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陰陽變化中領悟思想(3 / 3)

很多人不懂“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道理,在管理中就出現問題了。這些年,我們積極學習西方的管理理論,強調女性的地位,強調男女平等,很多女性雖然在工作中擁有了相對平等的地位和權力,卻發現自己很累。為什麼?因為她們除了工作,還得照顧孩子,照顧父母,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為什麼女性會覺得柔弱不行,要出來與男性一爭高低?其實,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是主張保護女性、保護柔弱的人的。

我們在鄉下生活的時候,老鼠經常跑出來,有時是一兩隻,有時是很多隻。而我媽最怕老鼠,每次一見老鼠,都會嚇得“啊啊啊”地叫。隻要我媽“啊”的一聲,我爸立馬就會去抓老鼠。有一次,我問爸爸:“你很喜歡抓老鼠?”爸爸說:“我不是喜歡抓老鼠。你媽都怕成那樣了,我再不去抓,我還是男人嗎?”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男性就應該具有英雄本色。

有些事情,比如換燈泡,很多媽媽其實是可以做到的,但她們故意裝作辦不到,那爸爸隻好做出一點貢獻了。這就是給了他們做英雄的機會,他們往往也願意為她們服務。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是這樣,強調自己一定要積極,一定要負責。所以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家裏的燈泡經常是女性在換,家裏的老鼠經常是女性在抓……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結果隻能一輩子勞碌。

冬天的力量看起來很弱,也許足以改變春、夏、秋三季的能量。一天中6個小時的睡眠看起來沒什麼,也許足以影響18小時的活動能力。

很多年輕人說:“沒關係,我今天不睡覺,以後補回來。”今天不睡覺,明天可以補回來嗎?看似可能。三天不睡覺,一天可以補回來?也看似可能。其實,熬過夜的人都清楚,熬夜導致的疲勞不是那麼容易緩解的。然而很多年輕人不懂這個道理,連續三四天玩電玩,甚至七八天不睡覺,結果丟了性命。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逆的,我們要懂得大自然循環往複的道理,在積極之後,不懂得靜下心來蓄積自己的能量,隨時都會產生大問題。

“反”的力量為什麼比“正”的大?“反”,不是與“正”真正相反,而是恰到好處的“反”,往往更容易讓我們達成目標。

我的一個學員,是一家著名企業的中堅幹部。有次,他愁眉苦臉地對我說:“老師,我發現我跟老板很難溝通,怎麼溝通都沒用。”

我說:“怎麼會這樣?”

他說:“我們老板脾氣特別壞,每次我還沒說話,他就開始罵人了。遇到這種老板,我怎麼會有升遷的機會?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說:“肯定會有辦法的,不信你按我說的去辦。”

他問:“有什麼好辦法?”

我說:“很簡單,遇到脾氣大的人,你要懂得講相反的話,這就容易達到目的。很多人是非常情緒化的,但情緒化並不是壞事,通常情況下,情緒化的人是很感性、很講理的。當你對老板的情緒掌控得很好的時候,你跟老板就會配合得很好。”

他說:“我知道了。老師,我們可以讀《如何管理你的上司》這類書吧?”

我說:“讀這類書沒關係,但千萬不要把這類書放辦公桌上,尤其是不要讓老板看到,否則就準備倒黴吧。管理老板?老板不修理你才怪。遇到老板脾氣壞怎麼辦?不能直接跟他說‘你脾氣壞,我沒辦法跟你溝通’,這會讓他更生氣,而要說‘報告老板,有件事我覺得最好不跟你講比較好’。”

這位幹部很疑惑:“這樣說老板就不生氣了?”

我笑著說:“老板其實也很生氣,肯定會問為什麼不跟他講。你說怕講出來他會生氣。他說他脾氣沒那麼壞,讓你講,他絕對不會生氣。結果你一講,他就生氣了,馬上罵開了。但罵完以後,他自己會改變。”

他說:“老板真的會改變?”

我說:“是的。之後他會反省,‘我遇到了這麼好的部屬,剛才他已經提醒我不要生氣了,我還生氣,我真的要檢討一下’。他自己就會改。”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老板,但我們可以讓老板自己改變。不過,這需要練就一定的功夫才行。陽的部分是練力,陰的部分是練功。中國有句老話,練力不練功,到頭來一場空。練力是什麼?就管理來講,多聽和多看一些管理理論,就是練力。但隻是練力,不見得有功夫,我們還要把聽來和看來的管理理論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加以體會,才會有所感悟,磨煉出功夫來。

西方人一般重視練力,練外在的。中國人比較注重練功,強調以無形勝有形。比如,中國功夫比較注重練氣,會功夫的中國人,外表不一定很強,卻能打敗前來挑戰的體格強壯的外國人,可見練功比練力更重要。

在“道”與“術”中,中國人強調“道”也是這個道理。“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可以說是深邃的思想。現在,很多大企業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部門,叫思想工作部。為什麼要專門成立這樣的部門?這跟軍隊中重視思想一樣,因為思想決定一切行動,一切行動的總指導方針就是思想。“道可道,非常道”,隻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理解“道”,才能獲得“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並不是“朝聞道,夕必然要死”的意思,而是“就算生命非常短促,能夠把真正的道理弄明白,那也就死而無憾了”的意思。就是說,“中道”很不容易,值得一輩子去追求。

同樣研究《易經》,許多人偏愛術數,導致迷信的氣氛很濃。術數也是易學的主要功能之一,對此我們並不反對,但它畢竟屬於“小用”的部分。易理的發揚,才是易學的“大用”。