺得“不行,年紀大了要補一補……”最後隻有害自己。維生素是身體需要多少就給多少才有益,否則的話就會中毒。
案例
有一個台灣人很有錢。有一天他不舒服,就去拍X光片,結果醫生發現他身體裏麵有一個很大的瘤。後來這個人去美國做手術,一開刀才發現那個瘤是膠囊累積起來的東西——現在很多藥都用膠囊去包,他一個一個地吞,吞了太多膠囊,結果就生出了“膠囊瘤”。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隻要每天過正常的生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
所以,誇大到最後是嚇唬自己,誇大到一定程度,人就會受不了,有很大的壓力,然後開始怨天尤人,最後造成精神崩潰,整個人垮掉,什麼事都不能做。
誇大也好,不切實際也好,都是不合理的,都是非理性的。人們非理性的情緒,就是從這裏產生的。老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就是“差不多”。很多人討厭“差不多”,其實“差不多”就是最好的東西,差不多就是不能差太多。什麼事情做到差不多,不求全,不全滿,就是最好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但是有人偏偏要求十全十美;雖然知道再怎麼周到一定會出差錯,但是有人就不容許出差錯。無知導致人們產生很多的問題,觀念不正確讓人們產生很多的煩惱,現在應該把它扭轉過來了。
理性情緒並非不動感情
中國人沒有西方人那麼理性,也沒有日本人那麼感性。中國人是非常特殊的“情性”。為什麼叫作情性,因為中國人非常重感情,會用感情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
西方人是很重視禮貌的。比如見到一個人,西方人會問他:今天好嗎?近來好嗎?會請他坐下。但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看到一個人,會先看看他狀況怎麼樣。如果他全身濕淋淋的都是雨水,中國人就會趕快拿一塊幹毛巾給他擦一擦,把他的衣服晾起來,實在冷的時候,還會借他一件衣服;或者會直接給他倒一杯熱茶,讓他暖暖身子。即中國人的行為會給別人產生一些實際的作用,對別人有一些照顧,讓別人心裏感覺很溫暖。其實,這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人而無情,何以為人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作“人而無情,何以為人”。人而無情,基本上就不足以為人,所以不管怎麼談理性,一定要保留感性。一個人不管是喜悅、高興,還是悲哀、煩躁,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用跟著別人去體悟,也不用嫉妒別人。很多人會嫉妒別人的快樂,嫉妒別人的成功,嫉妒別人的長處,越嫉妒心裏越難過,結果產生了很多後遺症。
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感情用事,那也是不正常的,他們需要克製到合理的程度。而中庸,就是人發出來的情緒和感情都很合理。人一定有喜怒哀樂,發出來恰到好處,自己就心安理得了,過分的話一定不好。比如吃飯吃到七分飽、八分飽就可以了,身體也很健
康,如果吃到九分十分就會撐著,對腸胃不好;還有很多人節食,到最後人太瘦了,沒有抵抗力,一點小病也會變成大病。人不能太胖,太胖心髒負荷太重;人不能太瘦,太瘦的話,一旦生病,一點抵抗力都沒有。大家應該合理地胖、合理地瘦。
過與不及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要適可而止,差不多就好。一個學生太過認真的話,所有同學到最後都不同他講話了,因為他認真到了“較真”的程度,別人都怕他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有時成績好的人會很孤單,而且很多學習好的人出去都找不到工作。
比如在公司裏麵,有一天領導對你說你表現很好,讓你推薦幾個同學來公司幫忙。你回去就開始想這件事情,你想到某某就會搖頭,因為你覺得他成績好,他一來自己就不受老板器重了,於是他就沒有機會了。沒有人會笨到專門找一個強過自己然後把自己“幹掉”的人。這些想法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要保護自己,要讓自己有安全感,不會拿石頭去砸自己的腳,不會找人來使自己受害。
接受並順應人的天性
大家不但要接受而且要順應人的天性。天性就是先天帶來的一些人性的基本表現。比如愛抄近路、喜歡安逸、喜歡簡單、害怕麻煩、想避免痛苦等。麻醉藥的發明就是為了減少病人做手術時的痛苦,因為人的天性是“怕疼”的。現在提倡“人性化服務”,一些產品的設計也越來越趨於人性化,就是把人的天性放在第一位,讓人使用產品的時候更方便、更愉快。
