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屋及烏(2 / 2)

蔣夢麟此次北上就北大校長職,似乎依然將他的太太和子女都放在老家餘姚,那時他的老父親還在,所以他太太孫玉書留在老家照料老父親名正言順。這樣一來,蔣夢麟與陶曾穀這兩個孤男寡女再續前緣,遂於1933年正式結婚。

這樁婚姻在蔣夢麟的家鄉引起非議,蔣家許多親屬很多年似乎都不能諒解這件超凡脫俗的“壯舉”,其實在思想開明的北方教育界也有很大壓力。於是蔣夢麟特別請到他的老朋友胡適在婚禮舉行時為他撐台麵,以平息輿論。然而,蔣夢麟要與陶曾穀結婚,就必須與原配孫玉書離婚。而蔣夢麟與孫玉書的婚姻狀況又正胡適與江冬秀的相似,所以胡適雖有心趕去為蔣夢麟證婚,但胡太太江冬秀卻堅決反對,以為蔣夢麟這樣做在道德上是有問題的。

胡適是一個重諾言的人,他雖然以怕老婆自居,也確實在很多時候聽江冬秀的話,但這一次既然答應了蔣夢麟,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去,他告訴江冬秀,蔣夢麟一為我的校長,一為我的多年好友,所以非去不可。但江冬秀在這一點根本不予通融,大門一關,就是不讓胡適走。據說胡適後來還是從後麵的窗戶爬出去的。

許多人遇到這種既然於道德有虧的事肯定盡量低調,然而或許是因為蔣夢麟大學校長的職業原因,或許他確實是這樣認識的,他不僅不低調,反而很高調,甚至在婚禮上答謝賓客時公開宣布:我蔣夢麟一生最敬愛高仁山兄,所以我願意繼續他的誌願去從事教育;因為愛高兄,所以我更愛他愛過的人,且更加倍地愛她,這樣才對得起亡友。我蔣夢麟之所以要娶陶曾穀為妻,就是要盡其朋友的義務,也是為了替老朋友盡盡義務。

蔣夢麟的言行似乎顯得有點“無恥”,不過這也確實證明了蔣夢麟是一個非常性情中的人,是一個與中國傳統有點格格不入的“情種”,而這種情種確實不多,所以當年知識界一方麵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傳為美談,以為佳話。他的老朋友朱經農寫《賀蔣陶之婚》七絕一首贈之。詩雲:

人間從此得知音,司馬梁園一曲琴。

千古奇緣稱兩絕,男兒肝膽美人心。

更值得提及的是,蔣夢麟與陶曾穀結婚後,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抗戰爆發後,蔣夢麟輾轉大後方,擔任西南聯大領導職務,陶曾穀同意或者就是由她自己負責將蔣夢麟的幾個孩子盡量接到後方,蔣燕華、蔣仁浩及高陶、陶燕錦先後到昆明,皆入崗頭村南菁中學就讀,小點的孩子住在他們家裏,兩家異姓子女和睦相處,無異於一家人。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這說明蔣夢麟、陶曾穀兩個人在處理雙方子女問題上做得都不錯。當然,蔣夢麟對高仁山、陶曾穀的兩個孩子也很盡心,這兩個孩子即便到了晚年,也感激這個繼父對他們的關愛。

要說陶曾穀帶給蔣夢麟的負麵影響,大概就是陶曾穀可能有點愛管事,或者喜歡指手畫腳,使得北大有些教授不太滿意,使蔣夢麟在北大教授中的威望有所下降,在北大複員前“倒蔣迎胡”風波中,陶曾穀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或反對者的理由。

1949年,蔣夢麟、陶曾穀雙雙來到台灣,生活安定和諧。蔣夢麟的女兒蔣燕華也隨同來到台灣。但是僅僅過了幾年,陶曾穀便於1958年因病去世。此後,蔣夢麟雖有女兒蔣燕華幫助料理一切家務,燕華和她的丈夫一同住在蔣夢麟的家裏,伴陪著蔣夢麟,但老年的蔣夢麟依然頗感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