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麟第二段婚姻的主角陶曾穀原本是蔣夢麟莫逆之交高仁山的未亡人。
高仁山比蔣夢麟小八歲,1894年9月出生於江蘇江陰縣觀音寺一個書香世家。十七歲隨著在鐵路局工作的父親遷居天津,就讀於南開中學。1917年春自費赴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文科,其間與周恩來、於樹德等南開校友組織新中學會。12月即從日本回國,入北京大學圖書館任事。1918年冬,自費赴美國葛林納爾大學專習教育。畢業後,入芝加哥大學學習教育,獲碩士學位。又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而這兒,正是蔣夢麟的母校。數月後,高仁山赴英、德、法等歐洲國家調查教育和社會狀況。1923年1月回國,先後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在他創議下,北京大學創立了教育係。此時,正是蔣夢麟在北大主事的時候。
除了擔任北大教職外,高仁山在北京學術界也是比較活躍的人物,與李大釗、蔣夢麟、胡適、陳翰笙等都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高仁山為人爽直,說話坦率,熱衷於政治活動。1925年經李大釗、於樹德介紹,加入國民黨,甚至還有可能也是中共秘密黨員,因為那時是國共合作時期。
高仁山的專業是教育學,所以他又非常熱心於教育實踐。1925年6月,高仁山聯合新中學會會友及教育界人士如胡適、陳翰笙、查良釗、薛培元等在東城燈市口大街七十二號創辦藝文中學,自任校長,他的留美同學陳翰笙的妻子顧淑型任教務長。藝文中學在高仁山的主持下,著力試驗美國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剛剛創立不久的“道爾頓製”,強調徹底適應學生個性,廢除課堂講授,指導每一個學生各自學習不同的教材,以發展其個性。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民情激憤,南方國民黨中央為推動革命形勢發展,委派鄒魯等要員北上宣傳,與北京知識界密切接觸,聲氣相通,不僅國民革命在北方驟然興起,連帶所及,共產主義運動也乘興而起。相激相蕩,終於引發“三一八”慘案等一係列事件,北京立即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927年4月,李大釗等人被奉係軍閥張作霖殘忍殺害。北京的局勢更趨緊張。蔣夢麟等一大批北大教授都在這個時候離開了北京,前往南方參加國民革命。
在白色恐怖日趨嚴重時,高仁山並沒有離開,這或許與他創辦的藝文中學這個產業有關,或許像一些文字記錄的那樣,是他更覺得有責任留在北方,留在北京,堅持鬥爭。不久,高仁山組織成立“北方國民黨左派大聯盟”,並親任主席,堅持反對軍閥統治的政治立場。這無疑使自己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1927年9月28日,張作霖下令將高仁山逮捕,罪名是加入政黨、散發傳單,有反對現政府嫌疑等。1928年1月25日,高仁山被槍殺於天橋。他的太太陶曾穀礙於白色恐怖,不敢前去收屍,後由他的學生冒著生命危險與其家人、親友一道,將高仁山的遺體安葬在西山臥佛寺東麵的東溝村。
高仁山去世時年僅三十四歲,他的太太陶曾穀應該與之相當或稍小。他們的兒子高陶三歲,女兒陶燕錦兩歲。
陶曾穀與高仁山結婚前曾與朱經農的繼配楊靜山在上海一家私立中學任教,婚後移居北京,對於高仁山創辦藝文中學襄助最多。高仁山被捕時,藝文中學被奉係軍閥以“赤化窩巢”名義予以查封。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確實也夠作難的。所以不久,陶曾穀將兩個孩子送到高仁山的老家無錫,由高仁山的父母幫助撫養,而陶曾穀本人則由朱經農介紹入教育部工作,做了蔣夢麟的秘書。兩人相處日久生情,於此時埋下了愛情的種子,雙雙墜入愛河,結果蔣夢麟與原配分居。
1930年底,蔣夢麟離開教育部,稍後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而在此前不久,陶曾穀似乎也離開南京來到北平。因為隨著形勢變化,藝文中學師生經多方爭取,於1928年9月15日租賃西城府前街清代“升平署”舊址重新開學,陶曾穀作為前校長的未亡人,在複校活動中貢獻良多,當然也就要承擔該校的主要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