還有的人喜歡抄近路,比如一個商場門前是一大片草坪,兩邊的道路又離商場門口特別遠,肯定會有人要踩草坪,那是道路規劃有問題,所以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應該想到要在草坪中間鋪幾條鵝卵石路,方便大家行走。據說當初迪士尼的設計者為最終確定樂園內部的道路安排費了很多周折,他們在樂園裏種滿了青草,提前開放迪士尼樂園,後來草地被遊人踩出許多小路,寬窄各異,非常自然,於是設計者根據人們踩出的痕跡鋪設了樂園的道路。
自律是情緒管理的要務
有問題困擾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時候人更要提高警覺,其實人活著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感情是良好的,但是不要感情用事,要自律。
自律是情緒管理的要務,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自律。人是天生的破壞者,大自然就是人類破壞的。如果父母不在家兩個小時,三四歲的小孩就會把家裏搞得一塌糊塗,這很正常。如果誰家三四歲的小孩趁大人不在家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反倒會讓人大吃一驚,除非他受到教育,除非他懂得自律。
人一定要努力學習,養成好習慣,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一個人不懂得管理自己,碰到事情會拖拖拉拉,不敢吃苦,他就永遠長不大,所以多吃苦不是壞事情。
隻有自律,人才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力氣,最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管自己沒有什麼壓力,而別人來管,自己就會有壓力。所以,到底有沒有壓力,就看人是自己管自己,還是別人管自己。
“應該”和“必須”隻是期望
應該是應該,必須是必須,“應該怎麼樣不一定如此”“必須這樣也不一定做得到”。“應該”和“必須”屬於一種期望,英文叫作Expe,人可以期望高一點,但是不要求一定達到目的不可。如果非要把“應該”“必須”升高到“一定”的水平,人就會苦惱不斷。
有人經常想自己應該過好日子、自己必須富有……如果每個人都能實現這個願望,那天底下就沒有窮人了,沒有窮人就表示所有人都不富有了。就像公司裏麵每一個人都升官了,也就等於沒有人升官一樣,當每一個人都有特權的時候,特權就沒什麼用了。很多東西都是比較出來的。當每一家都有兩部車的時候,你的車子也就開不動了,再好的車也沒有用,再好的車在高速公路也是開不快的,因為車太多了,你的車性能再好也無用武之地。
“非怎麼樣不可”就是非理性的一種態度,一個人可以“期望”,但是不要“強求”。比如父母可以“期望”小孩長進,這是理所當然
的;但是父母要求小孩“非怎麼樣不可”,要不就罰小孩,或者說他不
孝,這就很過分。
其實,學習不好、成績不好的人,也有可能做孝子;而成績好、成就高的人,也可能對父母很不孝。比如有些老人就很孤單,因為他的孩子很有成就,或者出國,或者在大城市工作,不會常回家看看老人;而有些老人的孩子都沒什麼出息,他也會很享福,因為孩子都在他身邊盡力伺候他。這些就要看家長自己怎麼想了。
退步之後立即回頭
千金難買回頭一望。當你要離開一個位置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一下有沒有落下什麼,這樣才不會丟東西。很多人往往直接就走,到車站才想到表還在桌子上;有很多人晚上睡覺,第二天叫苦連天,因為他養了一條狗,把他的假牙不知道叼到哪裏去了……今天,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大家放在心上,大家千萬要記住,千金難買回頭一望,要出門的時候,回頭再確認一下門有沒有鎖,要不然回來的時候家裏可能會被小偷搬得一幹二淨,什麼都沒有了。
同樣,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回頭看一看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你就不會闖禍。很多人都是做了再說,結果造成一個僵局,很難挽回。人稍微慢一點,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稍微慢一點並不耽誤時間。有的人開車速度很快,但是到達目的地也隻不過比別的車快五分鍾而已,甚至有時候因為這五分鍾連命都沒有了,反而得不償失。
人從小就有很多的情緒負債,使得大家不知道如何是好。童年的情緒負債會成為人類最早最無辜的債務,有很多人終生擺脫不掉,最後影響到對人、事、地、物的看法。
人類會壓抑、控製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如果無限製地表達出來,可能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但是如果不把情緒表達出來,一直壓在心裏,長久以後,人不但會生出病來,而且一旦爆發會不可收拾。所以,一個人要讓自己的情緒有適當的疏解,不要壓抑,不要過分控製,不要讓自己心裏充滿不安的情緒,慢慢地把情緒負債解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